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包拯带着公孙策、展昭等人匆匆出城,赶往发现无名尸体的地方。一路上,马蹄声疾,众人神色凝重。
展昭忍不住开口道:“大人,这刚了结一桩大案,又来新案,真不知何时才得片刻安宁。”
包拯神色平静,说道:“展护卫,身为朝廷命官,为民伸冤乃职责所在,切不可有此懈怠之念。每一起案件背后,都关乎百姓的生死与公道,马虎不得。”
公孙策点头附和:“大人所言极是,这世间罪恶不绝,我们自当全力以赴,守护一方安宁。”
不多时,众人来到城外案发现场。当地里正早已在此等候,见到包拯,赶忙上前行礼:“包大人,您可算来了。这尸体发现得离奇,死状更是怪异,小人实在不知如何是好,只能请大人定夺。”
包拯环顾四周,只见尸体横躺在一片荒草丛中,四周并无明显打斗痕迹。他蹲下身子,仔细查看尸体。死者是一名中年男子,面色青紫,嘴唇发黑,显然是中毒而亡。身上衣物虽破旧,但质地却非普通百姓所有,腰间还挂着一块雕刻精美的玉佩。
包拯拿起玉佩,仔细端详,说道:“公孙先生,你看这玉佩,做工精细,绝非寻常之物,此人身份恐怕不简单。”
公孙策接过玉佩,看了看,说道:“大人,这玉佩材质上乘,雕工细腻,应是出自名家之手。或许从这玉佩入手,能查出死者身份。”
展昭在一旁搜索着周围,突然喊道:“大人,这里有一些奇怪的脚印,看样子是两人的,其中一人脚步虚浮,应该就是死者。另一个脚印稳健有力,想必是与死者同行之人,很可能就是凶手。”
包拯站起身来,说道:“展护卫,顺着脚印追查,看看能否找到什么线索。公孙先生,你在此协助仵作验尸,看看能否确定中毒种类。本府去附近村落打听一下,看是否有人认识死者。”
众人领命,各自行动。包拯来到附近的村落,向村民们打听。村民们聚在一起,纷纷摇头,表示从未见过此人。
就在包拯准备离开时,一位老者颤颤巍巍地走过来,说道:“大人,我好像在哪见过这人,但一时想不起来了。容我再想想……”
包拯耐心等待,老者思索良久,一拍脑袋,说道:“想起来了!前些日子,我去县城赶集,看到这人跟一个道士模样的人在一起,两人好像在争论什么,当时我也没在意。”
包拯心中一动,“道士?您可还记得那道士长什么样?”
老者回忆道:“那道士身材消瘦,穿着一身灰色道袍,头戴道冠,脸上有一颗黑痣,很是显眼。”
包拯谢过老者,回到案发现场。此时,公孙策迎上来说道:“大人,仵作查验后,确定死者是中了一种名为‘七日断魂散’的毒药。此毒极为罕见,中毒者七日内无任何症状,第七日便会毒发身亡,且毒发时痛苦万分。”
展昭也回来禀报道:“大人,脚印追到一处破庙就消失了,庙内有打斗的痕迹,但并未发现其他有价值的线索。”
包拯沉思片刻,说道:“从目前线索来看,死者与那道士模样的人关系密切,很可能是被那道士所害。这‘七日断魂散’极为罕见,或许从汴梁城的药铺入手,能查到些什么。展护卫,你去城内各大药铺打听,看看近期有谁买过此毒。公孙先生,你继续研究那玉佩,看看能否找到与死者身份相关的线索。本府回府,再梳理一下所有线索。”
展昭与公孙策领命而去。回到开封府,包拯坐在书房,将所有线索在脑海中一一梳理。那神秘的道士、奇怪的毒药、精美的玉佩,这一切看似毫无关联,却又似乎隐藏着某种联系。
不多时,展昭回来禀报道:“大人,城内各大药铺均表示,从未有人买过‘七日断魂散’。不过,有一家药铺掌柜说,曾有一个小道童来询问过此毒,但并未购买。”
包拯问道:“那小道童长什么样?”
展昭说道:“据掌柜描述,小道童看上去十岁左右,眉清目秀,身着青色道袍。”
包拯微微皱眉,“看来这道士背后还有人。公孙先生那边可有消息?”
话音刚落,公孙策匆匆走进书房,兴奋地说道:“大人,有线索了!我拿着玉佩找了城内几位玉器行家辨认,其中一位认出这玉佩是清风观一位俗家弟子的。据说这位俗家弟子是个富商之子,名叫李富贵,平日里喜欢与道士来往。”
包拯神色一凛,“清风观?看来本府得去清风观走一趟了。展护卫,你即刻准备,随本府前往清风观。公孙先生,你留在府中,若有新线索,立刻飞鸽传书。”
众人迅速行动,包拯与展昭快马加鞭,朝着清风观赶去。一路上,包拯心中暗自思忖,这清风观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与死者又有着怎样的关联?
不多时,两人来到清风观。清风观内,香烟袅袅,一片宁静祥和。包拯与展昭刚踏入观内,便有一名小道童迎上来,问道:“两位施主,所来何事?”
包拯说道:“小道童,烦请通传一声,就说开封府包拯求见观主。”
小道童一听是包拯,不敢怠慢,赶忙进去通报。片刻后,观主玄清道长亲自迎了出来,说道:“不知包大人前来,有失远迎,罪过罪过。大人光临敝观,所为何事?”
包拯打量了玄清道长一番,只见他身材消瘦,面色红润,目光炯炯。包拯说道:“玄清道长,实不相瞒,近日城外发现一具尸体,从线索推断,与贵观似乎有些关联。特来向道长打听些事情。”
玄清道长微微皱眉,“哦?竟有此事。不知大人所指何事,只要贫道知晓,定知无不言。”
包拯拿出玉佩,说道:“道长可认识这玉佩的主人?据查,这玉佩是贵观一位俗家弟子李富贵之物。”
玄清道长看了看玉佩,脸色微变,说道:“这……这玉佩确实是李富贵之物。只是,李富贵已多日未来观中,贫道也不知他的去向。”
包拯敏锐地察觉到玄清道长的异样,追问道:“道长,李富贵平日里在观中与何人来往密切?”
玄清道长犹豫了一下,说道:“李富贵与观中一位名为清风的道士关系甚好。只是,清风前些日子也离开了道观,不知所踪。”
包拯心中一动,“清风?可是身材消瘦,脸上有颗黑痣的道士?”
玄清道长惊讶道:“大人如何知晓?正是此人。大人为何如此问?”
包拯神色严肃,“实不相瞒,据本府调查,清风很可能与李富贵之死有关。道长,这清风是何来历?”
玄清道长面露难色,“清风是几年前云游至此,请求留在观中。贫道见他道法高深,便收留了他。但他平日里独来独往,甚少与他人交流,贫道对他的来历也知之甚少。”
包拯沉思片刻,说道:“道长,本府怀疑清风与一起命案有关,若有他的消息,请即刻通知本府。”
玄清道长赶忙点头,“大人放心,若有清风的消息,贫道定第一时间告知大人。”
包拯与展昭离开清风观后,展昭说道:“大人,这玄清道长似乎有所隐瞒,清风的来历也颇为可疑。”
包拯点头,“不错,这清风观内恐怕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看来,我们得从清风和李富贵的关系入手,继续深入调查。”
就在包拯与展昭准备回城时,突然,一名神秘人从路旁的树林中窜出,手持利刃,直逼包拯……
(未完待续,请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