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唐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浪淘沙》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第一首演绎神话传说,第二首用象征手法表现爱情经受磨难,第三首写世事流变之理,第四首写游子情怀,第五首描绘锦江风情,第六首揭示劳作与享受的不平,第七首描绘钱塘江潮,第八首写迁客情怀,第九首再写世事流变之理。这是民歌体诗,既通俗易懂,又非常纯正,无浮华之词。
本次学习的正是第七首描绘钱塘江潮,汹涌的江潮涨潮之时势若怒吼,高数丈,触山即回。创作背景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气势顿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之作应运而生。刘禹锡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后编为一组。有学者认为这组诗作于夔州后期,即长庆二年春(公元822年)在夔州贬所所作。
3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浪淘沙》本为六朝民歌的题目,唐代成为教坊乐曲。刘禹锡据此创作的《浪淘沙》组诗,单篇为七言绝句。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唐德宗年号,公元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7
语文老师温柔地描述着诗的意境同学们都沉浸在老师所营造的诗意氛围之中,眼神里充满了对诗句画面的想象。只有小明,眼睛望着窗外,思绪飘远。
小明想起了爷爷给他讲过的故事,曾经爷爷就在钱塘江边生活,亲身经历过那如诗中描绘般壮观的潮水。每一次潮水涌来,江边的人们既害怕又敬畏,那种大自然的力量震撼人心。而如今,爷爷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不能再带他去看潮水了。
语文老师注意到了走神的小明,轻轻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小明回过神来,脸一下红了。老师并没有责备他,而是轻声问他是否有关于这首诗特别的想法。小明鼓起勇气站起来,将爷爷的故事分享给大家。教室里变得很安静,同学们听完后仿佛也看到了那汹涌的潮水以及背后的人间烟火气。老师微笑着点点头,鼓励大家要珍惜身边的故事,并再次带着大家深入解读起诗句中的韵味来。
八月的涛声如同千军万马一般,气势磅礴、惊天动地地咆哮着汹涌而来。那数丈高的巨大浪头,以排山倒海之势狠狠地冲向岸边坚硬的山石,发出震耳欲聋的撞击声响。然而,这些浪头在与山石激烈碰撞之后,又被无情地反弹回来,溅起无数水花和泡沫,仿佛整个海面都沸腾了起来。
仅仅只是片刻之间,这汹涌澎湃的波涛就像是接到了某种神秘指令一样,迅速地退回到江海交汇之处,然后融入到广袤无垠的大海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它们刚才席卷而过时所带起的一座座沙堆,则静静地留在了岸边。在灿烂阳光的映照之下,这些沙堆宛如一堆堆洁白无瑕的雪堆,散发着耀眼的光芒,给人一种如梦似幻般的美妙感觉。
不知为何,我的思绪再一次不受控制地飘飞起来,仿佛被一股神秘而强大的力量牵引着,不由自主地闯入了一幅如梦似幻的景象之中。
当意识渐渐清晰,我发现自己正稳稳地站立在那片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沙滩之上。脚下的细沙如柔软的绒毯般轻轻摩挲着脚掌,温暖而舒适。放眼望去,广袤无垠的大海波涛汹涌,一浪接着一浪地向岸边涌来,发出阵阵轰鸣声,气势磅礴。
而就在我的身旁,赫然站着那位年轻时的爷爷。岁月似乎并未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痕迹,此刻的他身姿挺拔、精神矍铄,浑身散发着一种年轻人特有的活力与朝气。只见他面带微笑,伸出手指着远方奔腾不息的潮水,眼中闪烁着豪迈和兴奋的光芒。
恰在此时,一阵轻柔的海风悄然拂过,带来了些许咸湿的气息。那股清新的味道瞬间钻入鼻腔,沁人心脾。我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了一口气,让那独特的海洋气息充盈整个胸腔,感受着它所带来的宁静与惬意。风轻轻地吹起了爷爷的衣角和头发,也撩动着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
忽然间,画面一转,我又回到了教室。老师正在黑板上写下关于潮水描写的优美句子,同学们都在认真抄写。我却还沉浸在回忆与幻想之中。下课后,我决定放学后就去看望爷爷。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喧闹声。我好奇地站起身来张望,只见一群官兵模样的人朝着这边走来。爷爷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孩子,怕是又要征粮征税了。”爷爷叹了口气说道。我握紧拳头,心中满是愤懑,百姓们的生活本就艰难,如今还要遭受层层盘剥。
那些官兵进了院子,趾高气昂地宣读着文书。爷爷默默地拿出家里仅有的一点钱粮交上去。待他们走后,爷爷安慰我道:“没事,孩子,只要咱们祖孙俩在一起,再难的日子也能熬过去。”
夜晚来临,爷爷带着我坐在院子里。爷爷望着星空,给我讲起了以前的大唐盛世,那时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而现在,到处都是动荡不安。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读书,将来或许能够改变这种局面。爷爷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拍了拍我的肩膀,眼神中充满了期许。
那如梦似幻的场景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我的脑海中不断地延展、铺陈开来,仿佛没有尽头一般,一直延续着,直至那位戴着眼镜、面容慈祥的语文老师缓缓走上讲台,拿起一支白色粉笔,开始在那块墨绿色的黑板上一笔一划地抄写起那些必须背诵的注释时,我方才如同大梦初醒般回过神来。
我连忙坐直身子,集中注意力,紧紧跟随着老师的节奏,将那些重要的注释一字一句地抄写在语文课本的空白之处。不一会儿的功夫,原本空旷的页面便被我那略显稚嫩却又工整的字迹填满了,密密麻麻的,几乎占据了整整一页纸。
就在这时,清脆悦耳的放学铃声宛如天籁之音一般骤然响起,划破了校园内原本宁静祥和的氛围。我像是一匹脱缰的野马,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飞奔出了校园,朝着爷爷家所在的方向一路狂奔而去。
当我气喘吁吁地跑到爷爷家门口时,远远就看见他正安详地坐在自家院子里那张老旧的竹椅上,悠然自得地晒着太阳。阳光洒落在他那饱经风霜的脸庞上,勾勒出一道道岁月留下的痕迹。当爷爷察觉到我的到来后,他那双原本有些浑浊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其中充满了惊喜与慈爱。
我迫不及待地冲上前去,一把拉住爷爷那双温暖而粗糙的大手,兴高采烈地向他诉说着今天在课堂上所经历的种种趣事,以及那些令我印象深刻的点点滴滴。说到兴奋之处,我还手舞足蹈地比划起来,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当时的情景。接着,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曾经那个美好的时光——那时的我还年幼无知,总是喜欢依偎在爷爷身旁,和他一同观看那汹涌澎湃、气势磅礴的潮水……爷爷笑着摸摸我的头,目光望向远方,似乎又看到了那壮观的潮水景象。那一刻,温暖的阳光洒在我们身上,仿佛时间都停止了流动,只剩下爷孙俩共享的温馨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