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们的喜欢点有相投之处,在市场调研和品牌的历史以及发展导向,他两有高度的一致,在艺术审美上,也有不少的契合点,在小众的东西上遇见和自己志同道合的,实属难得。
姜甜甜一开始对任一帆并不反感,而是有一种知音的感觉,后来,在得知他对感情的态度是极其不认真,做错事不道歉,虚伪的诚意展示,莫名其妙的自以为是时,立马和他划清了界限。
姜甜甜无法接受不真诚的人。
他们似乎习惯了去五楼,不论有事没事,都是去五楼说,也许,是因为五楼人少,安静。
“听昭昭说你要写八百字检讨?”姜甜甜带着点偷笑,实际上,她已经笑了,含蓄的笑也是笑。
高野知道她来没好事,果真如此。
他不情不愿的“嗯”了一声。
“你之前好像就没写过检讨吧,这次是什么感觉?”
“你可以尝试写一下。”
“那我可能这辈子都没有机会了。”
“话不要说的那么肯定,万一呢?”高野带着笑意反问。
关于写检讨,一开始是抗拒的,看了杨辰翊传的纸条后,便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他说了,要把前因后果详细写了一遍。
“我可不像你,意气用事。”姜甜甜看着那不远处的那棵已经是光秃秃的树,“是因为联想到你以前的同学了吗?”
高野哑言,有的时候,被人太过于了解,也不是一件好事。
曾经,有那么一个人,比现在的高野更为勇敢,他不畏惧任何压力,就那么坦率地,无私地帮助着,他在他有限的生命里帮了不少人,那些人中,有他。
“谢忱哥一定是希望自己的朋友们亲密无间的,你和袁诵,穆同泽,还有宋嘉许,应该和解,当年的那件事,袁诵与穆同泽也没有想到会这样发展。”姜甜甜说。
高野的脸色瞬间变了,变的苍白,“谢忱”这个名字,是他心中的一根刺,只要微微触碰到,便是剜心般的疼,他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故事会这样发展,明明,我们曾经是最要好的朋友!
他也曾想扭转过,可是,那是既定事实,无力更改。
宋嘉许不会原谅作为间接“刽子手”的穆同泽,逃避当懦弱者的袁诵,我,当时还在云海,只是满心回来以为能再和他畅快同玩时,却得知了谢忱哥坠楼身亡的消息,与此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人正是自己的好朋友,也是谢忱哥的好朋友:穆同泽,袁诵。
也许,应该是按姜甜甜的说法,不再钻牛角尖,放过自己,可是,每当想起谢忱时,又觉得,他们不配就这么原谅。
谢忱,穆同泽他们两人是同班同学,初中也是,他们认识的时间比我们所有人都要早,其次是袁诵,然后是宋嘉许和高野,起初的遇见,是在一个小巷子里,宋嘉许和高野被围堵,他们三个人恰好路过,施以援手。
他们比高野和宋嘉许大两岁,那个时候,并不愿意带他们玩,毕竟他们还只是个初中生,谢忱觉得两岁没什么大不了,将他们拉了过来。
他们三个学习成绩都不错,袁诵和穆同泽尤其突出,带着初中生小弟弟玩,还免费当了家教。
他们是在暑假的时候认识的,暑假过后,高野要回云海去上学,但是,每逢节假日他会回来。
高中生放假,能少则少,在好不容易凑到一起时,为了相处时间能久一点,他们选择了请假,也许是因为成绩特别优秀,所以请假才有恃无恐。
谢忱身体不好,他有先天性心脏病,简简单单的一个感冒,会让他元气大伤,他的母亲辗转多个医院为其治病,却一直是治标不治本,尤其是他后期患上脑瘤。
谢忱是单亲家庭,他的家境并不算富裕,和他们是相形见绌。
五个人中,最稳重的是谢忱,他情绪稳定,如同春风暖煦,带给人慰藉以及心安,还有快乐。
他背负着疾病的折磨,母亲的期望,家庭的重担,却依旧笑对着生活。
他最大的梦想是考上京北市的云京大学,带上他母亲,一起去从没有去过的京北。
高野说:“他们不配!”
这四个字掷地有声。
姜甜甜知道自己没资格说这个话,可是,她必须要说:“所以呢?你的内心是真的这么认为的吗?”
姜甜甜没有见过谢忱,但她知道他一定是不一般的人,因为在她认识高野这么久以来,就没见过他对谁的评价这么走心。
今日风大,穿堂风过,可听见“呼呼”的声音,真的是冬天到了,即使在正午,出着太阳,在风的那么一吹下,冷。
十分钟的课下活动,短暂,午休的铃声响了。
“午休时间到了,回教室吧。”高野说。
他的声音清冷。
姜甜甜看着高野离去的背影,内心里不知滋味,她也转身走人。
反正好赖话说尽,他爱听不听,我也不管他了。
每走下的一步,仿佛灌铅了似的,高野拖着沉重的步伐下了楼。
谢忱,是他的不愿提及,也是袁诵,穆同泽的不愿提及,同时也是宋嘉许的不愿提及。
袁诵与穆同泽是出于愧疚,高野是因为谢忱走后友谊的分崩离析,他没有维护好谢忱留下的愿望,而宋嘉许,是怨恨,他怨恨穆同泽如同“刽子手”,他怨恨袁诵的胆小怯弱。
下午的课继续上着,第二节课下课后,高野上交了检讨书。
一张A4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
李青梅接过去之后详细地看着,看着看着,脸色黑了,“这就是你写的检讨书?”
检讨书上的内容,有七百八十个字是在描述事情的发展,剩下的内容是道歉,他说,对这种行为表示歉意,然后,没了。
“嗯,你要的八百字检讨,我还多写了几个字。”高野说。
李青梅:“······”糊弄鬼呢你!
李青梅捏着检讨书,声音轻轻冷冷:“这就是你认错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