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演出进行中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下午五点后,就有观众开始陆续进场,一直到六点的时候,张训亲自邀请的那些人才往二楼包厢走去,而张训在得到消息后便第一时间前去应酬。
最先来的是那些英资买办们,这些人以梁奎为首,进了同一间包厢,张训过去的时候梁奎第一时间站起了身伸出手道:“张先生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啊,没想到今天这场话剧竟然是你写的,看来我们今天要大饱眼福了啊,哈哈。”
张训脸上挂着浅笑,伸出手同梁奎握了握后便道:“梁先生过誉了,我这也是想为灾区做点事罢了。”
“不过我想,梁先生的悲悯之心一定不会比我小到哪去,毕竟您的父亲可是津市有名的慈善家,我想梁先生子承父业,也一定不会差到哪去的。”
梁奎脸上的表情有那么一瞬的僵硬,但他很快便仰头大笑作为掩饰,过了一会儿才说道:“看来张先生请我过来看这场演出也是别有目的啊。”
张训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笑着说道;“什么叫目的呢,大家都是华国人,这种能积德的事情我自然是要叫上诸位的。”
此时站在梁奎身后的一名中年发出一声嗤笑,正待说话,便有剧场的负责人进来冲着张训低声说了些什么,张训听完之后便有些抱歉的说道:“抱歉,诸位,维恩先生和诺布尔先生来了,看来我要失陪了。”
张训歉意的拱了拱手,接着说道;“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我就不打扰诸位欣赏了,再见。”
待张训离开,方才那个发出嗤笑的中年人有些犹疑的问道:“他说的维恩和诺布尔,不会是我知道的那个吧。”
梁奎此时已经坐到了主位上,闻言有些疲懒的说道;“这英租界,有几个维恩和诺布尔?”
“竟是真的!”
那人忍不住喃喃低语,随后便闭上嘴,不敢出声了。
梁家可能有这个资本看不上人家,他们这些小商人可不行,英国人随便说一句话,他们这些年的产业都会化为乌有。
他们可不像梁家这般同英国人的利益绑的这么深。
张训去到托马斯·维恩那里的时候演出已经开始了,托马斯·维恩同莱克·诺布尔正悠闲的喝着香槟,同时饶有兴味的看着底下的演出。
来到华国这么多年,他们自然会一些话语,不过要说的上精通就算不上了。
不过好在张训写这个剧本的时候也抱着后面可能会去华界演出的想法,语言并不复杂,像托马斯·维恩和莱克·诺布尔这样的英国人也是能听得懂的。
不过看了没一会儿,两人便有些索然无味的放下了酒杯,托马斯·维恩抱怨道;“张训,你的才华不应该浪费在这上面,你应该像在伦敦那样,创造出真正的艺术。我都不敢想,你要是在这里演出你的新作品,伦敦的那些人听到会有多惊讶。”
莱克·诺布尔也点头赞同道:“我读过你的《贵妇还乡》的剧本,即使没有亲眼看到演出,但剧本也是精彩极了,真是可惜,听说有一个剧团在欧洲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巡回演出,可惜那个时候我已经在华国了,根本脱不开身,不然我是一定要去看一看的。”
张训请这两个人过来其实也没指望他们愿意看这些,以英国人的傲慢,他们是不屑知道华国人的苦难的,毕竟这苦难的形成也有他们的一份。
张训请这两人过来也只是为了对外释放一个信号,就是英国人对此也十分重视,让国民政府不要再敷衍了。
两人其实多少也清楚一点,莱克·诺布尔说道:“说真的,张训,不是我想要打击你的信心,但你要知道,你这么做也没有多少用处,根本救不了几个人。”
“这种事还是需要你们的政府出面的,与其在这浪费时间,不如直接给你们的政府写请愿信,也许那样还快点。”
张训当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但他并不想在这两人面前诉说自己的无奈与国家的现状,这无异是自取其辱。
他只是淡淡的说道;“我这也只是为了求个心安罢了。”
为了面子,两人还是准备在这待到演出结束。
而当第三幕那个正义的外国记者史密斯和善良的修女玛利亚出场的时候,托马斯·维恩和莱克·诺布尔的心情一下子便好了起来,他们夸赞着张训的创意,即使话剧并没有表现出两人的国籍,但他们下意识的认为这两人都是英国人。
也许是因着这两人的出现,托马斯·维恩和莱克·诺布尔顿时觉得不难熬起来,两人甚至还准备也捐出来一些钱用以证明他们英国人真的都是好人。
等到演出快要结束的时候,张训打了个招呼便起身离开了包厢。
此时几个衣衫褴褛的灾民已经在舞台侧面等着了,这是陆云临时想出来的法子,为了让观众更有代入感,他们特意去贫民区找了几个逃难过来的灾民,也没让他们换衣裳,只让他们在演出的最后登台做一件事——那就是哭!
这事张训其实是不知道的,毕竟上午他并没有观看彩排,就连下午也只是去后台略微看了一眼,随后就到前面等着他请的那些人过来了,毕竟今天这场演出的大头还是这些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