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儿待人平和,她的善良和宽容赢得了府中上下的一致尊敬。
如今,她更是成为了贾府的女主人,保持着那种平易近人的态度,管理着所有下人。
在她的细心照料下,巧姐渐渐恢复了往日的活泼,而贾府也在她的打理下,蒸蒸日上,重新焕发出往日的光彩。
贾政望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感慨万千。
他深知这平静与幸福的来之不易,是女儿探春与大皇子的联姻为贾府带来的转机。
赵姨娘在经历了抄家,王夫人去世后,也迅速解开心结,不断成熟,再也没有兴风作浪,而是老老实实地开始过日子,对待任何人都有礼有节。
看到探春学会了双面绣,也主动带领两个丫头过去学习,平时也帮着做些绣品,贴补家用。
看到探春成为南诏国的王妃,赵姨娘也是心满意足,自豪不已,对自己唯一的儿子贾环也不再放任不管,而是悉心教导,不指望他出人头地,至少也不会给自己的姐姐丢脸。
贾环在得知自己的姐姐成为南诏国的王妃后,也发奋图强,刻苦用功。
贾政细细听后,欣慰不已,不禁眼眶湿润了。
顿时觉得自己被驱逐在外的几年很是值得,妻儿老小都迅速成长,懂事多了,知道了世事艰难。
贾政想到这里,不禁再次感慨,看来被抄家也不全是坏事,至少让自己的孩子们感受到了巨大的生活压力,不再终日坐享其成。
就连贾琏行事做派也收敛了许多,不似原来一般只知道油嘴滑舌,而是踏踏实实地和平儿守着巧姐过日子。
贾政深知,黛玉在探春和自己回京的事情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地捎话过去,说了许多感恩的话。
黛玉听闻舅舅家中的这些变化,也开心不已。
尽管她与贾府之间的情感纠葛复杂,但血浓于水的亲情,促使她无法坐视不理。
她深知,尽管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但家族的纽带始终无法割舍。
于是,她提笔写下安慰的话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舅舅一家的关切与祝愿。
在信中,黛玉承诺,将来无论何时,只要舅舅家有难,她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但也殷殷嘱咐,对下一代一定要严格教育,善加引导,务必走入正途。
她还特别提及,以后生活中有任何不虞,定会第一时间派人送去所需之物,确保他们能够平安度日。
黛玉的这番心意,无疑给家政吃了一颗定心丸,带来了莫大的安慰和希望。
第二天,黛玉便让人准备了大量的生活用品,派人送往舅舅家中。
贾府的众人收到这些物品,心中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对黛玉的豁达大度,人人感激不尽。
有的下人知道黛玉在贾府的日子里对她们的好,如今更是交口称赞。
只有贾宝玉在得知黛玉即将大婚的消息后,心中五味杂陈,想起来便有一股锥心之痛。
尽管他已与薛宝钗结为连理,但黛玉的身影在他心中始终占据着特殊的位置。
每当夜深人静,宝玉心中的空虚与失落便如潮水般涌来,让他难以自持。
他知道,无论未来如何,黛玉在他心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这份感情,如同一道深深刻在心底的痕迹,永远无法抹去。
宝玉每每深夜,彻夜难眠之时,细细回想黛玉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
独自坐在窗前,凝视着窗外朦胧的月光,心中涌动着无法言说的痛。
月色如水,静静地倾泻在那本翻阅了无数遍的书上,那是黛玉曾经送给他的一本书,书页间还夹杂着几片干枯的桃花,那是他们共同的回忆。
每当他轻轻翻动书页,那些桃花便随风起舞,仿佛能穿越时空,回到他们曾经无忧无虑的岁月。
宝玉的思绪飘向了过去,那时的他和黛玉常常在大观园中嬉戏打闹,谈笑风生。
他们的笑声,时时在耳边回响,如今却令宝玉头痛欲裂,茶饭不思。
然而,黛玉已经离他而去,再也不会回来了,留给他的只有无尽的思念和遗憾。
他时常在梦中与黛玉相见,但醒来时却是满目的空寂,那份痛楚几乎让他窒息。
宝玉的心中,仿佛有一块缺失的地方,只有黛玉才能填补。
在那个属于她的角落里,时间仿佛停滞,所有的欢笑和泪水都保存得完好无损。
他时常对着那片记忆中的桃花林,喃喃自语,倾诉着自己对黛玉的思念和爱恋。
他知道,这份感情将伴随他一生,永远也不会有人能够取代。
宝玉在夜的寂静中,一遍遍地告诉自己,他要带着这份刻骨铭心的记忆,直到生命尽头。
自从和宝钗大婚后,宝玉一直浑浑噩噩地坐立不安。
突然一日,宝玉来到书桌前,回忆起黛玉作的诗,一首首默写下来。
尤其是那首最为人所称道的是《葬花吟》,写在最前面。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写了两行,宝玉便泪流满面,眼前仿佛看到落花随风飘散,宛如纷飞的蝴蝶,舞动着最后的华章。
园林深处,孤独的黛玉凭栏而立,她的眼中映着落花的凄美,心中涌动着无尽的哀愁。
暴雨流着泪接着写下,《秋窗风雨夕》一诗:“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就像听到秋风秋雨里黛玉的声声叹息。
还有那《题帕三绝》:“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话里话外蕴含的深情,不就是像她对宝玉那无法言说的情谊吗?
宝玉一首首地写下去,每一句都像是一把刀子,割裂着他的心,但宝玉依然忍着剧痛,写完所有黛玉写过的诗。
当金色的第一缕阳光照到自己的时候,宝玉把所有诗稿放入一个袋子里,并悄悄塞入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八个蝇头小字:
“得非所愿,四大皆空。”
做完这一切,宝玉长舒了一口气,交代茗烟道:“一定要亲手交给林妹妹。”
黛玉收到诗稿,看到纸条上的八个小字,终是忍不住流下一行行清泪。
“宝玉,宝玉,你到底还是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