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娆知道郑少杰的野心,回到南诏之后,他为了坐上太子之位,定然会娶一个对自己将来有助力的王妃。
郑少杰当日就收到了允许他回南诏的密信。
昭德帝也很快收到了南诏皇帝的国书,让郑少杰返回南诏。
皇帝收到南诏皇帝的国书,微微皱眉。
“前段时间不是刚收到他的国书,让南诏的二皇子继续留在大周,怎么又改变了主意?”皇帝看着鸿胪寺卿问道
鸿胪寺卿一脸茫然的神色。他也不知为何南诏皇帝忽然改变了主意。
收到国书,他也去询问了郑少杰。
可郑少杰表示,他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不过陛下,南诏皇帝答应给咱们五千两白银,还有一批药材。”鸿胪寺卿赶忙说道。
皇帝微微颔首,“南诏皇帝还算是懂事。”
“南诏的二皇子在大周这五年也算是老实本分。”皇帝声音缓缓的说道。
“虽然最近贸然离开了京城,可也算是为赈灾做出了贡献,功过相抵,算是扯平了。”
“既然如此,那就放他回去吧。”皇帝说道。
“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你来办。”
郑少杰也很快收到了大周皇帝允许他回南诏的国书。
裴乐瑶听到这个消息,有些惊讶。
前段时间,五年的质子协议到期,皇帝专门写了国书,派人送过去,南诏皇帝却拒绝了。
忽然却转变了想法,定然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可是她对于南诏着实不太了解。
难道是郑少杰在乐阳县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情。
要不然南诏皇帝怎么可能突然改变了主意。
五千两白银,还有那批药材都是向昭德帝赔罪的。
裴乐瑶又写了一封密信送到乐阳县,让留在乐阳的人仔细调查郑少杰在乐阳县接触过什么人,有什么异样的举动。
在乐阳县的时候,她太忙了,可能忽略了某些细节。
郑少杰拿到国书自然很开心,一刻也不想停留。
他留出三日收拾的时间,先去皇宫拜别了昭德帝。
然后又与几位皇子见了一面。
临行前他又来见裴乐瑶。
“我以为二殿下的目标达成,片刻也等不了,马不停蹄就要赶回南诏。”裴乐瑶说道。
“没想到你还有心思来见我。”
“这五年大周之行,对于我来说,唯一值得记忆的就是六公主。”郑少杰说道。
裴乐瑶,……
年纪轻轻,怎么会这么油腻。
“你再跟我说这样的话,我就把你赶走了。”裴乐瑶一脸严肃。
“我是发自真心的,是朋友的关系,没有其他的意思。”郑少杰笑了笑。
“我知道我自己配不上六公主,我有自知之明。”
“不管怎么样,我还是很开心与六公主成为朋友。”
裴乐瑶在心中撇撇嘴,她何曾说过他们是朋友了。
虽然郑少杰在大周五年,可他们一共也没有说过几句话。
“好吧,恭喜你心愿达成,回到南诏。”裴乐瑶说道。
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要好,不论这个朋友是真朋友还是假朋友。
郑少杰唇角露出一抹苦笑,“即使我回到南诏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这倒是实话,看郑少杰的样子,在回南诏这件事情上,他定然是使了手段。
他能回到南诏,但能不能站稳,能不能坐上太子之位,躲过南诏其他几位皇子的算计是另外一件事情。
万里长征,郑少杰也不过是走出了第一步,将来如何还未可知。
“你为国为民的心我是能看得到的,我内心很佩服。”郑少杰接着说道。
“我想坐上太子之位,也得有算计,但是我也会心怀天下,心中装着百姓。”
“你能这样想我也很欣慰。”裴乐瑶说道。
南诏历经百年,裴乐瑶可从未想过让大周吞并南诏。
其实国家不是越大越好,大有大的烦恼,小有小的难处。
她可不会异想天开,让南诏的皇帝昏庸无能,让南诏的百姓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后大周将南诏吞并。
南诏未来的太子。真的能为南诏的百姓考虑,心里想着他们,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今日我来见你,一则是告别,二则,我再重申之前说过的话。”
“如果六公主有需要我帮助的地方,我定然会出手。”郑少杰很认真的说道。
“当然,如果有朝一日我们在战场上相见,我也不会心慈手软。”
“不过,为了报答你给我的恩德,我会主动退避三舍。”
裴乐瑶心里撇撇嘴。好像谁没学过历史似的。退避三舍的故事她烂熟于心,少拿这个来哄她。
“将来的事情,将来再说吧。”裴乐瑶可不对郑少杰抱有太多的期待。
郑少杰第二日便启程离开了大周,返回了南诏。
二皇子带着鸿胪寺的官员亲自将郑少杰送出了城门。
二皇子一直与郑少杰交好,目的当然是想借助南诏的力量加强自己的位置。
郑少杰与二皇子交好,自然也有借助大周的力量,稳固他在南诏地位的思量。
两人各取所需,互相利用,倒是相处得宜。
*
十一月份,西北的风已经很烈了。
“将军,兵部又派人过来询问战况。”
很多官员不同意皇帝对西夏用兵,攻打西乡关。
皇帝已经和姚仁美私下达成了默契。
兵部得了姚仁美的吩咐,便派来了督战官。
“李孤勇的帐篷被掀开,一股冷风伴随着亚兰翰的脚步进入营帐之中。”
虽然只是十一月上旬,海东城已经很冷了。
海东城位于秦凤路的西北方,与西乡关遥遥相望。
亚兰翰骑了几十里的马赶到李孤勇的营帐,脸上像是被刀割过似的,沙沙的疼。
李孤勇的营帐已经挂上了厚厚的羊皮帘子。
李孤勇站在沙盘前,凝视着西乡关的位置,帘子被掀开,沙盘上的棋子被风吹的颤动几下。
李孤勇抬头看向亚兰翰。
这是一个壮硕的年轻人,身高九尺,武功非凡,自从来到他身边做郎将就屡立战功。
李孤勇十分欣赏这位有勇有谋的年轻人,将他从最普通的郎将提拔到了一等副将。
“你告诉那兵部的人,就说西乡关并不好打,天气渐冷,对我军不利。今年攻不下西乡关。”李孤勇继续盯着沙盘,却半点也没有焦躁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