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澈贴心提醒道。
“我平常真的那么爱骂人吗?”
柳明咬牙切齿地问。
“嗯……叔叔通和淳于老先生去世了无法回应这个问题,不过冯大人还可以问问。”
嬴澈一句顶得柳明半天无语。
确实,朝堂上的确有几位爱出风头的老人,如今两人已逝,等于少了大部分被骂的对象。
再想想那位在家养老的冯大人……
“所以,我不骂人的理由成立。”
柳明振振有词,又不失严肃地说。
“以后别再诬赖为师。
要不然,为师举荐你去戍边!”
一番话说得合情合理。
骂的人少了甚至死了,自然少有人受批评;四舍五入之下,柳相依旧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年轻人!
等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好像也不年轻了?不如去趟高档休闲区重新找回青春吧。
嬴澈轻笑了一声,并未在意老师的心思。
他对老师在军中的影响力心知肚明。
“柳市长。”
此时一道声音传来。
嬴澈和柳明同时转头看去,是新任监察官赵怀诚。
赵怀诚看起来比以往更加憔悴了。
“赵大人有何事?”
柳明疑惑道。
两人毕竟是明面上的对手,这种时候来搭话显得奇怪。
依赵怀诚谨慎行事的性格,不该犯这么明显的错,除非……
“三川分局通报称有一位所谓的仙师接近咸阳,三天后将到达这里。”
赵怀诚沉声说道。
这个仙师正是传说中的徐福。
自从那天展示所谓奇迹后,赵怀诚采取强硬手段控制局势,并拖延徐福进城时间,以便让领导层作出决策。
但至今没有任何消息显示中途
到了关键时候,如果徐天真的进了帝都城,哪怕情况朝最糟糕的方向发展,我也赵志坚一定要拼死相谏,将这隐患彻底解决掉。
此般姿态被众臣看在眼里,纷纷摇头叹息。
多么出色的检察官啊,怎么进朝堂没几天就得罪了李强呢?
这位左丞李大人一贯睚眦必报。
上任才几天你就对他来了一次弹劾,今后的日子恐怕难捱了。
“师父,专家……真有这样的事情?”
嬴文皱眉问着。
他不信这一套,但既然师父与那检察长这么重视,他心中也开始疑惑。
“别闹了,都是些骗子的把戏。”
** 笑道:“不过……他确实有我想要的东西。”
嬴文一愣:“师父,凭我们家的钱财、父皇的支持,在天下要任何东西,还用你这么费心?”
** 大笑不语。
这件东西不同凡响。
随着尖锐的传旨声,“百官入内!”
大殿的门轰然打开。
官员们各自整理思绪,鱼贯而入。
只有陈宇看了眼高渐离,又看了看嬴文,怀里藏着一封已经准备完毕的边防巡查奏书。
现在……该决定派哪位公子去慰劳边疆军队了。
## 332章 陛下暗示,丞相暗运,公子掩护
“禀陛下,慰问边军之事已筹备妥当。”
“过冬装备,已安排至军需仓库。”
“太尉陈岩与武成侯王威商定奖励田亩方案已落定。”
朝堂之上,陈宇起身严肃汇报后便停住了话头。
众人见状纷纷腹诽这位右相“老滑头”
。
连 ** 也不得不承认,陈宇多年为官的确手段高明。
这次慰问活动代表着皇帝态度的重要决策之一。
巡边之事关乎储君之选,因此百官都在猜测。
陈宇只通报准备就绪,并未提最重要的问题:“陛下称心何人选派慰问?”
其实他已经表达了。
任务准备妥当了,陛下是该决定了!
朝堂上的目光都集中在高渐离与嬴文二人身上。
他们都在心里猜度始皇的心意。
就连 ** 此刻也是十分关切,没办法,物资调配可是他的职责。
突然想到过去常合作的老伙计, ** 大概有点怀念他们。
如果有淳于跃和叔孙明在场肯定会急着推荐高渐离吧。
“可惜了。”
** 叹道。
若早知如此不该赶尽杀绝。
** 望向高台上的始皇想找出端倪。
谁料视线刚一对上始皇的眼睛就被威压给震住了。
该死,偷眼看皇帝反而更尴尬。
“文儿。”
听到这三个字的时候, ** 顿时紧张了起来。
难道……
群臣震惊,原以为高渐离希望更大一些,但现在始皇点到了嬴文!
“儿臣在此。”
虽然嬴文表情淡然而内心无奈。
这些日子跟着张邯练武已然身心俱疲,北方边境艰苦不说,还有可能遇到通侯这样的狂人。
大臣们都看着嬴文。
除了个别人外,大部分人的眼神透露出复杂的想法。
就在大家议论之际,始皇再次开口:“高渐离。”
“儿臣在。”
高渐离微微一愣随即行至殿中。
“今朕任命你二人巡视北地将士。”
两位公子一同前往北境抚慰士气。
“你二人需善加体恤军需,了解官兵疾苦并带回他们的想法。”
这番话使全场震惊!两人共同巡视?!
阳烈微笑着却不敢过分张扬; ** 大的表现依旧淡定;至于王威早已知晓一切;而柳白则恍然大悟。
此刻他意识到整个殿堂中再没有谁能比自己领悟更深。
表面上是二公子同往实则不然。
首先提到的名字便是态度:对敌人开战;紧接着是安抚之意,即始皇洞察其心理给予提示——战略不变,但互市可秘密行事。
“儿臣遵旨!”
兄弟俩领命之后松了一口气。
一个担心六弟传达错误信息引发战争;
另一个担心自己去前线受苦,现在多了一个保护伞。
苏诚嘴角微微一抽,差点把自己摔到地上去!这两小子还在高兴?你们的老爹坑了我你俩知道吗?让你们慰劳边军,这简直是要你们去放风筝,让我派人在边境搞走私贸易!
不仅如此,还把其他走私全部取缔,就我们一家独大!非但如此,只走私牛?
苏诚真是哭笑不得。
原本以为扶苏一个人去慰问边军,就能顺带把手伸进口袋里了。
现在好嘛,堂堂相国搞走私?还是始皇帝的授意,两位皇子打掩护?写在史书上不就是一个妥妥的“见利忘国”
奸臣典范?
可是,他确实是为了给将士们一个暖冬啊!
“别跟我讲话,我气得肝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