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0 章 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最后的镜头,惠子撕心裂肺地跪在铁丝网外面哭泣以及营房里面,扔的到处都是的成堆的蓝色条纹睡衣。
至此,在钢琴声中,电影淡出……
当灯光再次亮起,十多秒之后,现场安静的落针可闻。
不知道空白了多久。
雷鸣般的掌声才乍然响起,所有人对西方阵营的记者和观众们都报以最热烈的掌声。
其中尤其一些女性记者和观众,眼眶通红,一边鼓掌一边擦着眼角。
掌声响了许久,才渐渐安静下来。
哈德尔先生再次起身,“从刚刚的掌声,我们就足以知道,这个电影有多么的令人欣喜和震撼,谢谢华夏的朋友为我们带来如此精彩的影片。”
再次迎来全场的掌声。
麦兆灰心中狂喜,能让全体起立为之鼓掌的片子,得奖毋庸置疑,就看能得几个奖了。
“你们怎么不鼓掌?”王保强凶神恶煞地盯着几个本子记者。
虽然对方听不懂,但王保强攥着的拳头他们却是再清楚不过,但即便如此他们也不能鼓掌啊,因为他们是本子,如果被人发现,他们回去就彻底完了。
现在的他们只想尽快离开。
可明显王保强并不想放过他们,堵住他们,“还没有完呢,你们慌什么?”
其中一个本子还想往外挤,被他一拳砸在了肚子上。
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翻着白眼,半天站不起来。
随着哈德尔的致辞结束,接下来便是观众的提问环节。
一个女记者抢到了第一个机会,她满眼通红、声音有些颤抖地说道:“这是我看过的最伟大的作品,或者是悲剧,我……请原谅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我的情感,但真的,很感谢你们让我们看到如此的作品。”
第二个,“你们是怎么想到用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这样描述集中营?我的意思是……它太新奇而伟大了,但与此同时又太残忍了。”
李琦接过话筒:“我其实不希望任何人能进入那段深刻的历史,但有些国家和民族却能不受良心谴责而站在这里,这才是最令人痛心的,不是吗?”
“说起来拍这部片子的初衷,我也是看到了沈市和申城的集中营遗址,以及翻到了一些集中营的资料,才发现原来我们华夏也有着如此多的集中营,并且一点都不比德意志少,所以我就想着将这种题材搬上大荧幕,让全世界的人都晓得在华夏,本子都做了什么。”
第三个仍旧被一个女记者抢到了,她抹着眼泪问了个问题,“我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我想问一下加菜最后怎么样了?他是不是被扔进焚尸炉里面烧掉了?”
李琦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电影最后给的是本子的选择,也许是被烧掉了,也许是被掩埋了,也许是被抬进了实验室……”
“no!”
这位记者再次泪流满面,哭的稀里哗啦。
李琦继续说道:“今天我邀请到了一位先生,请她为大家讲一下,本子在华夏到底都做过那些暴行,说起来这部电影我也受她的启发才动笔写下来这个剧本。”
张淳如先生。
没错,李琦专门将这位先生给请了过来。
代表作品《金陵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
之所以将对方给请过来,是因为此刻的她正遭受着本子右翼的打击报复和骚扰,即便他不断地更换电话号码,也依然不断接到威胁信件和电话。
她不敢随便透露丈夫和孩子信息,再加上《金陵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中,血淋淋的史实,让她彻夜失眠,惊醒,体重减轻,头发掉落……始终生活在恐惧之中。
如今是张淳如最艰难的时候,今年 7 月份她会因为精神崩溃而入院,明年更是精神状态恶化而自杀。
趁着这次柏林电影节,李琦不仅要让张先生知道,她不是一个人在抗争,更要告诉本子,张淳如先生不是一个人,她的身后是无数个华夏人。
抱薪者,岂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张淳如笑着和哈德尔以及在场的所有媒体人打招呼,用英语流利地开了个玩笑道:“感谢李琦先生,将我从米国请过来,能看到这样优秀的影片,我便已经感觉不虚此行,更别说李琦先生还给我报销来回机票。”
“作为一部以加害者的视角来讲述的而战题材电影,加菜的悲剧在于,他的天真与他父亲的残暴犹如两面镜子,加菜只是个例,而那些死掉的华夏孩子,才是整个战争的缩影。”
“我试图在冰凉的历史废墟之中寻找一块干净的手帕,可抓过去,却发现连雨水都早已经深入骨髓。”
“我想说的是,这部影片讲述的还是保守了,在金陵,没有女人是安全的,没有平民是安全的,本子士兵对一个 80 岁以上的曾祖母进行了……还有 8 岁以下的孩子……还有孕妇被本子士兵从肚子里豁开,挑在抢上,当做战利品炫耀……”
先开始这些媒体人还有些质疑,但随着张淳如先生拿出来一张又一张的照片和证据,所有人都安静下来。
鸦雀无声。
有的人更是在刷刷记录着什么。
今天这电影节真的来对了,信息量真的太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