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文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戊三、因缘说周 分二:己一、正说因缘;己二、授下根记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一百四十八面。我们看戊三的“因缘说周”。

这一大科是讲到“约迹门开权显实”,分成三大科,一个是法说,第二个是譬说,第三个是因缘说,所谓的三周说法。佛陀三周说法,主要的目的是说明我们怎么样去修学一佛乘。那么什么叫一佛乘呢?蕅益大师用四个字来作解释,就是“会权入实”。

我们简单地解释一下,什么叫做会权入实。

我们大乘佛法的传承当中,修学佛道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华严经》的法门,一个是《法华经》的法门,这两个法门。

《华严经》的修学叫做直趋佛道,就是你一个生死凡夫,你直接直奔佛道而去,中间没有任何的休息站。这对圣位菩萨来说问题不大,因为圣人内心有无漏的功德力。但是,对我们凡夫来说,这个问题就很严重了,因为我们有生死轮回的问题。圣人没有。所以,当我们生生世世在轮回当中趋向佛道的时候,我们会遇到三种障碍:一个是烦恼障。我们内心是有欲望、有烦恼的。烦恼跟菩提道是相违背的,贪瞋痴的烦恼一发作的时候,就伤害你的菩提道。第二个,业障。我们有生死罪业的逼迫。第三个,报障。我们不是每一生都得到人身,你要是变成一只狗,变成一只猫,你就不能行菩萨道。这个报障。

所以,我们凡夫在成佛的过程当中,那叫一个内忧外患,内有烦恼的干扰,外有业力跟果报的障碍。所以佛陀在<方便品>上说,这种直趋佛道的法门有什么问题呢?佛陀说:“若但赞佛乘,众生没在苦,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故,坠于三恶道。”如果这个世间上的成佛之道只有《华严经》的法门,就是“若但赞佛乘”,只有直趋佛道的法门,那么对圣人来说,圣位的菩萨没什么问题。但是,凡夫的众生在轮回的痛苦逼迫之下,他是内忧外患。他虽然有这个发心,问题是成佛不能靠意气用事,你没有这个能力嘛!所以呢,后果是什么?“破法不信故,坠于三恶道。”你一开始可能发心很强,但是你生生世世走久了以后,你精疲力尽,最后不但佛道没有成功,还退失大乘信心,坠落三恶道当中。为什么?很简单,法不契机!你的能力太小,却背负太大的责任,超过你的负荷。

所以,直趋佛道,智者大师说,摄受大乘根熟菩萨,大乘善根特别强的。在他的心中对自己没有什么快乐不快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身求安乐”,这种人可以修《华严经》,他不把自身的安乐当一回事。这种人基本上少数,因为我们一般的善根都是混合型的。我们过去生有人天的善根,有二乘的善根,也有菩萨的善根,我们很难说是纯种的大乘善根。那我们怎么办呢?

佛陀开出了第二条路,就是《法华经》的一佛乘思想,叫做会权入实。《法华经》知道我们众生的轮回的问题,它说你不一定要马上修学真实的菩提道,佛陀施设一个权法,就是方便法门。方便法门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成就安稳。就是说,你想成佛,这个发心很好,但是实际操作上你要让自己先成就安稳。把自己脚跟站稳了,你才可以去度化众生。

那么,这个地方问题来了,什么叫做安稳?每一个人对安稳的定义不同。所以佛陀必须怎么样?为实施权。

有些人认为说,我得到人天的快乐我就安稳了。我生生世世,只要不堕恶道,做人或者生天,衣食无缺,身心健康安乐,我的生命就安稳了。可以!佛陀同意。所以佛陀开出了人天法门,深信业果,断恶修善,先让你安稳。你先不要说成佛,你起码不要堕恶道,这第一种安稳。

第二种安稳,这个人善根更强,他看的东西更深层。他说,这个人天的快乐是有问题的!因为二乘人修无常、无我,他从无常跟无我的智慧去观这个人天的快乐,那就是无常败坏。说是这个三界火宅,你虽然有很好的房子,但是一把火终究把你烧掉,“饶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所以这个世间快乐是不可靠的。二乘人很聪明,他知道说:我不希望被无常伤害,我必须放弃快乐!这是很高的智慧。就是说,你如果不喜欢痛苦,你最好是放弃快乐,因为这两个是不可切割的。所以二乘人认为说,追求快乐其实是暂时的安稳,那是一个假相。二乘人认为真正的安稳是追求寂静,而不是追求快乐。快乐本身就不是安稳,因为它背后有很大的忧患,无常败坏。所以二乘人修四谛十二因缘,他用四谛十二因缘观进去以后,他认为寂静比快乐更好。佛陀也同意,开出四谛十二因缘。

那么菩萨就觉得说,我们不能够只是追求寂静,太消极了,我们得干一点实事。所以菩萨就开始,虽然不能马上成佛,但是生生世世怎么样呢?忏悔业障、积集资粮,成就功德。我以功德为安稳,我只要能够今生比前生进步就好。生生地增上,点点滴滴地下功夫,这就是菩萨道。

那么这样讲的话,整个权法就开出了五乘的权法。有人以快乐为安稳,有人以寂静为安稳,有人以功德为安稳,那叫做各得其所。所以佛陀先怎么样?为实施权,让你先成就安稳再说。

那么这样好了,你成就安稳以后,我们现在怎么样跟无上菩提对接呢?安稳道跟菩提道这中间怎么对接的问题,是整个《法华经》最关键的思想。这个思想你没有弄通,那你就不是成佛了,你在成就果报。你在追求一种果报,追求一种快乐的果报,追求一种寂静的果报,追求一种功德的果报,你就谈不上无上菩提这件事了。

从安稳道到菩提道中间的对接,这个核心的方法,就是我们本经一再强调的观心法门。就是说,你该干嘛你还干嘛,念佛的你还是念佛,但是请你把佛号跟你的一念心性产生对接,透过观心,观照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所谓即空,就是本自清净;即假,就是本自具足。

所以,当我们在追求快乐、追求寂静、追求功德的时候,你从一念心来看,这三个东西都是“唯心所现”。这四个字很重要,就是一切的快乐、一切的寂静、一切的功德,站在心性的角度来看它,它只是唯心所现的一个如幻的假相而已。你可以暂时受用,但是你不能执着,受而不住。就是借假修真,我把它当作一个过程,但是我不能完全地住进去。这样讲就变成一种双向的修学了——内观真如、外修三乘,或者说,净土宗叫“内观真如、外顺弥陀”。就是,我们虽然是修学权法的方便,让自己暂时得到安稳,避免生死轮回的干扰,但是我们也同时开显自性的功德。

内观跟外修的因缘,佛陀讲一个譬喻,你会更容易了解,佛陀说“药草喻”。就是说,你看世间上有很多的草木,有大树,有小树;有大草,有小草。你一眼望去,从因缘的角度来看,草木各得生长。佛法的大雨普润大地的时候,草木各得生长:有些人因为学佛生天了,有些人学佛成就涅盘寂静,有些人因为学佛成就功德。这都没关系,各有各的安稳,没关系。但是你记住,所有的草木都要依大地而住。

所以,你看到一棵树的成长,其实它是双向的。从虚空的角度,它向上生长,得到它的相应的果实;但是从大地来看,它的根也向下扎根,使令它跟大地安住。所以,根部的成长某种程度帮助了它上面的枝叶花果,因为它根越大,它吸收的养分越大;而枝叶花果的成长也帮助了根部向下的延伸。

所以,你内观真如,某种程度你的安住力会帮助你的调伏跟引导力,而你的权法的调伏跟引导力也会帮助你的安住力。所以《法华经》很简单,你修什么法门,佛陀都尊重你过去的善根,但是请你跟真如对接,就是会权入实。

那么这样子有什么好处呢?

你既可以得到权法的安稳,你也不离开无上菩提的道路。这样子的成佛之道,对我们凡夫来说相对合理,合乎我们的人性。所以说,《法华经》的成佛思想是比较人性化的。就是说,它会考虑你过去的根机——你应该是要先怎么样。有些人一定要先成就安乐,等他快乐厌恶了再发菩提心;有些人必须要经过寂静的休息……所以《法华经》的思想是一种阶段性的成佛,就是你现阶段可以先成就安稳,最后再跟无上菩提对接。

为了讲这个会权入实的观念,佛陀讲了三周说法,三大段,法说、譬喻说、因缘说。我们现在在第三周,从因缘的角度,透过这个因缘的法门来说明会权入实的道理。

我们看补充讲表第三十二面,附表第十八。我们先解释它的标题。标题当中有三段,先看第一段。

一、解释品目

化者神也,以神力故,无而忽有,名之为化。防非御敌,息苦安身,名之为城。此喻二乘涅盘,能防见思烦恼,御分段生死,受用息苦安身之乐。若约教释,藏教于涅盘生安稳想,生灭度想。通教菩萨如父过险,一脚入城,一脚门外,忆其子故,从城入险,誓扶习入生死,而不以空为证也。别教菩萨,不了城如化,用城防险,从城门过而不入,不道此为极也。圆教菩萨,知无贼病,亦不须城,故言化城。今是圆教意,故题为< 化城喻品> 。

我们先解释这一品的标题。

什么叫化城呢?我们先看“化”这个字。“化者神也,以神力故,无而忽有,名之为化。”化城,这个化是神通所变现的,以神通力变现出来的,所以它的存在叫做“无而忽有”。我们知道,如果一个法是透过因缘慢慢成长的,是一个因缘所生法,那么它的显现要有一个慢慢的过程。如果是神通,它就没有过程。本来没有,突然间一下子出现了,这个叫化。就是说,它的生起不是一种正常的因缘所生法,而是佛陀的神通力变现出来的,这叫化。

那么变化什么东西呢?变化的是“城”。“防非御敌,息苦安身,名之为城。”在广大的沙漠当中,佛陀为什么要把这个城堡给化现出来呢?他有两个目的:

第一个,防非御敌。我们在整个生死轮回当中,那不是平静的生活,那叫内忧外患。防非,就是防止内心的过非。我们内心就是有贪瞋痴的烦恼,防止内心烦恼的活动。御敌,抵抗外在的生死业力。所以,这个城主要可以说是防止内心的烦恼,也抵抗外在的业力,这是第一个目的。

第二个,息苦安身。让我们能够在这个城堡当中稍作休息,避免生死疲劳之苦,这叫城。

那么这个化城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它指的是二乘的空性涅盘。它对内防止见思烦恼的活动,对外抵抗分段生死的业力,使令我们在这个涅盘当中得到寂静安稳之乐。我们前面讲到三界火宅的譬喻,说整个三界都起火了。这个起火不是只有欲界,色界、无色界都起火了,程度不同。那么起火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呢?只有一道门可以出去。只有一个门,就是涅盘之门,就是你必须进入空性的涅盘。

这个门就是佛陀施设的。那么这个门,这个涅盘之门,藏通别圆四教的修行者对这个涅盘,这个空性,各有各的看法。

我们看第一个。“若约教释,藏教于涅盘生安稳想,生灭度想。”藏教人,这个人就是小乘根机。我们知道,小乘根机对于生死轮回的痛苦有特别的厌恶,所以他对于这种空性的涅盘生安稳想。

就是他还没有死亡之前,把这个空性涅盘当作他一个安稳的地方。你看阿罗汉,阿罗汉有时候遇到暴风雨,他不想去托钵,他很简单,他就入灭尽定。所以他的空性涅盘现前的时候,他可以在这个地方稍作休息,他可以休息五天、七天。当然不能超过七天,如果超过七天,他出来以后身体就败坏,气血就完全断了。所以他能够在空性当中在今生作安稳想。

最关键的是他死了以后,他把空性涅盘当作灭度想。他认为这个是他唯一的一生修学的皈依处,进去以后就不再出来了,就生灭度想。

这是藏教。

通教的菩萨就好一点,“如父过险”。通教菩萨对这个城堡他是怎么想呢?就是有一个父亲,他要经过这个灾难的险道,那么他是怎么办呢?他一脚在城内,一脚在城外。他为什么不全部进去呢?因为“忆其子故”。声闻人比较没有大悲心,所以他看到空性涅盘就一头整个栽进去了。通教菩萨好一点,他身体进去一半,他一半安住空性、一半面对因缘。为什么他不全部进去呢?因为他大悲心“忆其子故”,所以“从城入险”。他一方面安住空性的涅盘,一方面一半就进入这个三界的险道,扶习润生,而终究不以空性为证。这是通教菩萨,他进去一半。

那别教菩萨,他也不知道这个空性的涅盘——这个城堡是如梦如幻的,他也把它当真实。但是他好一点,他是把这个城堡用来防止危险。别教的菩萨行菩萨道的时候,这菩萨道有时候疲累,疲累时他暂时入这个三三昧,空、无相、无愿三三昧,稍作休息,或者作一个防御。所以他从城门过而不入,他不以这个空性为究竟。

所以,藏、通、别这三教,它们的差别:藏教是全部投进去涅盘,他不再出来了;通教是身体进一半,他留一半,他要度化众生的;别教是基本上不进去,他是偶尔用来作一种防御的功能。但是这藏、通、别三教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把空性涅盘当作真实有。只有圆教的思想例外。

圆教的思想的角度,它不从因缘来看事情。从因缘的角度,那空性涅盘当然是真实的。他因为从心性的角度来看一切法是如梦如幻,所以,圆教思想认为说,烦恼是如梦如幻,生死是如梦如幻。既然烦恼是如梦如幻,那你就不必刻意去断它,你只要转变就好。所以,城堡也是如梦如幻,用如梦如幻的空性来调伏如梦如幻的生死。

所以,能够称为“化城”,那是圆教的圆满思想,因为他真的把空性涅盘当作唯心所现的一个假相。他借假修真,他可以受用,但是他不住。

这个地方很重要!诸位!三乘共坐解脱床。很多人行菩萨道,他怎么说?他说,我不了生死,我生生世世在轮回当中陪着众生成长。这个根本就不合乎佛陀的经文,佛陀没有这句话。谁说菩萨不了生死的?三乘共坐解脱床,只是他们解脱的方法不一样。就是说,在生死轮回跟成佛中间一定要有一个涅盘作过渡,只是你是用什么方式来了生死。你把涅盘当究竟,你生死了了以后你就不出来。你生死了了以后再出来,就是菩萨。所以每一个人都要经过涅盘的,没有例外。

所以蕅益大师说,你不要以为圆教修学可以减少很多的过程。你说,欸,我圆教的,我一念心性本来清净,所以我看烦恼跟生死是如梦如幻的,所以我不需要了生死。执理废事!蕅益大师说:“譬如一刀千纸。”就是说,圆教的刀比较利,它切那个纸的时候,可以一刀千纸。但是,注意下面那一句话:“历历分明。”圆教了生死是快速的,但不是它不了生死,他这个刀切下去,这一千张纸还是历历分明。就是这个刀比较锐利,叫“一刀千纸,历历分明”。谁跟你讲说圆教人不了生死的?你是一个生死凡夫,你充满了烦恼,充满了老病死,你怎么行菩萨道?你自己的事情你都没办法解决!

所以我们看,藏通别圆四教都必须要操作空性涅盘,没有例外,只是他们操作的方法技巧圆教最圆满。因为圆教一开始就知道这个如梦如幻,所以,他用如梦如幻的城来抵抗如梦如幻的生死。这个就是化城的意思。整个菩萨道一定要先解脱,先经过解脱道再经过菩提道,没有例外。这个叫三乘共坐解脱床。

这个<化城喻品>就是这样安立。就是,从圆教的角度,涅盘就是一念心性所现的一种寂静相而已,离开一念心性,没有一个真实的涅盘可得。这个是从佛陀的角度来看事情。

我们看第二段的经文要义,先看其中第一段。

二、经文要义

本经迹门,开权显实,会三归一,显一佛乘之实相,法说周化上根,譬说周化中根,以下故有因缘周,令下根破执生解,舍权入实,方得授记作佛。本品经文大分为二:

我们先解释这段总说。

智者大师解释《法华经》,他分成两科,一个是迹门,一个是本门。迹门就讲到开权显实,讲到佛陀的智慧;本门就开近显远,讲到佛陀的功德。

我们先看第一段的佛陀智慧,佛陀智慧叫开权显实。开权显实,从理论上叫开权显实,从实际修学来说叫做会权入实,答案都一样,都是讲一佛乘。从理论就是开权显实,从实修叫会权入实。总而言之,把三乘的教法回归到一心真如,显一佛乘的中道实相。

那么这当中有三段的说法,第一个,法说周,摄受上根的,比方说舍利弗尊者;譬说周就是摄受中根的,四大弟子;以下的因缘说周又摄受其他的千二百弟子,这因缘说是摄受下根人。

为什么说因缘说呢?

“令下根破执生解,舍权入实。”二乘人对涅盘是很坚固地执着的,所以他必须要再教育,透过这个化城的思想,才能够放弃空性的涅盘,而入自性功德力,才可以授记作佛的。

二乘人,当然也不错了,能够了生死,也值得赞叹,这身为一个尊者。但是从成佛的角度,他有两点要改变:

第一个,就是他的智慧要再提升。就是他这个执着,对法执太重。当然我们可以理解,因为二乘人的根性对苦,痛苦,他跟我们不一样。我们一般人痛苦过了就算了,二乘人对痛苦有很深的感受,“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他对于曾经伤害他的轮回,是极度地厌恶的。人的情绪是相对的,你特别讨厌一个东西,你一定会特别喜欢一个东西来取代,所以他对空性的涅盘也特别地好乐,他把它当作唯一的皈依处。

当然,在成佛的过程当中,我们在操作的时候也会善用涅盘寂静,但是我们是善用而不是执着。而二乘人不是,二乘人是抓着涅盘不放。那你不放弃涅盘,你就没有菩提。心中的影像,不管这个影像再好,你抓住一个影像,你就不可能回归心性了。你执着镜子上的灰尘,你就永远回归不到镜子,这个灰尘不管它多漂亮。我再讲一次,灰尘就是灰尘,你执着灰尘,你就回归不了镜子,道理就这么简单。

所以二乘人第一个问题,他是智慧有问题,法执太重。在修学当中他曾经好乐的涅盘寂静,佛陀要他放弃,他有困难,就是智慧有问题。

第二个,他信心不够。我长时间在涅盘当中,我的心已经是心如死水,我能够再发菩提心吗?即便他理论懂了一点,你说我真的能够从空出假,重新燃起我度化众生的热情吗?他对自己信心是不够的。

他智慧不够,信心也不够,所以必须佛陀再讲<化城喻品>。蕅益大师说,其实下根人,就是所谓的千二百弟子们,经过法说、譬喻说,不是完全不懂。理论上是舍利弗尊者在法说开悟了,理论上说是中根人四大弟子在譬喻说开悟了,但是在座的下根人也点点滴滴得到了启示跟教化。只是他心中的两大盲点还要再一次突破:第一个是信心问题,第二个是智慧问题。所以佛陀必须再讲因缘说,彻底断除他的疑根,那就是讲这一段。

所以这一段是说明,佛陀讲完法说、譬喻说为什么要讲因缘说呢?因为这些人的心中有很深的疑根,必须要进一步地说明。

一、述说宿因。佛叙说过去久远,大通智胜佛弘化因缘,令下根声闻,忆念过去退大取小事缘。

因缘说有两个主题:一个讲他过去的因缘;第二个讲到一个譬喻,一个化城的譬喻。先看过去的因缘。

佛陀为了拔除这种下根声闻的疑根,就讲了过去所发生久远的一段往事。这段往事牵涉到三个人:一个大通智胜佛,一个释迦牟尼佛,一个声闻弟子。那么这三段因缘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到经文我们详细说明。总之,这段因缘,佛陀讲完以后,声闻弟子整个疑根彻底拔掉。

这段往事对声闻人太重要了,其实他们在过去都曾经信解大乘的《法华经》,也发菩提心了。就是说,你怎么对自己没有信心呢?你过去都发过菩提心了,你现在只是暂时地忘失而已。所以,佛陀的大智慧,把过去这件事讲出来以后,声闻弟子就信心具足了。这第一个,讲到过去一段往事。这段往事讲到他当初学《法华经》,后来又退转了。

比方我们学《法华经》,我们不可能学完以后就一帆风顺,但我们栽培了一个大乘的善根。这过程当中,有些人可能学完《法华经》,来生却到三恶道去了,也有可能。但是你学过《法华经》,那就不可思议,因为你今天进入到一个众生本具的善根,这种善根是不可破坏的!就是说,你曾经回过家,跟你一直在外面流浪那是不一样。就是说,你曾经回过家,你只要回过家一次,即便你后来又跑出去了,但你跟别人就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因为你曾经回过家,这个家是永远存在的。所以,佛陀这段往事讲出来以后,才能够让声闻人断疑生信。这第一个,讲到过去的往事。

第二个,佛陀讲这个譬喻,看他怎么说。看第二段。

二、正说化城。“化城”喻权设之小乘涅盘,“宝所”喻一乘之佛果。由知“化城”是化,则知“宝所”是实。故标“化城”之名,而不失“宝所”之实也。若约观心,观因缘所生法当体即空,是入“化城”;当体即假,是出“化城”;当体即中,是归“宝所”。

前面是建立信心,这以下就坚定他智慧的理解。佛陀又讲一个譬喻,叫做化城譬喻。就说,声闻弟子们!你们成就的空性的涅盘,其实本来是没有的,没有这个东西的。没有这个东西怎么来的呢?是我暂时施设的。这个空性涅盘是“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是我自己讲出来的,其实没有这个东西。我讲这个,目的是让你稍作休息,然后进一步地回归心性,是这个意思。就是,化城的目的,是让你能够前进宝所用的。化城只是一个暂时的化现,宝所才是你真实的皈依处,所以,以化城之名来开显宝所之真实。

如果从观心的角度,从一念心性的角度,这个化城到底它的价值在哪里呢?

就是,观一切法空……我们一心真如有三观,当体即空。因缘所生、唯心所现、当体即空,即空就是化城。所以,所谓的空性涅盘,从真如的角度,就是一念心性所现的那个清净相,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心性在寂静的时候现出那种清净相就是涅盘,它是心中所现出的影像,那种清净相是涅盘。当我们发起菩提心的时候,从清净相生起菩提愿的时候,那就是离开化城。当我们把空跟假平衡的时候,当下就是宝所。所以完全是内心的作用,哪有什么化城呢?

所以这个意思就是,这整段经文,这个因缘说,虽然经文很长,它讲两个重点:一个是法说。法说就讲过去的一段往事,来建立声闻弟子的信心。一个是譬喻。讲到化城的譬喻,来坚定声闻弟子的理解。总而言之,这一科的两大目的,一个是信心,一个是智慧。

声闻弟子一路走来,他修无常无我,他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心性上叫自悲败种。虽然声闻弟子跟随佛陀长时间说法,他也看到方等时,他也看到般若时……其实我们回顾过去,佛陀讲大乘法,声闻弟子没有一次缺席的,没有缺席。他们也看到菩萨的功德,但是他认为自己做不到。他自己认为做不到,他自我设限,所以,即便他明白了法说、譬喻说的道理,说“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他道理懂了,但是他还是怀疑自己:我真的能够发菩提心吗?我是这种根机吗?我的心长期处在寂静当中,我已经灰身泯智了,我已经没有度化众生的热忱了,我真的能够重新发起菩提心吗?第一个,他对自己能不能够发菩提心产生疑惑。

第二个,得少为足。说,我发了菩提心以后,那我辛辛苦苦得到的涅盘……我得涅盘不容易啊!利根人六生,我花了六辈子,牺牲我的睡眠、饮食,牺牲我所有的欲望,我得到这个涅盘,我要放弃吗?所以,他怀疑:我发了菩提心以后,我是不是从今以后就要失掉涅盘寂静?我要投入人群,我要行菩萨道,那我是不是涅盘寂静要失掉?佛陀必须要说清楚,就是说,你的涅盘寂静本来就没有失掉,它本来就是你内心的一部分,所以你发菩提心,你涅盘寂静不但没有失掉,你还得到更多的宝所。所以,佛陀必须要给声闻弟子做两种心理建设:第一个,建立信心;第二个,坚定他的智慧。

这一段主要的内涵,这整个因缘说,主要是建立信心,然后坚定他的智慧的理解,就做的这两块。所以,我们在进入经文之前要先了解,虽然整个因缘说很长,就这两个重点。

己一、正说因缘 分二:庚一、先明知见久远;庚二、正明宿世因缘

这个因缘说周有两段,第一个,正说因缘,佛陀就讲到过去的久远一段往事。这一段往事牵涉到三段因缘,有三段因缘交接起来。

第一段因缘就是大通智胜佛,大通智胜佛的成道跟说法,这第一段因缘;第二段因缘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听法,他听《法华经》以后跟复讲《法华经》,第二段因缘,释迦牟尼佛;第三段因缘就是声闻弟子,他听完《法华经》以后的修学状态。

所以,虽然因缘说很长,请大家记住这三段因缘,你就不会搞乱了:第一个是大通智胜佛,第二个是释迦牟尼佛,第三个是声闻弟子,这三段因缘构成了这一段往事,就是构成这段因缘说。

庚一、先明知见久远 分二:辛一、长行;辛二、重颂

那么佛陀讲往事之前,先有一段的前言,“先明知见久远”。就是那人家会说,佛陀!那事情发生这么久,您老人家怎么知道呢?佛陀说,因为我的知见力不可思议。佛陀可以知道无量劫的事情,佛陀先展现自己的自性功德力来建立信心。

我们看佛陀怎么展现。在讲往事之前,就说我的确有这个能力讲的。

辛一、长行 分二:壬一、出所见事;壬二、喻明久远

看长行,长行当中分成两段。

壬一、出所见事

佛告诸比丘,乃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只劫,尔时有佛,名大通智胜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国名好城,劫名大相。诸比丘!彼佛灭度已来,甚大久远。

佛陀为了要取信当下的声闻弟子,说我有资格能够讲这件事,佛陀“先明知见久远”。明知见久远的时候,先标出当时的因缘事相。就说,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呢?是过去。不是现在,也不是未来,是过去。那么过去有多远呢?“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只劫。”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只,是印度四个非常非常大的数目,这些都是很大的数目,但是它是有量的数目,非常大。

在这个时间点,有一尊佛出世,叫大通智胜如来。这尊佛他因地到底是修了什么东西呢?第一个,他具足大神通。这个神通跟禅定有关系,这个佛对禅定特别重视,所以他生起广大神通。第二个,他有圆满智慧。具足权实二智,所以叫大通智胜如来。然后有十种的德号,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十种德号具足。

有佛,当然要有依报的国土。这个国土叫什么呢?国名好城。这个国土,他的依报国土,山河大地草木都是由禅定所变现,所以它特别的庄严。这个国土跟一般的国土不一样,特别的庄严,好城。

“劫名大相”,这个劫名就是……佛教算时间不像我们现在是二零一九、二零二零,不是这样子。我们人世间在算这个时间相是从西元,二零一九、二零二零……佛法是用大劫。你看我们现在是贤劫,它这个劫叫什么?叫大相。因为当时的人特别的高大庄严,所以劫名大相。一个劫很长,一个劫有四个中劫,一个中劫有二十个小劫。

“诸比丘!彼佛灭度已来,甚大久远。”古德说,要成就一段往事,这个往事的存在性,要确定它是一个因缘所生法,而不是捏造的,有四个条件:第一个,时间相。它的时间是发生在什么时间?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只劫,它是在大相,大相劫。这个时间相就是它什么时候。第二个,佛名。这尊佛的佛名是大通智胜佛。第三个,国名。国名是好城。第四个是劫名,大相。四个条件,时间、佛名、国名、劫名。当然它这个地方的重点在时间,这个时间点太长了,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只劫这么长的时间。先说明这个事情的相状。

壬二、喻明久远

第二个用譬喻的方式来说明。

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种,假使有人磨以为墨,过于东方千国土,乃下一点,大如微尘;又过千国土,复下一点;如是展转尽地种墨,于汝等意云何?是诸国土,若算师,若算师弟子,能得边际,知其数不?不也,世尊!诸比丘!是人所经国土,若点不点,尽抹为尘,一尘一劫,彼佛灭度已来,复过是数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只劫,我以如来知见力故,观彼久远,犹若今日。

UU文学推荐阅读:奥拉星?是老婆星!嗨采集很香,种植更香重逢后,少帅总是把他弄哭原神:我一盲人会点瞳术不过分吧林警官,求虐!鸢影潇潇之我的贴身侍卫七零:小作精两口子都是赚钱高手史家召唤师一人之下:我自红尘逍遥穿越古代爱情之腾哥与小芳姑娘王牌警妻:权先生,你暴露了让你援助抗战,你成列强了?愿与江枫共白首火影:拒绝红眼病从我做起顶流的剑修女友迷雾求生,开局一座茅草屋人在霍格沃茨,复制词条成学霸!穿越四合院:开局狼口逃生夫人她马甲又轰动全城了乔念叶妄川四合院:三大妈的平凡人生魔魂引之神道无遮我家香炉通古代,富养美娇女帝我们都是九零后吴宫妃都市:我开局直接先天大圆满!我在万花宫丹剑成圣一万次坠落惹了年上斯文败类后重生后,将军嫂嫂想娶我阁下有八个男人,个个都有眼疾嫡女祸妃!夺皇权,抢凤位神偷奶妈,霸道总裁使劲宠重生神医小媳妇Backrooms后室探索笔记九爷的媳妇有阴阳眼神女命,嫁狐夫带着面板在叶罗丽世界开礼包盲女皇后pk仙女皇后凤兮凤兮,浴火涅盘镇魂街:孤为人皇帝辛贪恋朝暮【HP】赫奇帕奇的美食魔法千少的小甜妻斗罗之紫藤与她沉溺美梦我有一画,可收万千美妖省状元勇闯娱乐圈卖棺人绝色尤物被快穿大佬们宠疯了甜甜的青梅竹马爱情
UU文学搜藏榜:【HP】赫奇帕奇的美食魔法穿越,成为宝可梦大师我在遮天修仙长生地府就业压力大,孟婆下岗卖炸串穿成星际假少爷,我和少将HE了快穿之靠生子称霸后宫冰火帝尊别闹!你真辞职回家种田了?躺平到黄泉开始:哎呀,挂来了HP只想摆烂的我却融化了冷蝙蝠她一刀两断,他如疯如魔被柳如烟渣后,我穿越了一人盗墓:卸岭派追女诡事四合院:秦京茹的幸福生活变身从古代开始灵气复苏女公务员闪婚豪门小奶狗之后我将在星际有上千个后代叔叔!你越界了长官你老婆命太硬了打穿漫威,这么无敌真是抱歉了诡异:开局驾驭压制诡手重生年代:恶毒后妈空间养崽逆袭游戏王:我和我的b三狼重生九十年代,中专生的逆袭人生娱乐之天才少女将军辞诸天拯救计划穿越后我成了病娇王爷的眼中钉乾坤造化:万物同流,生生不息快穿之拯救爱情计划宿主腿玩命美,迷的反派找不到北病娇世子家的废物美人震惊,假千金有八百八十八个马甲小花仙冰雪传说养成系女神:听劝后,我成了天后穿越成被追杀的假公主后直接开演千少的小甜妻满门师兄皆内卷,师妹她开摆了美人甜欲野,禁欲三爷跪着求亲亲人在机变英盟,我是叱风云亲弟HP:在霍格沃茨被迫卷成学霸有兽焉:司辰甄嬛传之带着金手指穿富察穿越70,带着空间闷声发大财抄家流放,搬空皇家库房发家致富归 途独筱双世闲鱼修仙记子卿我在东京培养偶像
UU文学最新小说:某型月的不太正常的救世主成了恶毒男妈妈泄露心声后:铁血军官红了眼联手母亲虐渣!太子妃成京城团宠穿越西游:我为龙君贵妃自请下堂后,陛下他后悔了我的高中生活日常兔兔生存记刀乱:战斗爽玩家并不想被脑补柚子歌挚欢穿越后,我成了后妈重生甜宠!病娇总裁诱哄喊乖宝啊?靠纯变态心声攻略了阴戾男主十里红妆嫁侯府,渣男前夫后悔了男尊女贵之夫君求临门斩神:这个金毛强的可怕心契秘源毒舌女与逗比男的玄幻之旅神梦引误打误撞捡个总裁老公穿越后的她宠冠兽世仙影谜踪从摆摊卖盒饭开始暴富直播老祖宗围观自己被拉郎配重生90年代之超越平凡精神病出院,开灵车,住凶宅五等分的花嫁三玖线不是疯批吗?怎么又被强制爱了继承千亿资产后,金丝雀不装了清穿成为四阿哥嫡次子想要泡师父所以改邪归正了此身即神庭舔狗三十年,她携千亿家产回七零真千金断亲随军,禁欲大佬日日宠光影之间:懦弱的骑士魔仙情缘天地之争如果让我来修仙有兽焉:天国之旅最后,和老板在一起了当代社畜想退休我一个罪人,拯救黑化大神娇娇纯净似白莲,怎会心机引诱?感谢现役之万丈荣光斩神:开局剑神,守夜人绷不住了暗恋!诱吻!商先生娇宠白月光被雷劈到了异世界阎王崽崽进游戏,三界大佬来团宠穿书错撩后,被年代文大佬娇宠了快穿:救命,老公是恋爱脑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