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朝之后,朱佑樘回到乾清宫,却依旧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
他在殿内来回踱步,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边疆战士们奋勇杀敌的画面,对刘大夏和张仑的赞赏之情愈发深厚。
思索片刻,他唤来何鼎,提笔写下一道诏书,对两位将领的功绩予以高度肯定,并决定重重赏赐,以激励全军士气。
与此同时,京城的大街小巷已然传开了边关大捷的消息。
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欢呼雀跃,庆祝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酒肆茶馆里,人们围坐在一起,兴致勃勃地谈论着这场胜利,言语间满是对大明军队的自豪与对国家安宁的期待。
刘大夏在辽东得知皇帝急召大臣商议要事,心中明白,这是关乎边境未来走向的关键时刻。
他一面加强辽东的防御部署,不敢有丝毫懈怠;一面命人密切关注达延汗部的动向,防止其在和谈期间有任何异动。
而张仑则带着神机营的部分将士凯旋而归,一路上百姓夹道欢迎,欢呼声此起彼伏。
抵达京城后,他马不停蹄地进宫面圣,向朱佑樘详细汇报了战场上的细节。
朱佑樘听得极为专注,不时询问一些关键问题,对神机营的游击战术赞不绝口,并鼓励张仑继续钻研军事策略,为大明的国防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次日清晨,大臣们早早来到朝堂,继续昨日的讨论。
经过一夜的深思熟虑,众人都有了更为成熟的想法。
刘健提出,在和约中应明确规定达延汗部对大明的朝贡义务,以彰显大明的宗主国地位,巩固双方的和平关系。
吏部尚书马文升则建议,从内地选派一批能干的官员前往辽东任职,加强当地的行政管理,促进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为长期和平奠定坚实基础。
朱佑樘认真听取每一位大臣的建议,权衡利弊。在讨论到贸易开放的具体地点和商品种类时,各方意见出现了分歧。
有的大臣主张扩大互市规模,促进经济繁荣;有的则担心开放过度会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最终决定先在几个重要的边境城镇试点开放互市,严格把控交易商品的种类和数量,确保贸易活动既能促进经济交流,又不会危及国家安全。
随着讨论的深入,各项决策逐渐明晰。朱佑樘对大臣们的表现十分满意,他总结道:“此次边关大捷,是我大明之福。但和平来之不易,我们更应珍惜。
众爱卿所提之策,皆为长远之计,务必尽快落实,朕期待看到一个繁荣稳定的边疆。”
退朝后,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兵部开始着手制定辽东边防的详细建设计划,安排兵力部署;礼部则紧锣密鼓地筹备与达延汗部使臣的和谈事宜,拟定和约的具体条款;户部与工部协同合作,核算钱粮、规划物料采购和工匠招募,为边防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京城内一片忙碌景象,所有人都在为实现边境的长久和平而努力。
而远在草原的达延汗部,也在焦急地等待着大明的回应,他们深知,这一次的和谈,将决定着达延汗部落未来的命运。
三日后,工部尚书徐贯与户部尚书韩文准时将钱粮使用与工程规划呈至御前。
朱佑樘展开细看,见规划中详细罗列了各项物料的采购预算、工匠招募数量与薪资标准,还有边防工事的建设进度安排,不禁微微点头,对二人的办事效率表示认可。
但他也指出几处需完善的细节,要求他们再度核实,确保规划既符合实际需求,又能做到最优化利用资源。
与此同时,礼部已经与达延汗部的使臣进行了初步接触。
使臣带来了达延汗的亲笔书信,言辞间满是求和的诚意,还呈上了丰厚的礼品,表达对大明的敬意。
礼部尚书傅瀚仔细斟酌着每一个外交用词,力求在维护大明尊严的同时,为双方的和平谈判营造良好氛围。
刑部尚书闵珪也没有闲着,他召集了刑部的精干幕僚以及熟悉边境事务的地方官员,日夜研讨,制定出一系列针对边境贸易纠纷的律法细则。
这些细则涵盖了货物交易、人员往来、税收征管等各个方面,既考虑到大明的法律体系,又兼顾了边境地区的特殊情况,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切实可行。
在辽东,刘大夏一边等待朝廷的进一步指示,一边组织军民开展战后重建工作。
他深知,要想彻底稳固边境,不仅要有强大的军事防御,还要有繁荣的经济和稳定的民生。
于是,他鼓励当地百姓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协调各方资源,修复被战火破坏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
张仑则在京城积极配合兵部的工作,分享他在战场上的实战经验,为完善辽东边防战略出谋划策。
他还主动请缨,希望能再次奔赴辽东,参与边防建设和后续的防御工作,以确保边境的长治久安。
很快,第二次朝会如期举行。
朱佑樘端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视着下方的大臣们,沉稳地说道:“诸位爱卿,这几日各部各司其职,成果显着。
今日,我们便来敲定与达延汗部和谈的最终方案。”
礼部尚书傅瀚率先汇报了与使臣接触的情况,呈上拟定的和约草案。
草案中明确了双方的边界划分、朝贡制度、贸易规则等关键内容,大臣们传阅后纷纷发表意见。
有人提出在边界划分上要更加精确,避免日后产生争端;有人建议在朝贡制度中增加文化交流的内容,以促进双方的相互了解和融合。
兵部尚书则展示了辽东边防建设的最新规划,计划在边境沿线修筑多座坚固的堡垒,配备先进的火器和充足的兵力。
同时,还将建立一套完善的情报预警系统,确保能够及时掌握敌方动态。
经过一整天的激烈讨论,各项方案终于确定下来。朱佑樘郑重宣布:“和谈之事,关系重大,朕任命傅瀚为和谈使臣,全权负责与达延汗部的谈判事宜。
务必达成公平合理、互利共赢的和约,为我大明赢得长久的和平。”
傅瀚领命,心中深感责任重大。
他退朝后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出行事宜,挑选随行人员,准备一应文书礼品。
而整个京城,也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和平谈判而紧张忙碌着,所有人都期待着,能通过这次和谈,彻底结束边境的纷争,迎来一个繁荣昌盛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