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梁理了一下思绪,然后站起身来看了看在座的三人,随后说出自己的观点。
“我认为十九路军足够应对当前之局面,区区万人日寇,不可能攻下闸北,所以请wYZ放心。”
刘国梁说完就坐了下来,表情显得很轻松,这让在座三人很是惊讶。
“我知道你给他们支援了大批有经验的老兵和物资,但日军可是有战车和火力的巨大优势,这是我军比不了的。”
张治中对眼前的年轻人很是气愤,本来他是来请战的,结果这个愣头青在这里跟他唱反调。
听刘国梁这么一说,校长心里犯嘀咕了,要是十九路军真的扛住了日军进攻,那可没他中央军什么事儿了。
到时候不仅国府会被人骂娘,而他也会失去将十九路军调走的机会。
“你和日本人打过很多仗,你觉得他们和俄军比起来如何?”
蒋百里好像知道刘国梁的用意,于是他故意问一个和当前战局没有关系的问题。
“他俩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见面就是碾压。”
“日军碾压俄军?”
“错,是俄军碾压日军。”
刘国梁再次语出惊人,这次就连蒋百里也有些意外。
明明日俄战争是日军取得了胜利,明明五个月前日军才摧枯拉朽拿下东北,可现如今刘国梁却如此贬低日军,这不得不让人意外。
“国荣你为何如此轻视日军,他们如果很弱,那为什么我们却打的这么艰难,甚至不到半年丧失了东北大片领土?”
张治中不得不对眼前这个年轻人重新认识一遍,因为他的言论总是出人意料。
“我可没有乱说,请问一下将军两国交战什么是决定因素?”
刘国梁对张治中印象不错,所以他愿意耐心和对方解释。
“那当然是国力,不过士兵的素质也很重要。”
“将军说的很对,据我所知1932年苏联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两百五十亿美元左右,而日本只有不到一百亿。”
刘国梁拿出了一根烟,叼在嘴里然后看了看校长,显然他不敢点燃。
“竟有如此大的差距?”
刘国梁的言论让校长也感觉震惊。
“可就算你说的是对的,那为什么1905年俄军会战败?”
蒋百里对这个很感兴趣,他立马有了精神,然后盯着刘国梁问道。
“那一战俄军之所以战败最大的因素是后勤,其次是用人不当,沙皇用错了指挥官。”
“你是指西伯利亚铁路没有修通,俄军后勤跟不上。”
“是的,这使得俄军在火力和物资补给上远远比不上日军,而且日军为了打赢这一仗基本是倾尽了国力,而俄军只是损失了远东军团。”
刘国梁分析的头头是道,甚至就连蒋百里也开始频频点头。
在讨论世界局势的时候他有着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理解的就更快一些。
“那这么说奉军和毛子那一战打不过就在情理之中了。”
校长似乎也有些理解了,他摸着下巴思索着说道。
“校长,你要明白,俄国自古以来就是陆权国家,而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一直是海权国家,随着两国国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两国之间的陆军战斗力肯定会形成天壤之别。”
“据我所知,日本每年的军费都是海军拿大头,至少占比六成以上,这一套数据对比下来我说是碾压那是一点都不过分。”
刘国梁最后总结说道。
“你在海外长大,看来对世界列强的了解还是很深入的,哎!不过,不管是毛子还是日本都不是我们国家目前能对付的。”
校长先夸赞了刘国梁一凡,然后起身叹了一口气说道。
“wYZ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希望你能笑纳。”
刘国梁见时机成熟,然后拿出一份文件递给校长。
“这是?”
“这是青霉素的一成收益,我将他赠送给您。”
“青霉素?我好像听说过,这玩意老值钱了,不过提纯是个大问题。”
蒋百里首先反应过来说道。
“价值几何?”
校长翻阅了一下合同说道。
“一成的话正常每年至少可以拿一百万美元的收益。”
刘国梁伸出一个手指说道。
“一百万美元!”
在场众人都震惊了。
“没错,辉瑞公司的代表已经在来的路上了,如果没问题,可以让他们来这里签合同。”
刘国梁上午就已经接到了安德森打来的电话,他根本没回美国,只是将他给的资料发了回去。
没想到不到五天时间,公司就已经确定买下这份专利,并且通知安德森一定要尽快达成合作协议。
刘国梁为了以防万一,所以将张家和校长都拉了进来,毕竟这可是每年几百万美元收益的分红,要是没有可靠的靠山,他怕美国佬到后面赖账。
另外就是将一成分红给校长,给他一些甜头,以此增进俩人之间的关系,当然这里面也有买官的意思。
“很好,我果然没看错你,这笔巨款我肯定不会据为己有,这毕竟是给国家的,以后每年的分红我会一分不落花在国民身上。”
说的比唱的都好听,民国四大家族,那可是趴在中国老百姓身上的四个大蚂蝗,吸尽万千百姓的鲜血,甚至是敲骨吸髓。
不过刘国梁只能陪笑还要一边拍马屁,毕竟抗战这十四年还需要大家团结一心一致对外,其他的都是次要考虑的。
“wYZ说的哪里话,这本来就是赠送给您的,至于您怎么处理,我没有意见。”
马屁一个接一个,弄的旁边的张治中和蒋百里都尴尬笑了起来。
本来是谈战局的,现在好了有钱赚,校长也没心思再听了,现在他一心想着让美国辉瑞公司的代表过来签合同。
同时他又打起了国际支持这张牌,在辉瑞公司代表来的路上,他还通知美国驻h公使特拉斯勒.约翰逊来府邸。
他想利用美国资本家向美国政府施压,以此来达到让列强出面调停的目的。
下午,张治中和蒋百里识趣先离开了,正厅只剩下校长和刘国梁在和一帮美国人谈判。
谈判没什么大问题双方都很配合,都想快速达成协议,但在最终签合同的时候,校长提出了政治诉求。
最终安德森和特拉斯勒在憩庐外的花园讨论了一个多小时,最终貌似达成了口头协议。
具体结果,要等特拉斯勒回去向国内汇报,安德森当场表示,辉瑞公司会联合国内财团向国会提出诉求,基本上没什么大问题。
校长对此很满意,但刘国梁知道这是美国人忽悠他的,不过他本来就没指望国际调停,所以也没有当面揭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