恰巧楚凡之前承诺过要将获取魏国国籍的方法通过报纸公布于众。因此就在今天的报纸上,头版报道了关于皇家学院的新闻,而第二页则详细介绍了获取魏国国籍的流程和条件。这一消息迅速吸引了众多商人的关注,他们迫切地想要了解如何能够成为魏国的子民。
尽管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其他国家的人想要获得魏国子民的身份。这些条件可能显得有些严苛,但对商人们而言,他们所缺乏的从来都不是财富,而是合适的身份和机遇。
在报纸上明确指出,只要在皇家银行存入十万两白银,便可以获得魏国的临时居住权,而他们的子女也能够在魏国建立的学校中接受教育。
而如果商人们能够连续五年保持这一存款额度,他们便可以直接申请成为魏国的正式公民,享受与本国公民同等的教育机会和权益保障。此外,他们的子女能够通过考试进入大学,那么也能够在魏国的大学的当中进行学习,并有机会考取功名为自己的未来铺平道路。
两个相辅相成的政策一发布,宛如春雷一般在商人们的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他们纷纷拿出自己多年积累的财富,争先恐后地前往皇家银行,办理存款手续。
甚至一些精明的商人,还特意为自己的家丁配备了镖师,以确保这个重要的消息能够安全无虞地传回自己的家族。他们希望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并且尽快动身前往魏国,以便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
与此同时圣武大陆上的其他儒家学宫的弟子们,听闻这个消息后心中也充满了向往之情。他们开始热烈地讨论,如何利用家族的资源和力量,帮助自己获得魏国的国籍。
他们渴望能够在魏国找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自己的抱负。毕竟在圣武大陆上的儒家学宫,虽然地位崇高,但主要还是为所在国家的皇族和权贵服务,许多才华横溢的学子在自己的国家里,往往难以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
因此一些正在魏国游历的儒家学子,在看到报纸上的内容之后,也感到非常激动他们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希望。
这些情况自然也引起了魏国朝廷的高度关注。楚安平在得知消息后,立刻召集了六部尚书以及曹孟德这位新任的丞相,来到皇家政务处理处进行紧急商议。
过去由于陛下对秦惠这位丞相的信任不足,所以并未邀请他参与此类重要会议。而曹孟德不仅历经三朝经验丰富,更是陛下新娶的妃子的外祖父,因此在朝廷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加之曹孟德主要负责报纸的发行和宣传工作,对舆情的走向有着深刻的理解。因此无论是出于公事还是私情,都需要他来共同参与商议,以确保朝廷能够做出最明智的决策。
当所有重要的大臣和官员都聚集在皇家政务处理处的时候,楚安平详细地向他们叙述了发生在开封城中的事件,尤其是那些商人们争先恐后地将资金存入国库的场景。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显得非常震惊,他们完全没有想到陛下所推行的这项政策竟然能够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和轰动。
穆云巅沉思片刻后开口说道:“既然有如此众多的商人愿意将资金存入我们的国库,那么我们未来在征战圣武大陆时所需要的军费就有了坚实的保障。而且,这些商人及其家族成员将会成为我们国家的坚实后盾。他们的子女在魏国接受教育,将来也会成为忠心耿耿于魏国的栋梁之才。”
户部尚书钱戴紧接着说道:“如果这些来自其他国家的商人,哪怕只有三分之一的商人带着他们的资产和家族成员迁移到我们魏国,那么这些国家的经济将会遭受严重的打击。
百姓们到时候即使手头有钱,也难以购买到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短期内或许还能勉强支撑,但若长期持续下去,必然会导致民怨沸腾,那些国家内部将会出现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苦。到了那个时候,魏国就可以趁机进行扩张。”
楚安平点头表示赞同,并补充道:“不愧是掌管国家财政的户部尚书,能够从经济的角度洞察整个局势。确实,商人的大量涌入不仅能充实我们的国库,还能有效地削弱其他国家的实力,这真是一举两得的妙计。然而,我们也必须警惕其他国家可能会联合起来进行反击,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边防力量,确保国家的安全。
只要我们能够坚持到那些国家内部发生混乱和内乱,魏国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进行扩张,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这样一来,魏国统一圣武大陆的时间将会大大缩短,这对于陛下来说无疑是一件巨大的功绩将会被载入史册。”
曹孟德在这个时候也开口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道:“陛下所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不仅仅是为了吸引外国的商人和学子,更是在无声之中向整个圣武大陆的各国展示我们魏国的实力与魅力。我们魏国拥有先进的教育制度,公平的选拔机制,这些都是我们魏国未来强大的基石,而这些基石也是那些商人和学子们所向往的。
陛下通过报纸这一媒介,将魏国的政策向整个圣武大陆进行广泛的传播,这既是在向那些国家的权贵阶层展示我们魏国的决心,也是在向那些国家的百姓们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我们魏国欢迎每一个有才能的人加入。这种开放的姿态,无疑会增强我们魏国的吸引力。
而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魏国能够吸收到更多的人才,而这些人才不管是加入朝廷为官,还是在民间经商,都能够为魏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一来我们魏国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越强大就越能够吸引人才,越吸引人才就越强大。陛下此举,真可谓是高瞻远瞩,老臣佩服得五体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