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2 章 柏林电影节风云人物
本子的几个记者是被安保给送去医院的。
死大概率应该是死不了,但骨折、残疾什么的,可能会有,毕竟这么多人又是踹又是跺的,肋骨断几根在正常不过了。
原本两个小时的影展,因为开场前和开场后的事件,再加上放映结束后的提问时间,使得上午的两场电影,只播放了一场。
即便如此,有些观众依然没走,尤其是记者,留下来的更多。
瓜太多了,他们要尽量挑一些大的。
这已经不仅仅是影片本身的问题了,而是事关正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利益。
包括西方媒体,二战题材,这本来就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但不管怎么说,盟军才是正义的,米国、约韩国、德意志、高卢鸡……他们要维护自己的正义。
尤其其中还牵涉到了西方国家的演员和历史故事。
还有一个考虑:他们必须统一口径。
哈德尔脸色有些复杂地看着李琦,以一种意味深长的语气说道:“李琦先生,您真是刷新了我对华夏人的认识,我看您不是来展厅放电影的。”
“那您说我是来干什么的?”
“……”哈德尔先生深吸一口气,“算了,不得不说,你真的很会找时机,也很会讲故事,在此预祝你取的一个好成绩”
“谢谢主席先生,如果不是您的帮助,我们也走不到现在这个地步。”
哈德尔的脸上的肌肉抽了抽,笑了笑,与李琦挥手致意,然后快速扭身离开。
他一刻也不想与这个华夏人多待。
太狡猾了。
……
看着哈德尔的背影,李琦看了看表,他转头面向张淳如,“先生,到饭点了,赏个脸一起吃个便饭如何?”
“李琦先生你太客气了,求之不得呢!”
李琦带着米勒 、颜丹辰、麦兆灰、王保强他们一起来到了不远处的一个西餐厅。
一路上不断有人与李琦他们打招呼。
“嚯,想不到短短半天的时间,咱们成柏林电影节的熟人了?”
“那必须的……”
等进了包厢,李琦突然问了众人一句,“今天感觉怎么样?”
麦兆灰攥着拳头,“爽,今天真的是太解气了。”
王保强露着两颗大门牙,“俺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还能抗日勒。”
“你都没有看到你咋打小日子的,他怎么就蹲在地上站不起来了。”麦兆灰忍不住问。
“我给了他一记撩阴脚啊!”
“哈哈……”
众人全都笑了出来。
张淳如同样捂着嘴笑,“哎呦,您都不知道,我刚刚在里面憋的好难受,现在终于能喘口气了。”
看得出来,她是真的笑的开心。
眉心的忧郁之色都消散了不少。
“先生,听说您在米国那边经常受到本子的骚扰和威胁,您刚刚为何没有讲出来?”李琦没有替张淳如讲出来,原因就在于对方都没有说,自己越俎代庖就显得不合适了。
“不瞒李先生,我连自己的先生和家人都没有说,怕他们担心。”
“可您这样可不是办法,如果无法对本子形成舆论压力,他们会更加的变本加厉,到时候或许会对您的家人不利。”
张淳如沉默了片刻,抬起头目光闪烁,“李先生,您的意思是?”
“我的建议有两个,一个是您可以带着家人回国内住一段时间,安全方面的事情您放心,我帮你摇人。另一个就是您趁着柏林电影节的热度,将本子的那些肮脏勾当曝光出来,让他们心有忌惮,不敢再骚扰您。”
“……”张淳如再次陷入沉默,半晌说了一句,“你容我在考虑考虑。”
李琦点头,“离着闭幕式还有几天,我们这部电影马上就要结束了,等结束我向您请教几个问题,填补一下《金陵十三钗》剧本的细节。”
“你真的要拍金陵大屠杀的电影?”
“那还能有假?”李琦笑着回道:“这只是第一部,后面还有……”
正说着,服务员开始上餐了,将门打开。
正巧,有一个人从门口走过,猛地立住了脚步。
“李总?”
“章子宜?你这是?”
“哦,我和老谋子导演一起来参加电影节的啊!”来人正是章子宜。
“正好,大家还没有开动,要不要一起吃?”
“不了,张导和曼玉姐还在隔壁。”
老谋子带着张曼欲和章子宜亮相柏林国际电影节,哪怕她在愿意留下来,这样做也不合适。
章子宜给李琦做了一个打电话的手势然后快速走过去。
“呼~”
她长出一口气,快步回到老谋子、张曼欲所在的房间。
“怎么去这么久?”老谋子忍不住问道。
“路上遇到一个熟人。”
“谁啊?”
“李琦。”
老谋子正在切割牛排的手猛地顿住。
一旁的张曼欲却是浑然没有发现老谋子的异样,眼睛睁的老大,“哇,他可是这次柏林电影节的风云人物了啊,不仅在香江搅风搅雨,到了柏林电影节也能搞这么大场面,真的佩服他勒。”
章子宜目光亮晶晶地问张曼欲,“曼玉姐,你说我们能得奖吗?”
“难说,马上就是闭幕式了,如果能收到闭幕式的邀请函,那就说明我们得奖了,如果没有,我们就可以打道回府了。”张曼欲顿了顿,“但李琦他们肯定能拿奖。”
“为啥?”
“还能为啥?你不会真的以为三大国际电影节真就是按着电影的质量颁发奖项的吧?”张曼欲笑的花枝乱颤。
这时候老谋子终于说话了,“从来都是按照政治风向来给的。今年想让华夏得奖就能让华夏得奖,明年想让米国得奖就让米国得奖,靠什么?还不是靠谁的手腕影响力大,靠正确?”
“正确?你是说……一切都是李琦故意的,他故意让本子闹,然后……”章子宜嗓子有些发干,突然感觉自己好像长脑子了。
“不得不佩服李琦,我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压根就没有这个觉悟,还是这几年才慢慢反应过来的。”
老谋子回想这么多年参加柏林电影节,每每寄予厚望却铩羽而归,反倒是当初的处女作《红高粱》一举夺魁。
以目前的形势看。
《穿蓝色条纹睡衣的男孩》太符合西方人的正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