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玉记忆中妈妈是真忙。白天天不亮就出门上班,中午不回来,晚上回来了以后赶紧做饭,做完饭还得去学校大礼堂开会。
小玉记得妈妈做的最好的饭就是炕饼子,是那种薄薄的死面饼,用平底锅炕的。这种饼子刚出锅时,热乎乎的,香香的,小玉不用吃菜就能吃好几张。
那时候,全家都围着妈妈炕饼子,等着饼子出锅。妈妈急急忙忙炕出来的饼子都进了孩子们的肚子。
快到开会的时间了,妈妈拎着最后一张饼子边跑边吃,就怕迟到。迟到太丢人了。
妈妈说,开会都是读那些大文件,说是政治学习。妈妈听不了几个字,就坐在那里打瞌睡。太困了,哪能撑得住啊。可撑不住也得硬撑,要是真睡着了,也丢人了。
妈妈开完会回来,晚上还要就着煤油灯给孩子们做衣服。孩子们里里外外穿的,还有脚上的单鞋、棉鞋,都是妈妈自己做的,那时候买不到这些,也没有钱买。
小玉觉得妈妈好辛苦呀,她以后长大了,一定要对妈妈好。
后来小玉长大了,上到三年级,就要参加拾棉花了。棉花是他们那个地方的头等经济作物,每一个学生都避不开这个大活儿。
但是,小玉没办法拾棉花。因为小玉的皮肤,对棉花上面的农药过敏,手指头只要一碰到棉花,就会皮开肉绽,满手是血,想拾都拾不了。
其实每个人都有拾花任务。像哥哥、大姐二狗和二姐三虎她们,完成了任务以后,学校会根据任务量,按每公斤几毛钱的价格(这个价格每年都有变化,从两毛到三毛不等),发一些零花钱。
妈妈觉得这样太费钱了,那时候钱很金贵的,家里能省一点就省一点。所以妈妈在完成了自己的拾花任务后,多拾的花就记在小玉头上,帮她完成任务。
整整一个多月,别人去拾棉花,小玉只好待在家里。
小玉就自己在家里孤零零地玩。因为每当到了拾花季节,村镇里角角落落都没有孩子了,都跑到棉花地里去了。
小玉小时候很爱踢足球,就去学校的操场上踢足球。但她没踢几下,脚就扭伤了,连球都踢不成了,只好在家里待着。
小玉在家里养了几天,闷坏了,好不容易好了一点,又跑到学校的操场上,学骑自行车。
结果是骑自行车骑了几圈就摔到了地上,把左胳膊又摔坏了,胳膊疼得抬不起来。
脚刚好,胳膊又摔了,小玉吓得好几天不敢吭气,忍着痛也不敢告诉爸爸妈妈。
等到爸妈发现的时候,赶紧带她到医院。医生先给小玉拍了个片子,说是骨头没有断,只是骨裂,给她打了石膏。
可能因为耽误了几天,最后骨头也没完全长好,到现在,小玉的左胳膊上还有一个包。用医生的专业术语说,是“骨折的断端愈合得不好”(小玉后来考上了护校,职业是护师)。
上小学时候的小玉也是很调皮的,跟她的两个姐姐有的一拼,跳马、爬墙头、翻墙都利索得很。
而且小玉还很喜欢球类运动,打羽毛球呀,踢足球呀,打乒乓球都玩得不错。这一点比她两个姐姐都强。
可是不知为什么,小玉这个家中的老幺,老爱生病。生的最多的是消化系统的病。
小时候,别的孩子都没有,唯独小玉得过痢疾。小玉一晚上得上无数趟厕所,拉的不是大号,是血。
爸爸不知从哪儿找的偏方,给小玉喂大蒜素,吃得小玉直吐,饭都吃不下了。
后来,不知怎么的,又好了,不拉了。也没怎么吃药。
还有一次,是小玉跟爸爸在一起住宿舍的时候,她又拉肚子拉得厉害,可她仍旧晚上好晚了也不睡觉,跟很多小孩子一起,在外面疯跑,又唱又跳的,还在学校附近苞谷地里和洋姜地里面躲猫猫儿。
反正那时候是在地里面玩捉迷藏,上厕所的地方多得很,跑到哪儿,肚子疼了就去拉一个,拉完了再接着去玩儿,一直玩到好晚才回去睡觉。
小孩子家真是生命力旺盛呀,肚子都拉成那样了,还不耽误她玩儿。
那次闹肚子,小玉一片药也没吃,病就好了,她到现在都很奇怪,也不知道怎么好的。
反正小玉小时候就是病特别多,不是这病就是那病,天天都要吃药片片。
吃到最后,小玉就不耐烦吃了。她把药片片使劲扔,全都扔到自家房顶上去了,今天扔几颗,明天扔几颗,扔了好多。
当然这事儿可不能让爸爸妈妈知道。小玉瞒了很久。
等到后来,房屋漏水了,爸爸和哥哥上到房顶去修,看到房顶上怎么有那多药片儿?问来问去,小玉干的坏事才被发现。
当时妈妈还好奇呢,小玉怎么这么有劲儿,能把药片扔到房顶上。
其实,小玉的手劲儿大着呢,她和小伙伴们经常玩砸沙包、打老牛、跳绳等等游戏,别看个子不高,手上的劲儿可不小。
再加上那时候,住的是爸爸他们自己盖的土坯房,普遍都不高,只有两米多一点。所以小玉能把药片扔到房顶上去,就不是难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