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的时间赶巧,刚好读完高中,也是陈蜜蜜和尉锦泽商量了有意控制的结果。
原本乐乐觉得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简单了,他提过好几次要跳级。
但陈蜜蜜知道未来的走向,也怕乐乐过早参加工作吃生活的苦,还会忘记了学过的知识,直接给否决了。
陈蜜蜜在两年前就开始为高考做起了准备,并强硬要求尉锦泽跟着乐乐一起学习。
更是找来初中的课本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教尉锦泽,力图抓他的学习。
尉锦泽不打算考,兴致淡定且很敷衍,还是陈蜜蜜说。
“我想要你和我一起考试,一起读书嘛。”
轻飘飘一句话就让尉锦泽所有拒绝的话戛然而止,一门心思和陈蜜蜜、乐乐一起备战高考。
其它还好,尉锦泽一直很刻苦努力,但是可能是他的起点晚了,导致他偏科,外语学不会。
就会说一些简单的招呼用语,单词记得住,不过是哑巴英语。
让陈蜜蜜感到欣慰的是,第一年的外语不是必考项。
尉锦泽经过两年的学习,能大致估算出他的知识水平。
要多厉害也不见得,但是参加第一年的高考,问题不大,至少能拿个文凭。
学习之余,她让尉锦泽去废品站找张大爷弄了七套高考资料,几人在家里面提前学习。
同事寄了一套资料去军队给陈子嘉他们,虽然老哥用不上,但是嫂子有可能会参加。
高考一恢复,陈蜜蜜就分了一套资料给丁珠,一套给东方大队的知青们。
最后一套给沈以牧,倒不是她不记仇。
主要是沈家栋这几年都有给他们家帮助,沈以牧也让他养的那个小姑娘三不逢时送东西来家里。
再如何,也要象征性的给他一套,反正资料他们刚好多出一套,给他就给他了,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
现在高考资料特别抢手,因为所有人在兴奋、激动过后陆陆续续发现,高考恢复后的第一场考试就在两个月后。
时间紧迫,任务重,大家都没心思上班、做工,一致翘班去屏兴县买书。
书店挤满了人,就连废品站与书有关的都被翻了个底朝天,反正各种能找到学习资料的地方都堵满了人。
学习资料更是炒到了上百块,而且价格还在飞速上涨,就这供不应求。
有人欢喜有人愁,最愁的是那些已经毕业很多年,下乡插队将青春蹉跎在漫天黄土里的老知青们。
他们脱离书本太多年了,现在想要在短短两个月之内重新把遥远的知识全捡起来
难!太难了!
不仅仅是重新复习难,更令人绝望的是,他们连复习的资料都抢不到。
这段备考的时间里,整个尉家的气氛都变得凝重起来,
全家十一个人,三个人报名参加了高考。
最后两个月,为了备战高考,陈蜜蜜给报社寄了信,通知写稿暂停,尉锦泽也辞退了大队长和宏升公社的职务。
家里没有给大幺、二幺、三幺、幺幺提前交代,但是四个五岁的小家伙都从大人们的反应中看出了爸爸妈妈和大哥在努力学习,不能打扰他们。
平时蹦蹦跳跳的几个孩子连走路都踮起脚尖轻手轻脚,害怕发出太大的动静影响在复习的爸爸妈妈和大哥。
这可美了二幺,天天跑去河里玩,整天不着家。
还得是尉锦泽提前交代了村民们在河边帮忙看顾着二幺,不然二幺是出不了门的。
大幺、三幺和幺幺抱着心爱的收音机去楼上听广播,一天听到晚。
尉母和陈母则是挑起了家里的全部家务活,即便陈蜜蜜他们三个在饭前抱个碗的小事,都被她们两个虎着脸赶走了。
家里两位母上大人态度坚决,陈蜜蜜三人只得无奈的当起了学习的机器,只要学不死就使劲学。
他们不仅是为了自己学习,还肩负了尉父等四个老人的殷切希望,所以一定要考出个好成绩出来才行。
两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对普通人来说也许很漫长。
但对于想要参加高考的百万考生来说,却是那么短暂,仿佛一眨眼一天的时间就荒废了。
许多人还没有作好准备,十二月七号的高考如约而至。
陈蜜蜜和尉锦泽他们是在考试的前一周拿到了准考证,准考证是一张方形的白纸。
上面清晰的写了他们每个人的考场地点、班级和座位号,还有每场考试的时间安排。
陈蜜蜜和乐乐的考场被分到了屏兴县初中,尉锦泽的考场分到了高中,两所学校都离得不远,走路十来分钟的路程。
为了考试当天方便,尉锦泽早早去招待所预定了房间。
避免考试当天走错考场,陈蜜蜜提议提前两天去考场踩点。
丁珠的考场就在东方大队的小学,因此两人没有约一起看考场。
到了县城,初中和高中不同路, 跨脚走向中学的那条路,陈蜜蜜决定让孩子来选择,向四个孩子发出邀请。
“大幺、二幺、三幺、幺幺,你们要不要先陪妈妈去初中看考场呀?
那成想四个小家伙把他们身上背着的小包包一挎,站到他们爸爸身边去了。
陈蜜蜜,“……。”
扎心了,老铁。
大幺仰着脑袋回答,“妈妈,我们昨天已经答应爸爸要先去看他的考场啦!”
陈蜜蜜心塞,感情邀请这几个小家伙还得提前预约门票才行呢。
她假装伤心的看着四个崽子,一脸的欲哭无泪。
三幺立马跑过来抱住妈妈的腿,“对不起妈妈,我们先去爸爸的考场,再去妈妈和大哥的考场嘛。“
“爸爸说带我们去高中看完他的考场,就带我们去中学,看完妈妈和大哥的考场就带我们去国营饭店吃嘎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