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一个王爷都会有些什么东西呢?
总不能比她空间里从皇帝私库中拿出来的还要珍贵吧!!!
等日后顾南枝见着了,不得不感叹一句,果然还是她的想法不够大胆,君砚尘这个王爷有的珍稀的物件困在宫中的皇帝还真不一定有。
——————
第二日睡了个懒觉,到自然醒,顾南枝才起床,起床也就有人伺候穿衣,吃饭,
吃了早膳后,她精神也上来了,
来到厨房从木桶里抓起两粒米已经用手指就可碾碎,泡开了,
“李叔,周才,把咱家里的石磨支起来,磨米浆,”
“是,夫人”
“夏荷,怀卿来帮忙,”
“是,小姐,”
顾南枝指挥着大家又是磨石磨,又是烧火准备蒸米皮的,她今年自己做出来吃的这个做法,米皮也可以,
想要变成米线那就蒸出来切成细条,烘干就可成米线,一举两得,
至于之后小作坊就得换一种做法了,那个需要准备一点工具。
因为家里人多,顾南枝指挥着全都动了起来,所以后面就成了一遍在蒸一遍还在磨,
因为今天弄得少,倒也快速,等那边磨完这边也已经蒸出了许多,
“对,就是这样,切均匀一点,尽量每一细条都差不多粗细,”
“好的,小姐”
“切出来的散上点干粉,给抖散开,现在没有太阳就只能用烤干了,”
“好嘞”
全部都动了起来,一上午的时间就用来做顾南枝说的米线了,而且中午饭他们还是随便吃了点,
当然也品尝到了他们上午的劳动成果,
不是米线,而是刚刚蒸出锅的米皮,配上各种调料,还有顾南枝给炒的辣椒油,好吃极了。
“夫人,那米线何时才能吃上?”
顾南枝扫了一眼,看着他们碗中的米皮,这就叫吃着碗里瞧着锅里?
“哎呀,你们这是都被养刁了是吧,吃着碗里瞧着锅里 ,快了,快了,下午再辛苦烧烧火,烘干了就可以泡了煮来吃了,又是另一种不同的味道,”
几人憨笑,夫人很厉害总是能够研究出许多没见过的吃食,怎么能让他们不期待呢,
申时米线制作成功,虽然没有现代科技机器制作出来的光滑,圆溜,均匀,但是成功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这让她去哪搞机器........
“李叔,去请里正,和婶子两口子到家里来做客,”
“是,夫人,”
李管家出门去请人了,
而顾南枝也让夏荷把米线泡上了,同时也准备起了调料,这调料简单,和吃米皮的差不太多,
就是给弄了点肉配上,
虽然是去请人家过来,但是赵里正赵婶子二人来的时候也没有空手,
“南枝,”
“里正叔,婶子你们来了,快屋里请,”
“请你们过来,怎么还带东西呢,那多不好意思,夏荷泡茶,”
“是,小姐,”
“诶,这自己做的的东西,你们这段时间都在城里,也不见个人影,回来了,就带来给你们尝尝,”
“那就谢谢婶子了,”
“里正叔,婶子你们做,今天请你们过来是想让你们品尝一道美食的,你们等会儿我啊,”
“好好好,南枝,那婶子可就不客气了,”
“李叔,你来陪里正叔他们,”
知道君砚尘这人又不善沟通,而且坐在那不声不响的给人压力,顾南枝干脆都不让他陪了,还不如李管家和人聊得起来。
君砚尘也确实如此,让他在这坐着,他还不如跟随南南到厨房去,
他也确实跟着去了。
很快米线出锅,顾南枝给每个碗里都加上调料,码子,然后就可品尝了,
“好了,周才端上去吧,”
客厅里,大家都坐在桌子前,每个人面前都放了一碗新鲜出锅的米线,
“君小娘子,这是何物,看着一根一根的?”
“南枝,这就是你说的新的吃食吧,叫什么?跟面片似的,又不一样,”
“里正叔,婶子,这个叫米线,用大米做的,你们尝尝看,好不好吃,”
“大米做的?”
“大米还能做成这样?那不都是吃大米饭吗?”
“不同的吃法,不同的口感,这就是用大米加工做出来的,你们快尝尝,”
“好嘞,那我们就尝尝,这东西闻着就香,”
每个人都拿起了筷子把面前碗里的东西搅合搅合,然后就送了一筷子到口中,仔细品尝,
味道是很好的,至于那米线也很劲道......
他们也说不来其他的,总之就是一句话,
好吃,
“南枝,你这手艺做出来的东西都好吃,”
“是啊,君小娘子,这东西确实像你说的口感不一样,好吃......”
“好吃就行,好吃就行。”
顾南枝自己也吃了起来,这米线还是成功的嘛!
等大家都吃完了,夏荷收了碗筷,顾南枝也要开始谈正事了,
“里正叔,婶子,今天请你们过来,除了吃米线,还有一件事,那就是我准备在村里开个作坊,制作米线,然后拿出去销售......
这件事还需要里正叔个张罗张罗,划一块地让我们盖房子,然后婶子给推荐几个村里人干活实在的女子愿意到作坊干活的,我付工钱,男子能出得上力的到时候也需要几个......”
开......开作坊?
赵家两口子都惊讶了,这前脚才在城里开了酒楼,后脚就回村里开作坊?
“南枝,你说你要在村里开作坊?”
“对,在村里开,婶子,本来这作坊我是准备开在城里的,但是我想着我们从来到银狐村一直得银狐村的村民们照顾,
而且总归我们家在村里,也是离不开的,所以就想着开在村里,作坊的工人也从村里找......”
好人,好人啊,
这要是村里有了作坊,那可不就是让村里人有了赚钱机会了,
顾南枝,君砚尘这两口子已经成了他们村里的大恩人了,又会医术愿意给村里人看病,还不收钱,
开了酒楼还愿意收村里人的菜,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想着把菜种好,多种一点,这样能卖给他们酒楼换钱,
现在又愿意回村开作坊,让村里人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