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情局打探出来的绝密级情报,并且在加拿大地区和阿拉斯加地区以北的北冰洋监测站,检测到了放射性物质。”哈里·杜鲁门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说道。
“如此一来,我们也需要加快进度了,亦或者先放出原子弹研制成功的消息,进行威慑促和。”詹姆斯·伯恩斯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
我说我有,你又怎么能确定我没有呢?
毕竟美国工业实力的强大和资源丰富的程度,是举世公认的。
而目前的世界强国中,只有奥斯曼已经成功在战争中使用过了原子弹,德国的原子弹想要进行实战装备,最少还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而美国一但放出已经成功研制出原子弹的消息,但是为了世界的和平,而希望通过谈判的方式结束战争。
到时候只需要让美军撤退,放弃一部分日本和德国人认为美国人不可能放弃的领地。
那么就由不得日本和德国不相信,就算他们两个真的不相信,那么这一来一往,拉拉扯扯的时间,也足够美国真的研制出原子弹了。
詹姆斯·伯恩斯的提议一出口,哈里·杜鲁门就想到了这么做的可能性,正是因为想到了,才有些犹豫。
“如此一来,我们好不容易拿下的那些战略要地,又放弃一部分,用来下本。”
“毕竟这个消息放出去,日本是真的会炸毛的。”
“到时候必将不惜一切代价进攻我们的占领地,以扩张其国土防御的战略纵深,从而不让原子弹落到他们头上。”
“有舍才有得,现在也只能如此,不然等德国真的研制成功,那么英国的投降将不可避免。”詹姆斯·伯恩斯也有些无奈的说道。
英国的重要性是超过许多人的想象的,为什么会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这种说法。
就是因为英国,两次战争都是英国带领着各殖民地,保护国,自治领进行了参战。
才将欧陆战争发展成了世界大战,从而将更多的国家卷入其中。
不然哪里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不过是欧陆局部战争罢了。
而现在同样如此,哪怕美国实际上操控了英国政府,但是不要忘了英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
他们是有君主的,换句话说,如果英国国王见势不妙,决意投降,那么人心一下子就散了,政府也就成空架子了。
而英国的投降则会让英国的各殖民地,保护国,自治领脱离战争,甚至脱离英国独立。
到那时,旧的秩序已经崩坏,新的秩序还未建立,美国将会面临一个万分糟糕的世界,而提供出去的数百亿美元的贷款,也就打了水漂。
这种代价对于美国来说太过沉重了,他很可能会导致美国的所有付出,从一战至今,都成了一句笑谈。
“的确,如此的代价太过沉重,沉重到美国也不能接受,美国绝不能放弃英国。”哈里·杜鲁门斩钉截铁的说道。
“于三日后,放出我们成功进行了原子弹试爆的消息。”
“到时候依据各国的反应,在实时调整战略部署。”
随着哈里·杜鲁门下定了决心,其余内阁成员,立刻开始忙活了起来。
安卡拉,新月堡。
不出意外的阿雷·斯特也得到了德国原子弹试爆的消息。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德国无法构筑完善的地下核研究物所,被迫至北冰洋地区进行了原子弹爆炸试验。
虽然减少了工程度,但是也让各国对德国的原子弹研究情况,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
而各国对此的态度也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原本的战争规模可能会进一步的扩大。
毕竟南美还有许多国家也亲近纳粹政府的,真正的世界大战将他们给遗漏了也不合适啊。
“如果我们现在全力向德国发起进攻,将所有原子弹,全部投放至德国本土。”阿雷·斯特摸着下巴,说出了一个假设。
“那么我们吞并整个欧洲的可能性有多大?”
“如果我们突然发起袭击,至少有一半的军机可以抵达德国本土投下原子弹,而德国本土再遭遇到毁灭性的打击之后,可能会直接投降。”埃夫利克·曼弗瑅说出了自己的猜想。
不过对于后面的法国复国,英美进驻低地等必然出现的问题,选择了避而不谈。
萨利赫·阿米尔则是微微摇了摇头,恭敬道:“陛下,以我国目前的国力是无法实现的。”
“现在我国所控制的地区中,对于西伯利亚汗国,中亚斯坦汗国,阿富汗斯坦汗国,皆是已经完全依靠军事力量控制了。”
“就连纳入我国本土的非洲地区,目前也只是将众多巴尔干半岛的基督徒给流放了过去。”
“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政治统治体系,目前我国建立的完善统治区,依旧是当初战争开始时的疆域。”
“对于巴尔干地区和阿拉伯半岛地区,以及黑海北岸地区,新奥斯曼高原东部地区,地中海南岸非洲地区(海岸线向内延伸200公里的区域),我们正在全力建设统治系统。”
“以替代军事统治,从而更好的融合成一个国家,而这就已经牵扯住了我们全部的人力物力。”
就是说现在的奥斯曼只是外人看起来壮,控制着超过2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但是实际上能实际控制的也就20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现在没有搞事情的实力,还是老老实实的搞搞发展吧。
人吞下去食物不消化就会破肚而亡,国亦是如此,这便是美国当年没有鲸吞墨西哥的原因。
不然今天美国还是不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当家做主,可就不一定了。
因为那时一旦整个吞并了墨西哥,那么在人口比例上英裔就没有绝对的优势了,那时候谁同化谁可就不一定了。
而阿雷·斯特只想着扩张,扩张,再扩张,让自己的名字流芳千古,其他方面的问题都是交给文官系统处理的。
而现在如果真的那么干了,一下子涌入数千万俄罗斯人,奥斯曼或许再俄罗斯人的冲击之下会直接被拖垮,解体。
所以萨利赫·阿米尔明知道这样子阿雷·斯特可能会不满,但是还是毅然而然的说出了现在的实际情况,文官集团已经到极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