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虚构,历史架空,都是白话文,脑子寄存处)
打江山易如反掌,但要守住这片江山却是难如登天。各种棘手的难题像潮水般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这让林北感到无比的疲惫和压力山大。
就连管亥等一众将领也未能幸免,除了张白骑之外,其他人都被林北像抓壮丁一样,强行拉进太守府里,一同埋头处理那些繁琐的案牍工作。此时此刻,“焦头烂额”已经不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他们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土地的分配问题、各个军团的调度安排、粮草囤积处的扩建等等,这一件件、一桩桩的事务,就像一座座沉甸甸的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这些原本都是大老粗们最不擅长的领域,如今却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去应对,绞尽脑汁地讨论着,只为了能将这些事情处理得尽善尽美。
月黑风高之际,城墙上的士卒们依然坚守岗位,毫不松懈地巡逻着城墙,严密监视着周边的动静,不敢有丝毫的大意。然而,太守府内的灯火却依旧通明,没有丝毫要熄灭的迹象。众人都在挑灯夜战,为了解决这些纷繁复杂的问题而苦苦思索、忙碌奔波。
与此同时,邹府那边也是一片热闹景象,与太守府的忙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邹丹的府邸被灯火映照得如同白昼一般,亮堂堂的。在这宽敞的府邸之中,来自各个世家的家主们齐聚一堂,他们的到来不仅带来了自己的家丁,还有一份份丰厚的贺礼。这些家丁们则被安排在大堂之外,尽情享用着丰盛的大餐。
而在大堂内,各位世家的家主们正围坐在一起,商议着重要的事宜。今天,是邹丹的父亲的寿辰,这个日子在邹府可是头等大事。为了举办这场盛宴,邹府早早就向官府报备过,得到了特别许可,否则按照古代的规定,此时天色已晚,城内早已实行宵禁。
宵禁,这是古代战争时期为了维护城池安全而设立的一项重要规定。即使是在盛世之时,为了避免犯罪率的滋生,宵禁这一规定也依然不可或缺。毕竟,古代的社会结构相对简单,除了耕田劳作之外,人们并没有太多其他的生计选择。
然而,与古代不同的是,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白天,城市的街道上熙熙攘攘,人们忙碌于各种工作和事务;而夜晚,则成为了人们放松和娱乐的时间。如果现代社会也实行宵禁,恐怕会引起民众的强烈不满,甚至可能导致犯罪率的进一步上升。
毕竟,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除了工作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活动和娱乐方式。夜晚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与朋友聚会、享受美食、观看演出或者进行各种休闲活动的时间。如果剥夺了人们在夜晚自由活动的权利,长期处于这种压抑的环境下,迟早会引发各种事端。
白天属于人民企业家,只有夜晚才是属于自己的。
尽管邹丹手中握有官府的批文,但林北心中的担忧并未减少。那些不安定的投机份子让他始终无法安心,毕竟他们尚未完全归顺于自己,仍处于考察期之中。
这些人之所以能得到七天的选择时间,完全是因为他们曾献城有功。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林北对他们毫无戒心。相反,他对这些人的一举一动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为了确保这些人的行为不会对平州造成威胁,林北在每个世家家门口都安排了便衣或暗哨进行监视。这些监视者犹如隐藏在暗处的猎手,一旦发现任何风吹草动,他们便会立即采取行动,与平州的步卒联手,毫不留情地将这些不安定因素铲除。
邹丹父亲的寿辰宴会邀请早就送到了林北手中。这封邀请函不仅邀请了林北,还包括其他平州的武将。然而,林北等人都因为政事繁忙而无法抽身前来赴宴。
或许这对于林北等人来说,算是一种幸运。毕竟,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刻,远离可能的危险无疑是明智之举。这样一来,他们成功地躲过了一劫,避免了可能的风险和麻烦。
望着大堂外那些正因为邹丹父亲寿辰而大吃大喝的各家家丁们,邹丹的眉头紧紧地皱成了一个“川”字。
这场宴会看似是为了庆祝邹丹父亲的寿辰,但实际上却是邹丹另有图谋。这些大吃大喝的家丁们,不过是他用来掩人耳目的工具罢了。
邹丹原本计划趁着这次寿辰,将林北骗到邹府来。只要林北一到,他和其他家主就能掌控林北的生死,一切都将由他们说了算。
然而,事与愿违,林北并没有如邹丹所期望的那样前来赴宴。这让邹丹感到十分意外和失望。
他原本以为,以自己献城的功绩,完全有能力把林北和其他平州武将都诓骗过来。可没想到,林北等人竟然以政事繁多为由,拒绝了他的邀请。
这让邹丹开始对自己的计划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他不禁想知道,是不是自己的计划有什么漏洞?还是说林北等人已经察觉到了他的真实意图?
大堂之中,各个有头有脸的土垠家主们正围坐在一起,激烈地商议着什么。他们面色凝重,眉头紧蹙,似乎遇到了一件极为棘手的事情。然而,坐在一旁的邹丹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他的思绪早已飘到了别处,完全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这些人的讨论上。
大堂内人声鼎沸,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嘈杂的喧嚣。邹丹对这种吵嚷声感到有些厌烦,但他并没有表露出来,只是默默地坐在那里,任由思绪飘荡。
就在这时,端坐在邹丹旁边太师椅上的单经突然发话了:“邹丹,现在该怎么办?你的计策不顶用啊!”他的声音并不大,但却在这喧闹的大堂中显得格外突兀。
单经的话语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本就吵嚷的大堂瞬间变得更加喧嚣起来。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向邹丹,有的面露质疑之色,有的则显得有些幸灾乐祸。
面对众人的注视,邹丹终于回过神来。他定了定神,然后不慌不忙地回应道:“此计不成,我还有一计!”他的声音虽然不大,却透露出一种自信和从容。
说罢,邹丹嘴角微微一翘,露出了一抹轻蔑的笑容。这笑容在他那原本就有些冷漠的脸上显得格外明显,仿佛他对眼前的困境毫不在意,甚至还有些不屑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