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文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早朝之上,大殿内庄严肃穆。

朱佑樘高坐龙椅,目光扫过殿下一众朝臣。

“诸位爱卿,如今刘健刘阁老已然告老还乡,内阁首辅之位空缺,不知诸位可有合适人选举荐?”

朱佑樘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沉稳而有力。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安静下来,众人面面相觑。

过了片刻,一位大臣出列,拱手行礼道:

“陛下,臣以为李东阳李大人学识渊博,才思敏捷,且在朝中任职多年,经验丰富,可堪此大任。”

话落,另一位大臣紧接着站出来反驳:

“李大人虽有才华,但首辅之位,需有决断力与大局观之人担任。依臣看,谢迁谢大人为人正直,遇事果敢,更适合这首辅之位。”

这时,礼部尚书快步上前,神色恳切,语气坚定地说道:

“陛下,李东阳大人在文学经史方面造诣极高,多年来为朝廷撰写诸多重要文诰典册,教化万民。

这些年,他在处理各类礼仪活动与外交文书时,展现出了非凡的才思与严谨的态度,将我朝国威彰显于四方。

他心思细腻,擅长协调各方关系,处理政务细致入微,能将朝中琐事梳理得井井有条。

如今朝堂局势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更需要李大人这样长袖善舞之人来统筹全局,调和矛盾,让朝廷上下一心,共同为国家发展出力。”

刑部侍郎也不甘示弱,跨出一步,朗声道:

“陛下,谢迁大人刚正不阿,在朝中威望颇高。遇到棘手之事,总能迅速做出判断并果断处理,毫不拖泥带水。

如今朝堂内外问题繁杂,需要的正是谢大人这般有魄力、有担当的首辅,带领群臣解决难题。

比如之前地方上的贪腐大案,谢大人一查到底,雷厉风行,震慑了不少心怀不轨之人。”

工部尚书面露思索之色,随后出列,缓缓说道:

“陛下,李东阳大人性格温和,能广纳谏言,在他身边,大臣们敢说真话,这对朝堂的清明至关重要。

一个能倾听各方声音的首辅,才能制定出更符合国情民意的政策。

而且,李大人长期参与内阁事务,对各项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都有着丰富的经验,能够确保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不至于因首辅更迭而产生混乱。”

一旁的御史立刻反驳:

“可当下边境局势紧张,国内民生问题也亟待解决,这需要首辅有雷厉风行的手段。

谢迁大人在处理地方叛乱时,手段强硬,迅速稳定局势,他的这种决断力,正是应对当前复杂局势所必需的。”

吏部尚书耿裕这时站出来,声如洪钟:

“诸位所言虽各有道理,但李东阳大人不仅具备上述优点,还在多年的为官生涯中,积累了深厚的人脉资源和政治智慧。

他与各方势力都能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在推行政策时,阻力相对较小。

陛下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李大人都积极参与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对陛下的治国理念领会深刻,定能更好地辅佐陛下,将这些政策落到实处,造福百姓。”

随着吏部尚书发言完毕,支持李东阳继任首辅的声音愈发高涨,大臣们纷纷点头附和,朝堂上一时被赞同李东阳的言论所主导。

一时间,朝堂上众说纷纭,大臣们各抒己见,纷纷举荐自己心中的合适人选,争论声此起彼伏。

朱佑樘静静地听着,神色平静,不时微微点头,心中暗自思量着众人的提议。

朱佑樘抬手虚按,朝堂瞬间安静下来,他目光沉稳地扫视一圈,缓缓开口:

“众爱卿所言,皆有道理。朕深思熟虑,李东阳学识深厚、理政经验丰富,又善于调和各方,升任内阁首辅,应能担起辅佐重任,便就如此定了。”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行礼,齐声道:“陛下圣明。”

李东阳上前谢恩,神色谦逊却难掩眼中的坚定。

可随着李东阳升任,内阁空出的位置,瞬间让朝堂炸开了锅。

礼部侍郎王华率先站出,拱手作揖,高声道:

“陛下,臣举荐礼部尚书张升入阁。

张大人自幼饱读诗书,对礼仪典制钻研颇深,在我朝举办的诸多重大典礼中,皆安排得滴水不漏。

今朝堂诸事繁杂,礼仪更是彰显国威、稳固人心的大事,张大人入内阁,定能在诸多事务上建言献策,其学识和经验,必能为朝廷所用。”

话还没落音,兵部侍郎于度就大步跨出,神色急切,拱手道:

“陛下,如今边境局势复杂,内阁需有深谙军事要务之人,方能应对突发状况。

臣认为兵部尚书刘大夏刘老大人,久经沙场,南征北战,谋略过人。

他曾多次作为监军平定边境叛乱,对军事部署、战略规划有着独到见解。

若能入阁,定能在国防军事方面为陛下排忧解难,保我大明边疆安宁,内阁实在不能缺这样的人才。”

户部尚书侣钟也不甘示弱,抢步上前,急切说道:

“陛下,如今国库收支、民生经济,皆是关乎国本的重中之重。

臣也力荐刘大夏,他在地方任职时,轻徭薄赋,兴修水利,政绩斐然,百姓皆赞其德。

他对经济民生有着深刻且独到的见解,能精准把握民间疾苦与经济脉络。

唯有如此能臣入阁,方能助力陛下将大明经济推向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刑部侍郎郑均一听,连忙出列,反驳道:

“侣大人此言差矣!如今朝堂之上,律法严明才是根基。

刘尚书虽在军事上有建树,但于律法刑名之事,却不及刑部尚书闵珪。

闵大人断案如神,公正严明,经手案件无一错漏,入内阁可整肃朝纲,维护律法尊严,这才是当下紧要之事。”

侣钟一听,脸色涨红,上前一步,指着郑大人道:

“郑大人,如今边疆战事一触即发,稍有差池便是生灵涂炭,难道不比律法更要紧?你这是本末倒置!”

郑均也不示弱,挺直腰杆,大声回应:

“侣大人,若无律法约束,即便边疆安稳,朝堂内部也会混乱不堪,这天下谈何太平?你莫要只看眼前战事,不顾长远大局!”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情绪愈发激动,不少人涨红了脸,声音也不自觉拔高。

有人面红耳赤地争论政策理念,有人言辞激烈地反驳他人举荐,甚至有两位大臣差点拉扯起来,场面一度混乱不堪。

朱佑樘看着这乱糟糟的景象,眉头微皱,眼中闪过一丝不悦,重重地咳嗽一声:

“朝堂重地,成何体统!都给朕冷静些,此事朕自会斟酌定夺。

退朝!”

众臣这才慌忙跪地请罪,可那暗自较劲的目光,仍在朝堂中你来我往。

下朝后,朱佑樘并未直接返回后宫,而是屏退了左右侍从,独独留下了徐志道。

“济危,朝堂之上太过喧闹,诸多声音朕也难以分辨。

你心思缜密,眼光独到,且直言不讳,朕想听听你对内阁空缺之位的看法,依你之见,谁更适合入阁?”

朱佑樘神色关切,语气中满是对徐志道的信任。

徐志道微微躬身,沉思片刻后,神情庄重地说道:

“陛下,臣以为诸位大臣所荐之人皆各有所长,然而,臣斗胆举荐一人,乃杨廷和。”

“杨廷和?”

朱佑樘微微挑眉,眼中闪过一丝探究,“你且细细说来。”

“陛下,杨大学士年少成名,十九岁便高中进士,其才学之高,世人皆知。

他入仕以来,历任多职,在翰林院潜心钻研经史子集,为日后的治国理政积累了深厚的学识底蕴;

在地方任职时,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对民生百态有着深刻的认知。”

徐志道条理清晰地阐述着。

“但这还不足以成为他入阁的关键,陛下。”

徐志道微微顿了顿,接着说道。

“如今朝堂局势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既需应对边境的军事威胁,又要处理内部的民生、吏治难题。

杨廷和为人沉稳,遇事冷静,有着超乎常人的大局观和决断力。”

“就拿之前的灾荒赈济一事来说,他负责统筹调度,不仅迅速调配物资,还巧妙协调各方力量,使得受灾百姓及时得到救助,且未引起地方秩序的混乱,这等协调各方的能力,正是内阁所急需的。”

徐志道补充道。

“再者,杨廷和对朝堂上的军事、民生、律法等诸多事务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能从宏观角度出发,权衡利弊,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在军事方面,他虽未亲临战场,但对军事战略的研究颇为深入,能为国防决策提供新思路;

在民生经济上,他深知农业乃国家之本,提出的多项鼓励农耕、兴修水利的举措,都十分具有前瞻性;

在律法方面,他主张律法应与时俱进,既维护法律的威严,又注重其合理性,以更好地治理国家。”

徐志道进一步阐述。

徐志道微微前倾,加重了语气:

“陛下,最主要的是,杨廷和曾教导过太子殿下。他对太子的品性、学识、志向都有着深刻的了解,能以辅佐储君之心,为陛下分忧。

日后太子登基,杨廷和也能凭借这份熟悉,更好地辅助新君,确保我大明江山社稷的平稳传承与发展。”

朱佑樘听后,陷入了沉思,许久之后,他缓缓开口:

“济危所言,让朕颇有收获。此事朕还需再斟酌一番,你先退下吧。”

徐志道行礼告退,心中明白,自己的一番话,或许能为陛下的决策提供些许参考,而内阁人选的最终敲定,将对大明未来的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朱佑樘对着门外,扬声说道:“你们进来。”

声音不高,却带着上位者独有的威严。

牟斌和何鼎二人闻声,立刻恭恭敬敬地走进殿内,在朱佑樘面前单膝跪地,齐声说道:“陛下。”

朱佑樘微微抬手,示意他们起身,目光在二人脸上来回扫过,随后缓缓开口问道:

“你们说,徐志道知道自己外祖父的事吗?”

牟斌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上前一步,恭敬回道:

“陛下,据臣暗中查探,徐志道对外祖父之事应该没有察觉。

但他平日行事极为谨慎,未在人前显露过丝毫情绪波动,也未进行过相关打听或追查。”

何鼎也紧接着补充道:

“陛下,臣与徐志道也曾有过几次接触,他言谈举止间,并无异常之处。

但他心思深沉,臣不敢断言他是否真的不知情,或许是将这份心思深埋心底,未让人察觉。”

朱佑樘轻轻踱步,双手背在身后,眉头微微皱起,神色凝重:

“此事关系重大,若他知晓,以他的才学与能力,不知会如何应对。

朕在意的,不仅是他当下的态度,更是未来的走向。”

牟斌思索片刻,建议道:

“陛下,要不臣再深入查探一番,寻个契机试探他一二,看他究竟知晓多少,又有何打算?”

朱佑樘微微摇头,神色间满是考量:

“不可贸然行事,徐志道是朝中不可多得的人才,朕不愿轻易打草惊蛇。

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你们暗中留意,有任何风吹草动,即刻来报。”

牟斌和何鼎对视一眼,再度单膝跪地,领命道:“臣遵旨!”

朱佑樘目送牟斌和何鼎退下,独自一人在大殿中踱步良久。

他深知内阁人选关乎朝堂根基与国家未来走向,而徐志道的身世谜团又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心头。

此时,殿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柔和的光线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影。

第二日早朝,朝堂之上气氛依旧凝重。

朱佑樘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扫过殿下的群臣,心中已然有了几分思量。

他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

“昨日退朝后,朕细细思量了内阁空缺之位的人选。

诸位爱卿所荐之人,皆有其过人之处,但朕觉得,杨廷和杨大学士,或许是个合适的人选。”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阵骚动。

礼部侍郎王华率先出列,拱手说道:

“陛下,杨廷和虽有才学,但资历尚浅,内阁重任,关乎国家兴衰,是否该多考虑朝中元老,以免朝堂不稳啊?”

兵部侍郎于度也跟着站出来,神色急切:

“陛下,如今边境局势紧张,刘大夏刘大人在军事方面经验丰富,更能为朝廷排忧解难,臣还是恳请陛下三思啊。”

朱佑樘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神色平静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朕意已决,杨廷和虽资历尚浅,但他才学出众,见识不凡,且在处理诸多事务中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

朕相信,他定能不负朕望,为内阁注入新的活力。”

众人见皇帝心意已决,纷纷跪地行礼:“陛下圣明。”

杨廷和上前谢恩,他神色庄重,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陛下如此信任微臣,微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我大明江山社稷,竭尽所能。”

UU文学推荐阅读:我的抗战不一般疯魔三少爷三国:祖龙复辟,从霸王传承开始大秦:从缉拿叛逆开始大唐第一熊孩子回到宋朝当皇帝三国:谋圣之后,我帮刘备拿天下大秦帝国之召唤天下召唤百万大军,女帝给我削苹果三国:挥师出祁山夺渭水人在水浒,正在造反穿越大秦统一六国后开始了修仙错位时空:与古人分享日常花瓶通古代,我囤货娇养了女帝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霸气村妞,种个将军当相公这个县令有点良心,但不多!气吞山河图重生为后之皇后威武对不住了朱棣,我假太监要当皇帝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国大秦:开局成了胡亥怎么办?大唐皇子:我有农场系统我剧透大明国运,朱元璋心态崩了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乱世,从三斤糙米打造世外桃源唐逗从三国开始的成神之路三国:银屏,你先把刀放下!豪横大宋北宋小地主开局逼我送死,反手召唤三千玄甲臣本布衣,带女帝一统八荒谍影:命令与征服特种兵之种子融合系统回到北宋当暴君三国前传军阀皇子:开局买下双胞胎侍女给秦皇汉武直播历史,他们破防了开局一个师,陛下我反了!补天前传陛下也不想自己的女子身份暴露吧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大明:自爆穿越后,老朱心态崩了福寿至神通寺穿越:县丞之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穿越汉平帝傀儡小天子的逆袭大宋出了个武皇帝三国:多子多福,开局燕云十八骑
UU文学搜藏榜:三国之水浒点将三国:让你镇压反贼,没让你当反贼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我要改变历史!大汉女副将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赝品太监流不尽的血三国:组建最强武将集团我的抗战不一般靖难攻略魔法朋克大唐第一衙内盛宠毒女风华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我的帝国无双我在曹营当仓官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大明优秀青年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听明朝大佬们吹牛扯淡妙影别动队伸什么冤,全拉出去斩了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天国拯救:骑士之途南明太子复仇录嫡妃当宠绯色豪门:高冷总裁私宠妻海权时代红楼大贵族决死军师傻驸马汉室风云录抗战兵王之叫我魏和尚九皇霸爱:爱妃十三岁抗日之战狼从西汉开始摆烂穿越到骨傲天新明史一等战功崇祯十七年秋我的炼金工坊人在大唐,奶奶是则天女帝水浒之扈家庄崛起今朝已然同淋雪,何妨今生未白头三国之开局签到送李元霸三国:狱中讲课,我教曹操当奸雄造反,还不是你们逼的明月照山河
UU文学最新小说: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