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当患者发生心搏骤停时,能否及时得到周围人的救护是至关重要的。在完全缺氧的状态下,患者4~6分钟开始出现脑损伤,8~10分钟后脑损伤将变得不可逆。所以,尽早、正确的施救,可使患者获得最大的生存机会。”
一听到这个,张仲景就想到自己正在写的《金匮要略》,里面第二十三卷就写到,胸腹按压以复苏气,张仲景捋了捋胡子:“这后世的心肺复苏术,是不是说的就是这个呢?”
而陈勇这边,他那没有死去的记忆被大脑快速读取。
“第一步,确认环境安全,做好自我防护,别一上去就按,万一周边不安全,那就糟糕了”。
“第二步,判断患者有无意识,拍打肩膀尝试唤醒,醒不来,然后就是一摸二看三听,一摸脉搏,二看胸廓有无起伏,三听有无心跳,这几个动作在两秒内就可以做到”。
接下来陈勇无实物表演做了个示范:“首先在此前的拍打患者尝试唤醒时,我们就已经是以跪姿待在患者旁边,在无法唤醒患者,准备尝试心肺复苏之前,一手摸脉搏,顺势俯身听心跳,这时候侧头就能看到胸廓起伏了,三个动作一秒钟做到,然后保持大概十秒,大声念1001,1002,1003.....一直到1010,口齿清晰,舌头不打结的,顺畅的念1001,大概就是1秒钟的时间”。
天幕下。
人们瞠目结舌的看着陈勇简单的示范,“这整个流程下来,竟然就20秒左右,就这还包括10秒的诊断时间”。
听到同伴的话反应过来的人也是惊呼道:“是诶,这么大一串下来,竟然这么快的吗”。
“毕竟是在急救嘛,不能拖,这法子听着能救溺水、自缢之人,得重点记住啊”。
“嗯嗯”,大家都在认真听着,现在是冬天还好,可要是到了夏天,溺水之人不计其数,现在能多学个救命的技巧总归是好的,尤其是家中有顽童的,更是要在意这些救命的方法。
在说完心肺复苏执行之前的必要流程后,陈勇开始介绍按压流程。
“第三步,在经过判断,确定要采取心肺复苏进行急救后,就不要慢吞吞的了。施救者首先暴露患者胸部,将一只手掌根紧贴患者胸部正中、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下半部),双手十指相扣,掌根重叠,掌心翘起,双上肢伸直,上半身前倾,以髋关节为轴,用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确保按压深度5~6 厘米,按压频率100~120 次\/分,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复原状”。
陈勇:“我们的要求是手指要上抬,以掌根部位去按压”。
天幕下。
张仲景看到这,已然明白了这就是自己所写的方法,不过后世因为有精密的计时法且得到普及,整个流程都有详细的数据,连按压频率这些都清清楚楚,以及教育水平的提升,普通人也能理解那些极其精确的位置信息等等。
张仲景在记录完数据后,看着学徒,问道“考考你,为何主播强调,手指要上抬,用掌根部按压”。
小学徒早就知道老师会考自己,在张仲景记录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关键所在:“若是手指贴合胸部,会不自然的用整个手掌发力,这时手指却起不到按压效果,掌根部的力又小了,会导致急救措施大打折扣”。
张仲景听完,满意的点点头,又问道:“那为何在按压前,一定要先判断患者是否还有心跳脉搏”。
还问呐,这下小学徒卡住了,不过陈勇帮他回答了,顺便让全天下人都明白其中关键。
陈勇:“以上是操作,注意啊,一点要注意,不能一上去就按哈,如果有脉搏有呼吸,那是不能按压的”。
“心脏的结构是上房下室”,说完陈勇便打开一幅心脏解剖图,继续说道,“左右心房是一起收缩,然后是左右心室的收缩,最后是心房和心室同时舒张,简单理解就是上半个心跳一次,下半个心跳一下,休息,循环往复,这是很有节奏的”。
“得知这些我们可以明白,如果有心跳,你上去就是给人按一下,那心跳本来就弱,难以舒张,你还按人家一下,节奏就乱了,那不完了,本来能跳的硬生生按死了”。
陈勇害怕有人随意尝试,最后又说了一遍:“这法子是不能用到正常人身上的,可能会按死,急救前一定要判断是否有心跳有脉搏呼吸,明白吗”。
天幕下,那些跃跃欲试的人一听,立马捣蒜般的点头,嗯嗯,谨遵医嘱。
陈勇继续介绍:“按压完30次后,检查口腔有无异物,如有异物将其取出。用仰头举颏法开放气道,通常使患者下颌角及耳垂的连线与水平面垂直。用手指捏住患者的鼻翼,吹气2次,每次约1 秒,吹气时余光瞟一眼患者胸腔,正常应见胸廓隆起,如果没有隆起,说明气道堵住了”。
“做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30:2),每5组评估患者呼吸和脉搏”,说道这,陈勇感觉也好累,“唉,按压频率120次\/分,就是说一秒按两下,这个频率下去,时间一长没人能撑得住,急救上人工按压都是多人轮流的,可人的手劲不同,这一通下来就像折树枝一样,反反复复后肋骨就容易断,这就是这个方法最大的问题”。
说到这,陈勇就想到个题外话:“断肋骨不是达到效果的标准,这是网上的误传,不过为了避免纠纷,我们就默认了这种‘标准’,救人要紧嘛,不过我们现在不建议非医疗人员去做心肺复苏,容易起纠纷,网上戾气太重了,遇到这种事打120救护车为上上签”。
“当然,这个事和你们没关系哈”,陈勇结束这个题外话,对着天幕下的人说道:“以上就是整个流程,判断有无脉搏呼吸,然后以手掌根部发力按压,疏通气道后吹气,重复按压和通气,而且按压的时候,最好检查一下患者背后有没有石头,避免伤到患者,细节,考试加分项”。
天幕下。
“最后那个,主播挺有经验啊”。
“估计是考试扣过分,嘿嘿”。
而此时,晋代葛洪的化学实验室内,最近葛洪迷上了化学这个东西,不过在听到医术方面的,他也会着重记录。
此时一旁的学徒们窃窃私语:“这按压之术,岂不是要把人按扁了?”
葛洪听到,忍俊不禁:“放心,按不扁,只会按活!”
葛洪在所着《肘后方》中详细记载了救卒自缢死方法。其中就注重环境,提到“扶于通风处,还有体位变化,要抬高下肢,离地“五寸许”,用现代医学解释就是为了增加静脉回心血流。
葛洪看着自己书中所写:“主播提到的口对口吹气我也写到了,不过我觉得,若有条件,以芦管通气则技高一筹,这样一来也克服了直接口对口接触在心理和卫生方面的犹豫”。葛洪不知道的是,用芦管吹气复苏,正是当今人工呼吸时的“口咽通气管”在古代的最早雏形,这是葛氏的一大发明。
而他的小学徒听到,指着书中的治缢死方问道:“师父,书中写到,先令人抱起解绳,不得用刀断。扶于通风处,高首卧,取啖葱根末,吹入两鼻中,更令亲人吹气入口,这里为何要亲人吹起啊?”
葛洪:“这是治缢死方,亲人吹气入口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上吊自杀的多为女性,而男女又不像后世这样可以随意接触,而且以亲人吹气这种方法他们更能配合,故让亲人吹气”。
随后葛洪轻笑道:“不然,你以为是什么鬼神之说吗?”
小学徒听后也是不好意思的嘿嘿一笑,装作好忙的跑去干杂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