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第二百九十二章
(纯属虚构,历史架空,都是白话文,脑子寄存处)
与外面那些残破不堪、摇摇欲坠的建筑物相比,袁氏府邸简直就是鹤立鸡群,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座府邸不仅建筑风格独特,而且保存相对完好,让人不禁感叹其主人的实力和地位。
这其中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当联军进驻洛阳时,袁绍和袁术这对兄弟不约而同地将第一件事定为组织士兵前往祖宅。他们迅速行动起来,扑灭熊熊大火、修复受损的建筑、恢复府内的原貌……一切都是为了让袁府能够重现昔日的辉煌。毕竟,这里是他们从小生长的地方,承载着他们太多的回忆和情感。与皇城的那场大火相比,自家的府邸显然更为重要,因为这里才是他们真正的根。
而发起这次召集通知的人,正是孙坚。所以,他自然也是第一个抵达袁氏府邸的人。由于等一下需要在众人面前发言,孙坚特意挑选了一个相对靠前的位置坐下。目前的这个时代,尊卑有序是深入封建人心中的铁律,任何人都不敢轻易违背。
袁绍,这位袁氏一族中最为杰出的人物,如今正居住在袁氏府邸之中。
然而,这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实则隐藏着袁氏高层的深思熟虑。
袁氏一族的高层们,凭借着他们敏锐的洞察力,早已看穿了袁术那外强中干的本质。他们深知,若要确保袁氏家族的未来,必须要有一个真正有能力、有才华的人来领导。而袁绍,无疑就是这个最合适的人选。
袁绍之所以能够从庶出中脱颖而出,并非偶然。他不仅具备卓越的才能,更有着远超常人的智慧和谋略。在袁氏府邸中,袁绍以其出色的表现,逐渐赢得了家族成员们的认可和尊重。
与此同时,袁术则坐镇军中,掌握着袁家的军事力量。他虽然外表强硬,但内心却深知自己的不足。因此,他选择在军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表面上看,袁绍和袁术之间似乎互不对付,甚至有形成对立之势。然而,这不过是他们在众人面前所展现出的一种表象罢了。实际上,他们的心中都有着各自的考量。
袁绍坐镇祖宅,不仅代表着他在家族中的身份和地位,更是一种对家族传统的坚守。而袁术坐镇军中,则意味着他掌握着袁家的实际权力和军事力量。这两者,对于袁家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只有当袁绍和袁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时,袁家才能真正屹立不倒。他们一个代表着家族的荣耀与传承,一个代表着家族的实力与权力。二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袁家这座庞然大物的坚实基石。
作为世家的标杆,袁家就如同龙头一般,引领着其他世家的发展。然而,要想成就如此霸业,又岂能没有丝毫的权谋手段呢?袁绍和袁术之间的微妙关系,正是袁家权谋之术的一种体现。
(袁术要是没点本事,也不会成就一番霸业,虽然有袁家的底蕴作为基石,但没点能力岂能让孙策这个江东小霸王委曲求全低头?要不是得到了玉玺太过于自大,又不愿意和袁绍合作,否则袁绍和袁术联手起来南北形成夹击之势掌握整个大汉富饶之地,高低整个天下都归于袁家!)
在亲卫的通报声中,袁绍面色阴沉地踏入大堂。他的目光落在已经端坐于首位的孙坚身上,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强烈的不满和埋怨。
袁绍心中暗骂:“这孙文台真是个不让人省心的家伙!又在这里惹是生非!如今正值联军贪墨粮草的关键时刻,他却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闹事,简直就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真该让他惨死在华雄的刀下!不过那华雄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居然连孙文台都收拾不了……”
然而,尽管袁绍心中对孙坚充满了怨念,但他表面上却依然保持着一副和颜悦色的样子。他嘴角挂着一丝淡淡的笑容,快步走向孙坚,关切地问道:“孙将军,今日召集我等前来,所为何事啊?”
其实,袁绍对于孙坚召集众人议事的原因,多多少少已经有所耳闻。但他故意装作一无所知的样子,就是想看看孙坚会如何解释。
孙坚见状,也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截了当地将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他向袁绍详细讲述了自己家中的状况,包括一些困难和问题,以及这些情况对他在联军中的行动产生的影响等等。
说一千道一万,孙坚无非就是想要让联军中拨出一笔粮草供给他的大军能够返回吴郡罢了。
袁绍面带微笑,宛如一位知心大哥哥一样,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孙坚的哭诉衷肠。他时而点头表示理解,时而皱起眉头表示同情,让人感觉他真的在用心倾听。
然而,就在孙坚滔滔不绝地诉说时,袁绍的内心却早已翻江倒海。他在心里把孙坚骂了个狗血淋头,如果不是受到时代和词汇量的限制,他恐怕会用最恶毒的语言来数落孙坚的全族妇女。
袁绍心里暗自思忖:“这个孙坚,居然还想要粮草?这不是明摆着要从我身上割肉吗?我等辛辛苦苦蚕食联军的粮草,岂能让他轻易染指?”
袁绍等人早已对于联军的粮草早已垂涎三尺。他心里清楚,只要逐步蚕食联军的粮草,将其全部据为己有,也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而现在,这些粮草早已被袁绍等人的视作囊中之物,又怎么可能会拱手相让?他孙坚好大的脸面!
袁绍心中暗自思忖,他的思绪如闪电般飞速穿梭。面对眼前的孙坚,他深知必须保持冷静和机智,绝不能轻易答应对方的任何要求,以免陷入被动局面。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袁绍终于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决定用一种委婉而又坚定的话术来回应孙坚,既不直接拒绝,也不完全妥协。
“文台呀。”袁绍面带微笑,语气和缓地说道:“联军的粮草调度并非我一人所能决定,这需要众人共同商议才能定夺。毕竟,我们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联合起来的,每个人的意见都很重要。”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对于你的遭遇,我深表同情。但联军的事务涉及众多方面,各种手续和安排都需要经过众人的协商和讨论。所以,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我们还是需要听取其他诸侯的看法和建议。”
袁绍的这番话,既表达了对孙坚的理解和同情,又巧妙地将问题推到了众人身上,使得自己暂时摆脱了直接回应的压力。同时,他也强调了联军的集体决策原则,暗示孙坚不要过于急切地要求个人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