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被春兰交到了长乐手里。
看完信,长乐挥挥手,让春兰退下,她自己则找到长孙,跟她说要出宫。
“你说秋儿找你,让你过府一叙?”长孙很意外。杨秋儿长孙见过,而且很熟悉,很看中。
“去吧,现在去李家庄会很晚,就宿在李家庄吧,只是有一点,为安全考虑,多带护卫。”
女儿长乐看上李勉,自己也中意,只是碍于杨秋儿,正愁不知该如何破局,或许这是个机会。
得到母后应允,长乐很开心。
当即告别母后,带上侍卫宫女,随着春兰出宫。
这边刚一出宫,那边李二很快便得到消息。
李二从御书房出来,找上长孙。
“长乐夜不归宿,你放心?”
“不放心怎么,还以为女儿还小呢,要换到我那时候,已经嫁与你,成婚了。”
长孙无垢十四岁,便嫁于李二,很快便生了李承乾。如今长乐,已过十六,要不是两人不想女儿那么快离宫,早觅驸马成婚了。
为此,长孙还动过,让侄子长孙冲娶长乐,只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加上李勉的出现,才熄了心思。
为这件事,长孙和哥哥长孙无忌,还闹了别扭。
对这些事,李二知道,不知觉,气势弱了几分。
“那也不能夜不归宿啊,万一被传出去,长乐的名声不就毁了吗。”
“我当然知道,这不是李勉不在李家庄,进长安了吗。现在李家庄里只有杨秋儿在,我才同意的。”
古代名节极为重要,更遑论一国公主,而且还是长公主,她的颜面代表的是皇家脸面。
李二愣了愣,这才想起,李勉因为自己召见,已进长安来了。
“朕只是觉得,长乐配给李勉,亏了。”
女儿奴李二,明知不对,依旧对李勉好感不了。
“不行,要是长乐与李勉在一起,朕决不能让李勉这么容易。”
李二在心里,开始计较开,拿什么作为条件,来要胁李勉。
浑然忘了,是女儿长乐喜欢的李勉,而非李勉追求的长乐。
长孙知道李二在打主意,懒得多说。
“幸好李勉遇到事,来不及与杨秋儿成婚,要不然女儿还不知道怎么想呢。”
按理,如今的李勉,应该早与杨秋儿成婚了。阴差阳错,一直到现在未完婚,才给了长乐机会。
两夫妻聊了会,公务繁忙的李二,离开勤政殿,回御书房处理奏折。
……
“嘚,嘚,嘚……”
急骤而又富有节奏的马蹄声,打破了此时长安城的宁静,一匹快马,挂着红翎,进长安了。
“快让开,这是八百里加急的信使。”
看清骑士真面目,长安居民纷纷让路,让骑士通过。
“这又是哪要打仗了?这才安定多久,边疆又有人搞事了!”
“谁要犯我大唐,直接打死,看他们还敢不敢犯边,真是牛皮一样,让人气愤。”
“乱点好啊,大丈夫建功立业,就在今朝。”
“我巍巍大唐,岂能让里魅魍魉染指,直接冲出去,杀他们个片甲不留。”
“我们关中人,何惧一战,大不了马革裹尸还,那也是荣耀。”
大唐开国没多久,武德依然充沛,知道可能起了战事,不但不惧怕,反生欢喜。
随着大唐日益安定富足,皇帝已很少封爵。回到了之前非军功不可轻授的年代。
想要进步,爵位只能马上取。
而大唐,不缺想进步的人。
御书房门口,马大伴急步走进回禀,“陛下,有八百里加急。”
李二心中吃惊,脸色铁青沉声道:“承上来。”
不一会儿,一名衣衫破旧的信使,被侍卫搀扶进了御书房。
马大伴从信使手中接过堂报,检查完封条,发现无人动过,双手呈上给李二。
李二检查过后,取过御桌上,特制的工具,剪断封条,取出信纸。
一目十行,从纸上扫过。
李二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该死,怎么会这样,为何老天如此薄待我大唐子民!”
此时信使已被人搀扶下去,自有人安排休息跟吃食。
“去,宣李勉、无忌,魏征、玄龄、李靖、如晦几人进宫见朕,立刻马上。”
得到消息的长孙,满脸惊容地从侧门进入御书房。
“二郎,我听宫人说,有八百里加急信使进宫,出什么事了?”
李二见是长孙,脸色稍霁,把手中奏报塞入她怀里,“河南报说出现天花瘟疫。”
天花二字一出,长孙脸色煞白。
长孙顾不上后宫不得干政,一目十行看完奏报。
“不急,还有救。对了,二郎,李勉不是说,已研制出控制天花的神药吗,这不正好可以派他去。”
一语惊醒梦中人。
李二突闻消息,竟没长孙想得多。
“对呀,还有李勉和孙道长研制出的,克制天花的药,这次正好可以施行下去,消灭天花。”
“具体的,等李勉来了,看他如何说。”
此时的长孙,脸色已不那么灰白。
见李二召集了群臣,微微躬身后离开了御书房。
受宫人通报,急召进宫。
长孙无忌几人,不敢怠慢,迅速整好衣冠,进宫面圣。
县男府邸里,刚到长安的李勉,也得宫人通知,当下心生惊疑地准备进宫。
直觉告诉他,李二如此,显然是出事了。
大唐内部反叛可能性很小,很大可能出事的是边关。
难道草原又叩边了?
可是犯边之事,李二为何要叫自己?
自己只是县男,又不管军事。
如真有犯边发生,自有兵部负责。
想不明白的李勉,唤人拿来朝服,更衣进宫。
李勉县男府,离宫最远,也是最后一个到达。
到时,长孙无忌几人,已经聚在了御书房里。
“臣李勉,参见陛下,陛下万安。”
“起来吧,今日紧急唤你们来,是有件事需要各位协商出个办法来,而且要尽快。”
“这是河南传回的奏报,你们相互传阅下吧,等你们看完,我们再议。”
首先收到奏报的,是杜如晦,再接着是房玄龄。
李勉站在最后,好奇看向那封信纸。
对其中的内容,李勉好奇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