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400多只鹿的数量并不算多,但鹿体型娇小,可供食用的肉量有限,本身也不是熊部落获取肉食的主要途径,只不过作为调节和补充——毕竟熊部落养殖的家禽家畜数量也不少。部落养殖鹿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祭祀时宰杀,偶尔也会利用它们的皮毛——鹿皮制成的衣物,相较于其他兽皮,质地更为柔软舒适,还有就是熊姜那边对鹿血比较感兴趣。
当然,熊洪也大概了解鹿身体其他部位的作用,比如鹿肉、鹿骨、鹿皮都有滋补的作用,而鹿茸更是传统中药中滋补的代表。
“至于牛、驴子和马匹,它们对部落的帮助巨大,帮我们省下来很多人力,”熊巫接过话题继续说道,“据熊槐他们传回的消息,从今年春季开始直至初雪降临,我们部落共有30多匹马、65头驴子和44头牛出生。加上族长您从白河部落带回的牲口,我们部落的牲畜数量可以说规模很大了。”
“牛和驴子的数量应该已经过千了吧?”熊洪面带微笑地询问,就像是在考试中获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再次确认一下,“毕竟我们已经捕获了这么多,再加上新生的小崽子们,数量应该足够了。”
“的确如此,除了马匹之外,牛和驴子的数量都超过了千头。”熊巫点头回应,“不过,真正能用的还不到三成,但熊槐他们一直在努力驯化。”
与后世经过数千年驯养、繁殖的牲畜不同,熊部落目前捕获的牛马野性难驯,尤其是雄性牲畜更难以驯服。然而,熊部落自有其驯化之法,除了用食物引诱一些性格相对温顺、能够配合耕地、运输的成年牲口外,最主要的还是从幼崽时期开始驯化。这个过程很是漫长,而且见效也比较慢,甚至要经过两三代牲口的持续驯化,不过对于现在部落简单的利用来说,如今的驯化速度也勉强够用,按照这样的驯化速度,在不久的将来,部落就能拥有更稳定的家畜来源。
“进展已经很不错了,毕竟很多都是成年的牲口,”熊洪满意地表示,“今年年初我们只有100多头耕牛,按照这个速度,等到冬季过去,明年开春时,我们能有300到400头耕牛参与农田的开垦。”
熊洪对这个速度还是感到很惊喜的,因为如果采用一牛一犁的耕种方式,明年春天将有400个铁犁参与犁地,按照每个犁每天犁地3亩计算,一天就能犁地1000多亩。
驴子的用途比牛更为广泛,而且也是熊部落最早驯化的大型畜力,虽然它负重比不上牛马,不过胜在灵活,特别是在矿山中运送矿石,在崎岖的山路上,它的灵活性远超牛,而且在短途的物资运输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
经过两天的会议,从人口、种植、建设、牲畜养殖等方面入手,熊洪终于弄清楚了部落近期发生的变化。
尽管手上的任务繁多,看似纷繁复杂,但有了众多族人的协助,只要将工作安排给具体的负责人,熊洪就不必亲自操心执行细节,也不必事事亲力亲为。
整个冬天需要完成的主要有几项工作:
首先是人员管理。无论是凌河附近的部落还是白河流域的新族人,他们对熊部落的认同感都很高,但之前缺乏规范性的部落规定,让他们感到迷茫,没有明确的目标;
其次是规划明年农业种植和畜牧业养殖的进一步发展。借鉴后世的种植经验,部落最好有一种主粮、一种辅粮以及一些蔬菜、肉食。根据今年的种植成果,粟米无疑是需要继续扩大种植面积的主粮,而今年收集到的几百斤黍种子,明年也要种植下去,方便后续继续扩大种植面积;而油菜、黄豆、豌豆等“经济”作物,无论是作为蔬菜还是主食,或者作为恢复土地肥力的作物,也都需要扩大种植。
至于养殖方面,家禽家畜众多,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意饲养,需要优选种苗和更高效的人工养殖,这需要大量的谷物和草料投入。并且不断从野外捕捉到的牲畜,也可以作为部落的一种补充。
第三项工作是对部落现有的各种工坊和原料产地进行扩充。例如铁矿石和煤炭,自熊洪成为族长以来,这两样资源一直稳定地为部落提供工具和燃料。可以说,部落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煤和铁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工具。当然,木材、麻、陶土、石灰、盐矿等原材料开发的投入也需要增加,与这些原材料相关的产业更是如此。
第四项工作是道路建设。目前熊部落各居住点的道路畅通无阻,这得益于过去一年多各部落的持续维护;明年主要将在黑齿营地到牛马谷、水部落营地到白骨洞这两条路上下功夫,尤其是后者,它不仅关系到熊部落与骨部落之间的沟通和物资输送,还直接影响到明年秋天的围猎计划。
其他还包括部落围墙的扩建、各居住点的建设、武器和防具的制作、对远方的探索等,这些也都是很重要的事项。
“那么,在过年之前,大家再加把劲,把手头上的工作都完成好。大雪封山后,我们的工作量就会减少,到时让原来部落的族长、巫以及熊部落现在的队伍队长们聚在一起,我们开个会,把未来的工作细分一下。”
这个会议熊洪早就想开了,只是之前部落人数有限,加上自己还要去远方探索,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和时间。现在正好是冬季,没什么大事,就有充足的时间来分配这些工作。
“没问题,自从今年部落集会之后,各族长还没有再聚过,这次正好是个机会。”熊巫笑着说道,现在大家都是一个部落的族人,很多事情可以摊开了说,“放心吧,只要我们按照部落的要求,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部落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
熊部落负责食物供应的熊巫等人感觉压力很大。
目前部落人口已超过2000人,每日消耗的食物数量巨大。如果不是今年收获的54万公斤粟籽打底,养活突然增加的这些人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幸好光熊部落自己就收获了大半个粮仓的粟籽,加上从其他部落今年从地里获得的收获,加起来总共有近100万公斤。扣除留种和喂养家禽家畜的粟籽,可供族人食用的约有三分之一,大约在35万到40万公斤之间。
一日三餐,早餐是浓稠的小米粥搭配腌制蔬菜,午餐是炖肉干配菜干或禽蛋,晚餐则是蒸熟的粟米饭。按照每人一斤半的消耗算来,平均每天消耗的粟米约为4000斤。幸运的是,还有肉干、菜干、蘑菇干等辅食,减少了对粟米的依赖,否则这些粟米还真一定够吃到下一个收获季节。
为了解决食物的缺口,避免今年这种情况继续发生,明年需要扩大种植面积成了部落的重中之重。种植的重要性,现在部落的族人们都知道,也很乐意去种植,可是,地从哪来?
熊部落所在的原始社会,虽然周围的土地很多,可适合作为种植的农田数量也不多,最早的时候,熊部落能用的耕地,只不过是在围墙的东侧和南部。只不过经过这两年的开发,陆陆续续又发现了很多适宜作为耕地的地方,比如土丘农耕区、东侧河岸区等,这些地方经过植物清理、翻土后,又经过秋冬和春天的深耕,才适合种植庄稼。
接下来要开发的耕地,还是基本上集中在这几个区域,随着工具的进步、耕种经验的积累,族人们对一些植物稀疏的土地,已经有不小的开发经验了。
迄今为止,各个居住点和熊部落这边,已经耕种的土地近2万亩。经过石雪等人的安排和努力,这个秋天,熊部落这边的大部分土地已经深耕过一遍,明年春天只需用耙子耙一下,就能起垄种植;
而各个居住点由于抽调了大量人手、工具不足,大部分耕地没有进行秋耕,这也是石雪感到头疼的问题,明年春天需要投入更多时间进行翻地,仓促之间的效果肯定不如今年秋冬就翻地好。
为了保证来年的收成,熊部落近期一直在开垦新地。
除了在东北方向的土丘农耕区额外开辟了3000亩土地外,西南方向沿着河岸附近,也开辟了近2000亩土地,另外沿着丰收大道两侧也简单开垦了4000多亩土地,明年用来种植菽和苜蓿草。
当然,黑齿营地和水部落营地这边,由于人员集中,工具也运送了很多过去,在熊奇和熊大的带领下,两地也开辟了不少新土地,加起来也有近4000亩。
这样一来,算上今年耕作的土地,熊部落今年秋耕的土地总面积超过了亩,等到明年开春,再加上各个居住点的今年种植的土地,预计能达到3-4万亩!
4万亩耕地,这是熊部落明年的种植计划。
其中三分之二的土地将用来种植粟米,按照今年的平均亩产55公斤粟籽计算,预计能收获260万斤;剩下的三分之一耕地,将用来种植黍、黄豆、油菜等作物,当然还需要留一些土地种植蔬菜。
另外,由于牲畜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虽然散养在熊山北坡和芦苇原这两个地方,有不少的草可以食用,可还是需要种上不少的苜蓿草,以及一些其他的豆类植物,充当冬季以及应急的饲料。为什么秋季是牲畜养膘的季节,就是因为这个阶段草籽很多,牲口吃下去能获得的营养要比光吃草也高很多。
发展农业的好处之一是粮食产量可以预期,能够让熊部落能够根据预测的食物储备来安排明年的工作,而不是听天由命、走一步算一步的毫无规划。只要不是遭遇严重的天灾导致大规模减产或者是颗粒无收,基本上的来年的收获就可以参考去年的产量来进行估算。
原本以为今年收获的这么多粟籽能让族人们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好好休息不用这么累,但随着凌河诸部的融入以及来年对白河流域的交流,仓库里成堆的粟籽怕也是不够消耗的。
好在凌河诸部落今年也开垦、收获了不少粟,其中的大部分还留在各个居住点,光是这些集中起来,也能提供不少的粮食,无论是供应给族人食用或者是喂养牲口,也能大大缓解熊部落的粮食压力。
一想到要填饱这么多族人的肚子,熊洪就感觉有些头疼,不亲身经历过,就理解不了为什么叫“国无农不稳”,所以只要是石雪那边的农耕工作有什么要求,熊洪都会第一时间回应,想办法进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