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陈勇想起先前提到的减少老美电影的引入的话题,突然萌生了重温国产经典电影的念头。经过精挑细选后,选择了那被誉为\"中国战争片巅峰\"的史诗巨制——大战役。这三部曲气势恢宏,值得好好品味这些真实还原历史的经典。
【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中旬起,常运输集结百万大军,沿着铁路线东进或北上,企图继而向东北推进,并利用海军和空军的优势向全国各地增兵。我军为争取主动,遵照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主动撤出南方多个防区快速收缩战线,面对敌人的步步紧逼,我军坚决予以打击。】
天幕下。
不论懂不懂军事的人都被这一段给震惊了。
“好快的反应啊,没有丝毫犹豫,该放弃就放弃,没有丝毫拖泥带水的”。
“是啊,果断决绝,绝不因小失大”。
明朝。
朱元璋突然对几个儿子说:“我想起个事,满清在东北,然后被小鬼子控制了,对吧,咱没记错吧”。
见他们都点头,朱元璋继续说道:“考考你们,为什么小鬼子投降后,当时依旧是正统的果军方面却失了先机,没有占领东北?”
“这.....?”
朱棣说道:“南京丢了之后他们就跑去更南方了,能赶去占东北就有鬼了”。
朱元璋嗯了一声,说道:“他们输是有原因的,这可不是什么命,就是单纯的不行”。朱元璋他恨呐,当得知后世的那个守军将领自个逃跑时,可真是气到他了,而在得知光头朝令夕改以及果军一团散沙时,那更是直接给他气晕了,那是他的南京啊,就这样丢了?这是朱元璋至今都忘不的恨。
其余人也是反应过来,“看来这是一次摘桃子的行为啊”。
朱元璋:“哼,他们能摘的到个屁”。
【大决战军事片不同于战争片那样,战争片只需要让你看到某场战争的惨烈和过程,而军事片需要让你看懂某场战役的意义,以及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布局。所以要看懂今天的影片,我们就需要先回忆一下当时敌我双方的背景。】
【在决战开始前(1948年9月),我军控制的地区如下,东北地区:我军已控制约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仅剩长春、沈阳、锦州等孤立大城市仍有果军固守。但此时东北野战军已完成整合,具备战略决战能力。】
【华北地区的晋察冀解放区:覆盖河北大部、山西东部、察哈尔(今河北西北部及内蒙古部分)。晋冀鲁豫解放区:包括山西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但有些特殊的是,北平由傅作义绥远系、天津由国军中央系、太原由阎锡山晋军控制。】
【华东地区的山东大部分地区、苏北、皖北由我军控制。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徐州、连云港等战略要点仍属国军。】
“这华北、华东地区乱的跟锅粥似的”。
“敌军占据南方,又打算进攻东北,华北华东这一片乱是正常的”。
【西北地区的陕甘宁解放区和晋绥解放区(山西西北部及绥远部分),必须要提一点的是,1947年延安失守后我军仍保有游击区,也就是说陕甘宁解放区以陕北农村为主。】
【果军控制的地区主要为长江流域的南京(首都)、上海、武汉、杭州等经济政治中心。以及江南各省。】
【时间来到1946年,常运输公然撕毁和平协议,发动了全面内战。但是,由于抗战后期果军主力基本都龟缩在西南,而我军经过长期敌后的艰苦抗战,在华北,山东一带建立了广阔的敌后根据地。】
【在抗战胜利之后,我军就率先进入东北,而且直到我军从全国各战略区调集11万部队及两万余干部后,果军才陆续从山海关以南的秦皇岛登陆。】
朱棣哭笑不得的说道:“摘桃子都赶不上....”
朱标:“那你该高兴,这群人摘桃子都赶不上,要不然打赢了,局势大变,你会觉得更恶心”。
朱棣一想,好像是这么回事,“不过有那样的指挥,怎么可能打赢,这懒懒散散的进度就是证明”。
【由于我军在东北处处占据先机,这使得整个东北地区果军从一开始就只能占据部分大城市。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军能控制东北大部分地区,但仍留下长春、沈阳、锦州这三座大城市。】
【而反观果军方面,此时只有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加上地方保安团队,也才55万人,并且被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
【当时东北是我军在全国唯一一个军力超过敌军军队的地区。因此,总舵手决定把决战的第一个战场选定在东北,这一点没有任何意义,但问题是怎么打?】
【战帅的态度是从北向南压着打,先打长春,再打沈阳,一路南下,但总舵手说要先打锦州,关门打狗,这句话从何而来?】
【根据地理我们可以得知,长春、沈阳、锦州三座城市成一条直线排列在大公鸡地图的颈部,如果卡死锦州这个东北和华北的交界处,那囤积在长春及沈阳的55万大军就真的只能坐以待毙,逃不出东北了。而如果按战帅的思路从北一路南压,有长春打到锦州,那敌军必定会边打边跑。虽然最后也能够收复东北全境,但敌军的有生力量依旧会逃窜到其他地方兴风作浪,放虎归山不说,还加剧了其他地方的解放难度。】
【因此,早在二月份,军委众人商讨后就提前布局并给出指示,要战帅南下北宁县,深入到敌人的后方区域。但现实情况是,战帅在攻克四平之后,就将东野主力置于长春与沈阳之间,意图下一步围攻长春,并吸引沈阳方面的国军。】
汉朝,刘邦:“围城打援的法子啊,稳是相当的稳”。
刘邦还没说完,一旁的萧何接了句:“可这样一来,只会把敌人赶跑,却难以全歼”。
刘邦“是啊,这是个大问题,搞不好直接南北对峙了”。
【这种做法自然是令军委众人不高兴,毕竟这是年初就定下来的事情,结果却又如此,腰来腿不来,怎么得了嘛。】
【但战帅打仗素来以谨慎着称,他不敢直下锦州,是怕长春和沈阳的守军趁机出动切断他的退路,再加上锦州的范汉杰兵团足有15万之众,如果久攻不下,华北地区的傅作义势必会前来增援,到时候自己将腹背受敌。反观,只要将长春这一大坨敌人困住,卫立皇不会丢下他不管吧?】
“绕过长春沈阳,直取锦州”,李世民看了顿时一惊,“好大胆的策略啊”
程咬金:“不过这确实令人担心自己的后背是否安全,毕竟连着绕过去两座大城啊”。
李靖对此反而说道:“打锦州确实看着惊险,但先生肯定有自己的见解,或许他认定华北和沈阳的敌人压根就不会出来,都怕死,都选择友军有难,不动如山”。
众人闻言,纷纷表示认同,“应该是这么回事,他们都见识了哪位的战略眼光,史上独一份,这点肯定是不会看错的”。
【战帅的担忧和战术分析都是实实在在的,所以罗政委听后并没有急于反驳,虽然他本人更倾向于军委的决策,但在实际作战中依旧全力配合战帅,这就是我军和敌军在处理上下级问题上的根本不同。】
【反观国民党这边,他们也预料到了东北的战斗。面对复杂的东北战局,美国军事顾问建议撤出东北,退守华北。然而,常运输却有着自己的想法,他认为50万大军不战而退,国际上会怎么看他,到时候军心民心怎么办。】
天幕下。
明朝,朱元璋:“这家伙脸皮能防弹吧,打小鬼子的时候跑了,现在想起来要脸了?”
朱棣一旁点头附和:“就是就是,去外面看看那城墙是不是自己掉下了的脸皮吧,真能瞎说啊”。
民间,人们听到这家伙的言语,也是顿感这家伙真无耻啊,纷纷出言嘲讽道:“军心?民心?放心,放心,这都不会有的,都不会有的”。
唐朝。
李世民:“从局势上看,长春沈阳都成双方的饵了,双方都在用这里钓着对方,区别在于谁有实力,没实力去钓鱼,那就只会被拽下水”
长孙无忌:“这里前后就有对比了,一方是撤退果断,集中兵力收缩战线,一方是斤斤计较,顾前顾后的,这果军一点魄力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