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这位网友的长篇弹幕,为我们简单地科普了一下,在龙夏历史上面,从大秦到大清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史!”凯雨在直播间里面,面带微笑地如此说道。
弹幕1:从大秦到大清,秦和清,这两个字的读音很相近,莫非这就是一种轮回的宿命感吗?
弹幕2: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史,一共出现了422位皇帝,平均五年就会出现一位皇帝!
弹幕3:楼上的账可不能这么算,有很多皇帝都是同时出现的,比如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和五代十国,同时存在着很多皇帝并存于世。
弹幕4:楼上的好像还漏了三国时代,三国时代也是一群皇帝扎堆出现的年代。
弹幕5678......接二连三地出现,这些弹幕的出现,可是好好地给各个时空的古人们,又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有效信息。
“好了,龙夏历史上,一共有422位皇帝,王朝的数量也多如牛毛,但是有一个词语,却是很多皇帝都想要达成的目标,那就是大一统王朝!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天下一统这个概念就已经深入了人心,自此之后,只要是天下大乱,所有站起来争夺皇位的人,无一不想着一统天下,建立一个全新的大一统王朝!”凯雨在直播间里面如此说道。
“那么什么又是大一统王朝呢?自然就是要在秦国的基本盘上面,保持这个基本盘或者是超过这个基本盘,那才算得是一个大一统王朝,在过去的历学界当中,北宋也曾一度被评为大一统王朝,但是随着秦朝基本盘这个概念的引入,终其一生都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北宋王朝,就被史学界给踢出了大一统王朝的序列!”凯雨继续侃侃而谈地如此说道。
弹幕1:燕云十六州都在异族的手中,那就是连万里长城都在异族的手中,这样的王朝也配被称之为大一统王朝,过去的史学家难道都是吃素的吗?
弹幕2:其实北宋的疆域面积,还是要比秦朝的疆域面积大一点的,只是这个燕云十六州都没有收复,确实是让北宋王朝减分不少。
弹幕3:我从来都不认可北宋是大一统王朝,那些所谓的史学家还没有我厉害呢!
弹幕......又是接二连三地不断出现,绝大多数的网友都比较赞成,北宋并非是大一统王朝的观点。
听到凯雨如此说道,以及看到弹幕之后,最破防的自然就是北宋的所有皇帝,这简直就是被后世之人给指着他们的脊梁骨在破口大骂啊!
尤其是赵匡胤,他的脸色都已经被涨成了猪肝色,大一统王朝的含金量,他可是太清楚不过了,毕竟这可是与割据政权之间的最大区别,没想到就因为大宋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的缘故,导致大宋王朝就沦落到了和割据政权一样的行列之中。
在和大宋的各大同时空里面,大辽、西夏和大金甚至是大理与吐蕃的皇帝们都在沾沾自喜,就是因为他们这些皇帝的共同努力,才会让大宋没能成为大一统王朝的,另外,他们甚至还志得意满地认为,你大宋凭什么能够和我们相提并论啊?
“除去北宋,被后世普遍认可的大一统王朝,总共就只有:大秦、西汉、新朝、东汉、西晋、大隋、大唐、大元、大明和大清十个朝代,现在我就来讲讲16个皇帝,代代都是奇葩的大明王朝,也就是龙夏史上的最后一个大一统的汉人王朝!”凯雨终于开始进入正题了。
“我大明果真是被异族给取代的吗?还有,为什么我大明王朝的皇帝,代代都是奇葩啊?”听到凯雨的此言之后,洪武时空的朱元璋和永乐时空的朱棣,竟然都不约而同地破防了。
“至于为什么大明王朝的皇帝,代代都是奇葩,这个我先按下不表,我先来说说最近很流行的一句话,叫做大明始亡于朱元璋!好令人震惊的言论啊!这是开国即灭国的节奏吗?但是仔细地一分析,好像还真的有几分道理,接下来,我就来和大家好好地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震惊言论!”凯雨语出惊人地如此说道。
“什么?我朱元璋开国即灭国,这后世之人还真是胆大妄为啊!你要是不给我说个清楚,我直接命人射穿天幕!”此时此刻的朱元璋真的是要破大防了,就连马秀英在一旁不断地劝他都没有什么大用,而朱标则更是连开口劝一劝父皇他都不敢开口。
“如果朱元璋真的听到了这句话,他估计就会当场暴跳如雷的吧!”正在窥屏洪武时空的凯雨,没来由地加上了这一句话。
“你这后世女子说得对,我已经暴跳如雷啦!我正等着你给我好好地说清楚,为什么大明会始亡于我朱元璋啊?”朱元璋指着天幕里面的凯雨,咬牙切齿地如此说道。
“如果把一个朝代给比作一栋楼房的话,那么朱元璋在建国初期所制定的一些政策,就是在这栋大楼里面埋下了几颗大雷,在洪武朝和大明的前一百年,这些大雷都不会爆炸,但是伴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当这些政策不再适用于大明的国情,并且又不作出及时地做出相应的调整之时,大雷一爆,你们说这大楼究竟是塌还是不塌啊?”凯雨非常贴心地一边讲述一边在直播间里面,用一张在大楼里面埋雷的动态图来进行辅助说明。
“什么?这是哪个不孝子孙干的混账事啊?如果我制定出来的政策,不再适用于大明的国情之后,就得及时地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行,继续地墨守成规不出事才怪呢!”朱元璋头上的怒火都快形成实质性的火焰了,这一次,他不再是气天幕当中的凯雨,而是在气自己的某些不孝子孙不思进取。
“为什么大明的后代皇帝们,宁愿墨守成规地坐视大明灭亡,也不及时地做出调整呢?根源还是出在朱元璋的身上,因为朱元璋写了一本《皇明祖训》,当有皇帝想要做出改变和调整的时候,就会有大臣拿着《皇明祖训》前去质问皇帝:陛下,你难道是想要违背太祖皇帝的祖训吗?当任何皇帝被臣子这么一问之后,他就算是再有雄心壮志地想要改变现状,也得当场歇菜!”凯雨看热闹不嫌事大地继续说道。
“什么?我大明的臣子竟敢拿着我写的《皇明祖训》前去质问皇帝,我写的《皇明祖训》是让后代们墨守成规的吗?我明明是要让他们不忘初心,要他们永远记得我们老朱家的布衣传统,我...”说到这里,朱元璋在突然之间就哑火了,因为他发现自己所写的《皇明祖训》,如果让人给误读和曲解一番的话,还真的会变成大臣们用来质问皇帝的一件利器。
“父皇无需介怀,想来一定是在未来,皇帝的某些政策,会触及到某些人的利益,所以他们就会拿着《皇明祖训》前去质问皇帝,而且他们所选取的祖训段落,肯定是已经经过断章取义的曲解之意!”朱标慧眼识珠地看破了一切。
“标儿说得有道理,这些未来的臣子,是嫌我朱家的皇帝提不动刀了,是吗?敢拿我写的祖训去威胁我的子孙,最好别让我知道这些臣子的祖宗是谁,否则的话,我一定会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朱元璋咬牙切齿地如此说道,吓得大殿下方的文武大臣们,全部都是噤若寒蝉的战栗模样。
“父皇,既然我们现在知道了《皇明祖训》有漏洞可以钻,那要不要做出适当的修改啊?”朱标更进一步地问向了朱元璋。
“《皇明祖训》不能改,但是我可以改变一些政策,不让未来的子孙们墨守成规,这位后世女子还真是为我大明提了一个醒!”朱元璋终于又恢复了平常的面相。
当正在窥屏的凯雨看到,朱元璋已经恢复了往常的面相之后,她就决定再来加一把火,让朱元璋再次变得暴跳如雷起来,可是就在她准备这样做的时候,凯罗却发来消息提醒她,他们姐弟俩该去吃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