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虚构,历史架空,都是白话文,脑子寄存处)
冷酷无情的命令如同寒冬的冰霜一般,毫无温度地从林北口中吐出:“封锁临渝城!”他的声音虽然平静,但其中蕴含的冷漠却让人不寒而栗。
之所以要下达这样的命令,原因再明显不过——用大军将整个临渝城团团围住,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封锁线,以防有人在走投无路之际,像狗一样拼命逃窜,逃离这座城池,奔向自由的彼岸。
在“不封刀”的这段时间里,临渝城内充斥着凄惨的哀嚎声。成群结队的百姓们,无论男女老少,都被绳索紧紧地捆绑着,仿佛他们不再是有血有肉的人类,而是一群任人驱赶的牲畜。这些手无寸铁、不敢反抗的人们,只能在恐惧和绝望中,被林北政权的阉奴们如赶羊一般驱离出临渝城。
城门口,士卒们接过这些可怜的百姓,继续押送他们前往封锁线内的简易营地。而等待这些人的命运,便是被送往平州内的“三司”中的“两司”。男人们将被归入捕奴司,成为奴隶,而女人们则会被送往教坊司,遭受无尽的屈辱和折磨。
然而,对于林北政权来说,这些人不仅仅是被压迫的对象,更是源源不断的财富。
假如有人不幸在押送途中丧命,那也完全不必感到惋惜或心痛。毕竟,这是一个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世界。能够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存活下来的人,必定具有更为出色的身体素质和适应能力,他们在捕奴司和教坊司中往往能够卖出更高的价格。可以说,能够活下来本身就是一种优势,是一种加分项。
所以,只要不是所有人都在押送途中丧命,那么那些幸存下来的人就都意味着利润。而之所以要封锁整个临渝城的外围,其实还有另外一层深意,那就是防止这些“财富”逃脱。
时间匆匆流逝,转眼之间已经过去了三天。这三天里,临渝城内的景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开始,这里还是热闹非凡、人声鼎沸,但如今却变得异常冷清,几乎没有一丝生气。而这一切的转变,仅仅只用了短短三天时间,其中第一天还是从中午时分才开始的。
临渝城所发生的巨大变化,阉奴在其中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是为了集体的利益,那么总会有一些人在其中敷衍了事,甚至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然而,当涉及到个人私利时,这些人却会拼命地搜刮,毫不留情!
那堆积如山的财宝以及那些成群结队的、如今或许应该被称为“奴隶”的百姓,让不少人心中都不禁为之一颤。他们目瞪口呆地望着那需要上缴给林北政权的财宝,这些财宝真的如同小山一般高耸,令人惊叹不已。对于个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巨大且数量繁多的财富。
经过简单的清点之后,一份详细的清单便被列了出来,上面清楚地记录着每一项财宝的种类和数量。
清单内实际上采用了两种不同的书写方式。其中一种是以加密的形式呈现,详细记录了具体的数量以及一些大致的数额。这种加密方式主要是为了让官员们能够查看总数,但无法确切知晓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
而另一种书写方式则是正常的形式,明确地列出了具体的数量和一定的数额。这种方式是为了方便押送人员查看总数,确保物资的准确交接。
在接收这些物资时,当地的官府必须以第一种加密的清单为主。当物资抵达目的地后,如果第一项与第二项的数额存在偏差,那么一律以第一种加密的数额和数量为准。
如果在第一项和第二项清点数额时发现有较大的贪墨损失,那么整个押送队伍都将面临杀无赦的严惩。然而,对于小型的贪污行为,可以给予一定程度的容忍。毕竟,人都是有私心的,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完全不贪污几乎是不可能的。
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官员都会肆无忌惮地贪污。事实上,仍然存在一些清廉的官员,他们所贪图的并非物质财富,而是名誉。这种对名誉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另类的贪。
连绵不绝的财宝堆积如山,众多的奴隶被绳索束缚着,如同待宰的羔羊一般。这壮观的景象从临渝城缓缓出发,在亲卫和大批乡勇的押送下,朝着平州境内缓缓前行。
可惜的是,邹丹并非宋徽宗、宋钦宗那样的人物,否则他或许也能够效仿一下历史上的“牵羊礼”。然而,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一旦选错了人,站错了队,就必然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沉重的代价。
公孙瓒如今的地盘已经所剩无几,仅剩右北平土垠尚未沦陷。在送别了那浩浩荡荡的押送队伍后,林北率领着他的部队,毅然决然地朝着右北平土垠的方向迈进。
与此同时,管亥早已与张白骑联手,将右北平土垠紧紧包围。他们严阵以待,只等林北的大军抵达,便可一举攻破这座城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的局势逐渐变得复杂起来。原本,林北政权的所有官员期望着能够以压倒性的优势迅速攻占公孙瓒手中的所有地盘,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尽管目前的推进速度还算较快,但仍有一座关键的城池——右北平土垠尚未被攻克。
管亥所率领的部队在这场战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他们的补给线却因为战线的拉长而面临巨大压力。后方平州支援的阉奴部队原本应该为管亥的军队提供必要的物资和支援,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完全无法抵达管亥的部队所在之处。
阉奴部队在艰难地前行后,仅仅抵达了临渝城,就被林北征用去攻打这座城池。这使得管亥的部队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他们的补给问题变得越发严重。
尽管管亥收到了来自土垠的书信,得知了这一情况,但这种信息传递方式严重影响了他攻打土垠的节奏。面对如此困境,管亥不得不做出艰难的决定——固守土垠城外,等待林北大军的到来。
这无疑是一个充满风险的选择,因为时间的拖延可能会给敌人带来更多的机会。然而,在当前的情况下,这似乎是唯一可行的办法。管亥只能寄希望于林北的大军能够尽快赶到,为他们带来急需的支援和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