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神农的看法,却不一样。
他觉得姬轩辕会动脑,知道如何发挥集体的力量,更适合当共主。
而蚩尤虽然勇武,与自己的八十一个兄弟一齐上阵下,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但却有点过于逞个人主义,忽视了人族乃一个集体,当一名大将,是再适合不过。
但神农知道,蚩尤绝对不甘于人下,于是便分别找到二人,说了一番话。
听完神农所说,姬轩辕很是开心,但想到,要自己说服蚩尤,臣服于自己之下这一点,姬轩辕便忍不住头疼起来。
另一边蚩尤也大抵如此,不过他的烦恼,却是在统率上面。
神农和他说的话,很简单,意思就是让他,注重集体的力量,而不是只知个人勇武。
对此,蚩尤虽有过反驳,但却被神农说的哑口无言。
无它,神农说的很对。
若是都依靠武力,来办一切,那人族根本不需要共主,一有事,直接去请圣山上的先贤即可。
想到这里,蚩尤开始思考,神农对自己的建议来。
就在蚩尤沉思之际,姬轩辕恰好走了过来。
他觉得应对蚩尤,不能太过强硬,应该柔和委婉一点,然后再一点一点打动其。
所以姬轩辕,打算示敌以弱,慢慢来。
蚩尤则没想这么多,见姬轩辕孤身一人到来,而且言语中,对自己还很是推崇,
不由有点骄傲起来,等他再回过神来,发现自己竟然不知何时,中了姬轩辕的套,答应了同其一起对抗兽潮。
蚩尤虽然很不想,听姬轩辕的命令行事。
但神农之话尤在耳旁回响,蚩尤也想看一下,姬轩辕到底是如何统率人族的。
却不想,这一看就是三年。
在这三年内,两人配合作战,一为帅,一为将,不但击退了兽潮,更是乘胜追击,将过往被妖族占领的土地,收为己用。
三年的时间,足足让他们,把人族的疆域,扩大了一倍还有多。
同样在这三年间,二人也没了过往的那种敌视,变得有些惺惺相惜起来。
甚至蚩尤,曾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姬轩辕比他更适合做共主。
见二人如此和睦,神农心中很是欣慰,他决定,等妖族彻底退后,便让位给姬轩辕。
想到这里,神农的目光,不由望向了距离人族疆域极远的十万大山。
他心中明白,那里才是真正的主战场,只有那里,才是真的胜利。
与此同时,十万大山之上,太昊见广成子,玉鼎,多宝等三教弟子的气势,大有改变。
也起了结束这一切的念头。
于他而言,现如今的妖族,一掌拍下去,分分钟完事。
但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把九婴,英招等人,当成自己这些师弟师妹的磨刀石,让他们在战斗中迅速成长起来。
对此,九婴,英招,白泽等妖圣,也是心知肚明。
但他们没有办法,打都打了,而且还引起了太昊的注意。
只得硬着头皮,继续陪太昊,把这场大戏唱下去。
但随着太昊心念一起,他们耳旁,也传来了太昊的声音。
听见太昊,让自己等人去见他,白泽,九婴,英招等妖圣。
不知为何,他们心中皆松了一口气,变得莫名的平静。
彼此相视一笑后,几位妖神匆匆交待了几句话给后辈妖族后,便闪身划破空间,来到了太昊面前。
太昊此时虽未正式上天,担任中央北极天紫薇大帝,但其授命早已下来,而且洪荒内外皆知。
因此,几位妖神,见到太昊后,便拱手拜道:
“妖族白泽
… 九婴
… 英招
… 鬼车拜见大帝”
太昊轻点头:
“不错,还挺识趣,倒是不枉本帝,留你们这么久。”
听见太昊这话,心思活络的白泽,顿时反应过来,太昊心中对自己等人,其实没有太大的杀心。
只要自己等人,这波应对得当,完全便可将此事摘过去。
于是连忙再次拜道:
“多谢大帝不杀之恩,吾等远供大帝驱使,还望大帝收留。”
闻言,太昊眉头一挑。
他不想白泽竟会如此回他。
太昊并没有立刻做出决定,想了想后,他决定征询一下,自己这些师弟师妹的意见,看他们如何回答。
于此,大部分人,都表示的很淡然,觉得收不收都无所谓,太昊自己开心就好。
只有黄龙,多宝,深知妖族不易,并言太昊好歹也是一尊大帝,怎能连个坐骑都没有,收下他们做坐骑也是好的。
闻言,太昊想了想,觉得也是这个理,于是便大手一挥,将几人收入了麾下,并让他们前去天庭报到。
做完这些后,太昊让一众师弟师妹自行散去,自己则来到了人族部落中,告知神农妖族之事已定,并和其拜别。
神农心领神会,在同太昊拜别的第二天,便将共主之位,禅让给了姬轩辕。
接位共主后,姬轩辕也是如同伏羲,神农一般,一门心思扑在了人族的政事上,不分日夜。
然而不比神农,伏羲,在位时,便已功德圆满。
姬轩辕,临至退位,都差了几分功德。
见状,中央天宫内的刑天,这才如梦初醒,知晓是自己把底子打的太好,导致姬轩辕没了统一人族的功德,更别说从九天玄女那,习的双修之法。
而没有这些,姬轩辕就无法功德圆满,成为天地人三皇中的人皇。
人皇不归位,五帝更不会出。
想到三皇五帝不全的后果,刑天连忙叫自家女儿洛泱下界,传授天书一部,给姬轩辕。
至于其能从中悟得什么,就看其自身造化了。
如此二十年后…
姬轩辕望着自己的三千个老婆,含泪写了了黄帝内经,这才功德圆满,得以飞升入天。
值得一提的是,在姬轩辕飞升后不久,蚩尤也带着自己的八十一个兄弟,入了地府。
就此,人族正式告别三皇时代,进入五帝时代。
得赖于三皇时,打下的根基,五帝中的前三帝治世,并未发生太多问题。
直到第四帝“舜”晚年时,才发生了一件真正意义上的大事“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