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茵也帮忙搬运石块,她弯下腰,双手紧紧抱住石块,吃力地将其搬到溶洞的角落。石块冰冷而沉重,在她的手上留下一道道痕迹。盐池里的泥土又湿又黏,工人们用铲子将其铲起,再倒入水桶中,一桶一桶地运出盐池。
清理完盐池后,曲茵开始查看制盐管道。她沿着管道慢慢走着,仔细检查每一处堵塞和损坏的地方。管道的金属表面已经生锈,被堵塞的地方结满了盐垢和杂物。曲茵从行囊中拿出一些工具,开始清理管道。
她先用小锤子轻轻敲打管道,震落一些松动的盐垢。然后,用特制的刷子伸进管道内部,用力地刷洗着。刷子在管道里来回穿梭,将盐垢一点一点地清除。对于被砸断的管道部分,曲茵测量了管道的尺寸,然后从其他地方找来了相同规格的管道进行替换。
在安装新管道时,曲茵和制盐工人一起将管道对接好,用螺栓和密封胶固定。她仔细地拧紧螺栓,确保管道连接紧密,不会发生盐水泄漏的情况。
随着盐池和管道的修复,曲茵把注意力放到了制盐村落的盐水供应问题上。她发现地下暗河的水位因为战争的影响有所下降,导致盐水的供应量不足。
曲茵和制盐工人一起沿着地下暗河进行勘察。溶洞里阴暗潮湿,暗河的水在脚下潺潺流淌,发出清脆的声响。曲茵拿着手电筒,照亮前方的道路。他们发现暗河的一处河道被大量的泥沙淤积,阻碍了水流。
曲茵和工人们开始清理河道的泥沙。他们用铲子和水桶,将泥沙一点一点地挖起,然后运到溶洞外。泥沙又湿又重,每挖一铲都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在清理的过程中,曲茵还发现了一些暗河的支流被堵住了。
她和工人们用锄头和铁镐,将支流入口的石块和杂物清除,让支流重新畅通。随着河道的清理,暗河的水位逐渐上升,盐水的供应量也开始恢复正常。
曲茵又考虑到制盐村落的制盐效率问题。她发现村落原来的制盐方法比较传统,效率较低。于是,她从其他地方引进了一些新的制盐技术和设备。
新的设备被运到溶洞时,曲茵和制盐工人一起进行安装和调试。这些设备有着复杂的结构,曲茵仔细地阅读着说明书,按照步骤进行操作。在调试过程中,她根据溶洞的实际情况,对设备的参数进行调整。
例如,对于新的蒸发设备,曲茵调整了加热温度和通风量,以确保盐水能够在最佳的条件下蒸发结晶。她还教制盐工人如何操作和维护这些新设备,让他们熟悉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
为了提高制盐的质量,曲茵在溶洞里设立了一个简易的实验室。她用一些简单的仪器对盐水和制成的盐进行检测。实验室里摆放着各种玻璃器皿和化学试剂,曲茵在里面忙碌地进行着检测工作。
她检测盐水的含盐量、杂质含量等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对制盐过程进行调整。如果发现盐水的杂质含量过高,她就会教制盐工人增加过滤的步骤,以提高盐的纯度。
随着制盐村落的生产逐渐恢复,曲茵又开始关注盐的销售问题。她带着制盐村落的盐样品,走出溶洞,到周边的城镇和村庄进行推销。
在城镇里,集市热闹非凡,人们来来往往。曲茵在集市上设立了一个小摊位,展示制盐村落的盐。她向过往的行人介绍这种盐的特点,比如它是从地下暗河的盐水中提取的,口感纯正,富含多种矿物质。
曲茵还联系了一些食品加工厂和杂货店,将制盐村落的盐供应给他们。她与商家们洽谈价格和供货量等问题,经过努力,为制盐村落找到了稳定的销售渠道。
在溶洞中的制盐村落逐渐繁荣起来的时候,曲茵又收到了来自一个山谷中的造纸村落的求救信。这个村落位于山谷之中,四周环绕着青山,山上绿树成荫,一条清澈的小溪从山谷中穿过。山谷里生长着许多适合造纸的植物,如竹子和麻类。但战争使村落的造纸工坊被破坏,许多造纸原料被烧毁,造纸设备被砸坏,造纸工人失去了工作。
曲茵走进山谷中的造纸村落时,看到造纸工坊里一片狼藉。被烧毁的竹子和麻类植物残骸散发着焦糊的味道,造纸设备的残骸散落在地上,有的被砸得变形,有的零件已经缺失。造纸工人们围坐在工坊外,脸上满是沮丧。
曲茵首先组织造纸工人清理造纸工坊的废墟。工人们把烧焦的植物残骸搬到工坊外的空地上,曲茵也加入其中。她用手捡起一些未完全烧毁的竹子,这些竹子的表面已经变黑,她轻轻一折,竹子就断成了两截。
清理完废墟后,曲茵开始查看造纸设备。她发现一些设备虽然被砸坏,但通过修复还能继续使用。她从其他地方购买了一些零件,和造纸工人一起修复设备。
对于造纸的原料问题,曲茵和造纸工人一起到山谷里重新采集竹子和麻类植物。山谷里,竹子高耸入云,竹叶在风中沙沙作响。曲茵和工人们拿着镰刀,砍伐着竹子。镰刀在竹子的茎干上划过,竹子发出清脆的断裂声。
麻类植物则生长在山谷的边缘,它们的茎细长而坚韧。曲茵教造纸工人如何挑选成熟的麻类植物,然后用剪刀将其剪下。采集回来的竹子和麻类植物被堆放在工坊外,等待进一步的处理。
曲茵还关注到造纸村落传统造纸技艺的传承问题。她在村落里举办了一场造纸技艺展示活动。
在村落的广场上,曲茵组织造纸工人进行技艺展示。广场周围是古老的树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光斑。一位老造纸工人坐在一个大木盆前,开始展示造纸的第一道工序——浸泡原料。
他把竹子和麻类植物放入木盆中,加入水,然后用手搅拌着。植物在水中浸泡着,水逐渐变得浑浊。老造纸工人一边搅拌一边向年轻的造纸工人和村民们讲解浸泡的时间和注意事项。
接下来,另一位造纸工人展示了煮料的工序。他把浸泡后的原料放入一个大锅中,加入一些特殊的药剂,然后生火煮料。锅下的火焰熊熊燃烧,锅中的原料在药剂的作用下逐渐变软。
曲茵在一旁鼓励年轻的造纸工人动手尝试,她相信通过这样的展示活动,传统的造纸技艺能够得到传承。
随着造纸工坊的修复和原料的准备,曲茵开始考虑提高造纸村落的造纸质量问题。她从其他地方引进了一些新的造纸技术。
她教造纸工人在原料处理过程中增加一道筛选工序,去除原料中的杂质。在造纸的过程中,她引入了一种新的添加剂,可以使纸张更加坚韧和平滑。
曲茵还帮助造纸村落拓展市场。她带着造纸村落的纸张样品,到城市里的出版社、文具店和艺术工作室进行推销。
在城市里,高楼大厦林立,曲茵穿梭在各个店铺之间。她向商家们介绍山谷造纸村落纸张的特色,如纸张的纹理自然、质地优良,适合用于书籍印刷、艺术创作等。
经过她的努力,造纸村落的纸张受到了很多商家的欢迎,订单逐渐增加,造纸村落又恢复了生机。
在造纸村落走向繁荣的过程中,曲茵又收到了来自一个海边的渔村的求救信。这个渔村位于海边,大海一望无际,海浪拍打着沙滩,发出阵阵轰鸣声。沙滩上散落着贝壳和海藻,海鸟在空中翱翔。但战争使渔村的渔船被破坏,渔网被撕裂,鱼群受到惊吓,渔业资源也受到了影响。
曲茵来到海边的渔村时,看到沙滩上停靠着几艘破损的渔船,渔船的木板被炸裂,船身摇摇欲坠。撕裂的渔网像破布一样挂在沙滩上的木桩上,一些渔民坐在渔船旁,眼神中充满了忧虑。
曲茵首先组织渔民们清理渔船和渔网。渔民们把破损的渔船拖到沙滩上的一个临时修理点,曲茵和他们一起用工具拆除那些已经无法使用的木板。
她从其他地方购买了一些新的木材和造船工具,和渔民们一起修复渔船。新的木材散发着淡淡的木香,渔民们用锯子将木材锯成合适的形状,然后用钉子和胶水将其固定在渔船上。
对于撕裂的渔网,曲茵教渔民们如何用特殊的线进行缝合。渔民们坐在沙滩上,手中拿着针线,一针一线地缝合着渔网。海风轻轻吹过,带来大海的气息,也吹干了渔民们额头的汗水。
随着渔船和渔网的修复,曲茵开始关注鱼群的恢复。她知道鱼群受到惊吓后可能会远离渔村附近的海域。
曲茵和渔民们一起在海边进行巡查。他们沿着沙滩走着,观察着海面上的动静。曲茵发现渔村附近的一些礁石区域似乎鱼群比较少,于是她和渔民们在这些地方投放了一些人工鱼礁。
人工鱼礁是用废旧的轮胎、石块和水泥制作而成的。渔民们把鱼礁搬运到渔船上,然后开到礁石区域,将鱼礁投放到海里。鱼礁沉入海底后,为鱼群提供了一个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曲茵还从其他地方引进了一些适合当地海域生长的鱼苗,和渔民们一起将鱼苗投放到海里。鱼苗在海水中欢快地游动,为大海增添了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