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轩听得仔细,随着她的描述,他的眼神逐渐明亮。
最后,他微微点头,嘴角浮现出一丝赞许的微笑:“不错,这是一种攻守兼备的策略。防御战的要点在于借势制敌,不盲目进攻,却要在敌军疏忽的地方出奇制胜。
锦岩姑娘果然深思熟虑,不失为良策。”
古锦岩心中暗自振奋,她的战术分析得到了林子轩的认可,这对她来说是极大的肯定。
她醉心于兵书谋略,但因身为女子,少有机会在战场上实际运用。
自从加入赫沙城防守军以来,她一直尽心竭力,希望能在战事中得到一展所学的机会。
随着两人并肩前行,古锦岩的心中也逐渐生出了好奇之意。
林子轩并不像其他将领那样高傲自大,也不似张将军那般懦弱保守,反而时常表现出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和冷静的判断。
她敏锐地意识到,林子轩的身上似乎有某种特别的气质,那种气质让他在军中显得格外出众。
沉默中,她忍不住试探地问道:“林副将,你在军中并非普通的将领吧?我总觉得,你对这些防御策略的理解比一般人更深。”
林子轩听后,微微一笑,淡然说道:“在战事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或许我在谋略上稍有心得。
但赫沙城的战事并非一人之事,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才是守城的关键。”他的回答虽温和,却有意模糊了身份,让人猜不透他的真实意图。
古锦岩也不再追问,心中却隐隐觉得林子轩并非寻常之辈。
他或许是受上级派遣而来的特使,负责监察军中情况,也可能是主将暗中栽培的年轻将领,未来或将担负更大的责任。
无论他的真实身份为何,古锦岩心中明白,林子轩的出现对她而言是难得的机遇。
自那次夜巡交流后,古锦岩与林子轩的关系逐渐拉近。
林子轩时常主动找她探讨战术,分享对防御布阵的见解,两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默契。
林子轩发现古锦岩的思维敏锐且缜密,擅长从兵法中提炼出实用的策略。
而古锦岩则发现林子轩的判断力和执行力极强,能够将战术化为实际行动。
在一次小规模战事后,林子轩带领部队成功击退了敌军的试探性进攻。
那晚,两人围坐在火堆旁复盘战局,林子轩对古锦岩说道:“这次胜利得益于你的建议,利用地形优势部署弓箭手,极大削弱了敌军的进攻力度。”
古锦岩听后,微微一笑,脸上掠过一丝自信的光芒:“这只是小胜,若敌军大举来攻,防守的压力将数倍增长。
赫沙城要守住,单靠地利并不够,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协调和支援。”
林子轩点头认可,沉声道:“锦岩姑娘所言极是。若要固守赫沙城,我们的防御需更灵活,战术上要敢于应变,而在粮草等物资上也要万无一失。”
夜巡中的交谈过后,林子轩和古锦岩的讨论逐渐深入到如何构建整体的战略框架。
古锦岩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敌军发起全面进攻,赫沙城能否承受多轮打击?
她认为,仅凭现有的城防措施很难应对持久的围攻。
她提出一个“分层防御”概念——在城内外设立多重防御线,以确保即便最外层的防线被突破,内层仍能继续抵抗。
林子轩对这个思路表示认可,并补充说:“我们可以利用赫沙城的地势,以自然屏障为基础,在外设立一些小规模的掩体和伪装阵地。
这样一来,即便敌军破开初层防线,也会在推进过程中遇到阻碍,拖延他们的进攻节奏。”
两人逐渐形成了一个清晰的整体框架:城防并不只是城墙本身,而是一种“层层削弱、逐步拖延”的防御策略。
古锦岩提出,可以将弓箭手安置在关键地形的高处,以提供长时间的火力支援,而步兵则布置在外围的低地,以减少敌军突袭时的正面冲击力。
林子轩进一步提出了步兵的机动部署策略,确保每个防线都能相互支援,防止出现防线孤立的情况。
讨论到后勤时,古锦岩深感现有的补给系统过于集中,一旦发生敌军突袭,物资将面临巨大风险。
她提出了一套分散存储的方案:将城内的粮草和武器储备分散到几个安全的点,避免一处被毁便危及全局。
林子轩对此表示高度认同,并进一步提出补给网络的构想:“我们可以将这些分散的补给点按区域划分,确保不同位置的部队能够随时获得补给。”
他强调,补给点间应该建立相互连接的交通线路,以便快速调配物资。
在这个基础上,古锦岩还提出了一些细致的建议,比如安排士兵轮流护送补给,确保运输安全。
她指出:“补给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士兵的士气。若他们知道资源始终充足,自然会更有战斗信心。”
在他们的讨论中,林子轩提出,除了物理防御,心理防御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敌军往往会通过威慑、挑衅和小规模突袭来瓦解守军士气。
如果赫沙城能够主动出击,时不时地对敌军进行反制,可能会有效动摇敌军的进攻决心。
古锦岩对此颇为赞同,她认为可以派遣小股部队夜间骚扰敌营,扰乱敌军士气:“我们的部队可以在敌营周围反复进攻,使他们无法正常休息,心理上会逐渐产生疲劳和恐惧。
等到敌军真的进攻时,士兵的斗志就已被磨灭大半。”
林子轩进一步提出了心理战术的深入思考:“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散布假情报,制造敌军与他们主将之间的猜疑。
若他们不再信任彼此的判断,战力便会大打折扣。”他指出,心理战不仅能够保护己方士兵的士气,还能有效削弱敌军士气。
在探讨防御之余,林子轩和古锦岩一致认为,情报在战事中至关重要。
他们设想建立一个完善的情报网络,由专门的小队负责敌情侦查,并通过密切的沟通机制传递信息。
古锦岩提出了情报系统的基础框架:“可以挑选一些身手敏捷、反应灵活的士兵。
组成专门的侦查队,定期派往敌营附近观察敌军动向,并将情报传回城内。”
林子轩对此提出补充意见:“除了侦查队,我们还可以通过当地百姓获取敌方情报。
一些百姓在敌军中的动向中能够伪装成平民,收集到有价值的信息。
如此一来,我们可以随时掌握敌军的最新动态,做出更迅速的应对。”
在这套情报网络的构想下,两人决定建立多个联络点,使侦查队员能够快速传递情报。
这种灵活的情报系统不仅能够监控敌军动向,也让赫沙城的防御得以更具预见性,能够迅速调整防御策略。
随着讨论深入,古锦岩意识到,若敌军持续围攻,赫沙城很难单独支撑。
她提出尝试与周边友军建立联盟的构想,以便在危机时刻获取支援。
林子轩对此提出了进一步的方案:“若我们能与周边盟友联手,不仅可以共享物资,还能互通有无,在敌军包围时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古锦岩提出了一个更为实际的步骤:“若能派使者暗中与友军联络,并协商一旦赫沙城被围,便从外部发动袭扰,敌军便不得不分散兵力,从而减轻赫沙城的压力。”
双方经过一番商议,逐步形成了一个联合支援的计划,并进一步设想建立密切的联络机制。
使得双方的援助行动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展开。
此项战略尽管只是构想,但无疑为赫沙城的持久防守提供了一道新的保障。
古锦岩认为,战争带来的不仅是战前的压力,战后秩序同样不可忽视。
她提议,若能在战事中进行合理的物资分配,确保城内百姓的基本生活,将有助于维持城内的秩序和稳定。
城内一旦失序,士气必然动摇,防御力量也会因此削弱。
林子轩对她的想法深表赞同,进一步建议:“若能将士兵和百姓按家庭分区安置。
既方便后勤管理,也能减少流动,避免拥挤和资源浪费。”
古锦岩对此提出了补充:“还可设立应急资源储备,专门用于战后救济和防疫,以防战时造成饥荒和疫病。”
她认为,只有战后预案齐备,赫沙城才能在战后恢复元气,保持战斗力的延续。
正值黄昏时分,仓库门口尘土飞扬,士兵们正忙碌地将一袋袋粮草从车上卸下。
古锦岩身着一袭简单的战袍,腰间束着青色的宽带,显得利落干练。
她神情专注地站在仓库入口,锐利的目光扫过每一名搬运士兵。
她的存在让周围士兵们多了几分紧张,卸货的动作不自觉地加快。
这时,一名搬运士兵弯腰扛着一个鼓胀的粮袋,从古锦岩身边走过。
她余光一瞥,立刻觉察到粮袋的异常:这个袋子鼓胀得有些不自然,比一般的粮袋显得沉重许多。
士兵的步伐略显急促,仿佛刻意不与古锦岩对视。
古锦岩微微蹙眉,走上前一步,拦住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