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过于挑剔,实在是难。”不是悠然不想做,挣钱不怕麻烦。
但是马上实施,那确实不现实。
“这倒也是。有什么其他办法吗?”钱掌柜不死心。
“现在就开始着手,我们也可以试试,嫰点的麻鸭。”
“好,鸭子的事情包在我身上。”刘管事打算去其他镇找鸭子。
“钱掌柜,要不这鸭子咱们别外整,别放到云水谣了,它完全可以做成个品牌。或者云水谣旗下也可以。”
悠然还是觉得,这酱板鸭更适合当零食。
像鸭货一样。
“好,我先告知东家。对了莫姑娘,这,能不能送我一只鸭子?”
“当然可以!”悠然觉得这真没什么大问题,毕竟鸭子都是他们带给自己的。
而且她猜,钱掌柜有途径送去给东家。
开另一个店,和烧烤摊又有些不一样,毕竟这个酱板鸭是她这边制作的,云水谣这边完全不参与。
按正常情况来说,给云水谣冠名,悠然是吃亏的。
但是对悠然来说,她需要云水谣背书。
背靠大树,能省掉许多麻烦。
就看看最后要怎么谈,如果条件太苛刻,悠然也可以选择放弃。
她也不想因为这酱板鸭,失去一位盟友。
*
关于这个问题,她请教了靖南山和白姨。
白姨的信悠然早收到了,却迟迟不见靖南山回信。
想来是什么事情耽搁了。
白姨同意与她一起卖香皂。只是她说自己并不擅长经营,不知道能不能再拉一个朋友加盟。
悠然求之不得。
当即回信,并在第二天拉了一箱香皂,让镖局的人帮忙送往上京。
下学回到家的靖南山,这才收到信。
“母妃,你是说你打算做什么买卖?”靖南山以为自己听错了。
他这位跳脱的娘亲,怎么会想要做生意!
“南山,我知道你不相信母妃,但是母妃这次是认真的。”
“您,看起来确实很认真。”但是真的是没有一点经验。
“您打算做什么买卖?”靖南山决定还是问清楚,省得自己这娘亲让人给卖了还帮着数钱。
“我打算和你白姨卖香皂。你觉得怎么样,你还记得香皂吗?就是那个……”
“停,母妃,儿子记得。”靖南山有些头疼。
香皂肯定是会大卖的,前提是,随便一个人都能大卖,但是他娘亲可能不会剩利润。
“记得就好!这生意稳赚不赔。”苏锦宁眼里都是星星。
不缺钱是一回事,自己能挣钱是另一回事。
“母妃,这个事情当然可以做,但是要从长计议。”
“母妃这边有个铺子空着,放去那边卖就成。”苏锦宁信誓旦旦。
靖王爷:“……”
“母妃,不如这样,你先出个简单的规划书,孩儿帮你看看,如何?让你赚大钱!”
“什么书?”赚大钱让苏锦宁声音都小了许多。
“就是你打算在哪里卖,在哪里投入多少钱,大家能挣多少钱。比如一块香皂成本是多少,你打算卖多少钱?差价你要付人工,铺面,运输费用等等,最后,到你和合伙人手里还有多少钱?”靖南山不厌其烦。
一顿输出,苏锦宁冷静了不少。
靖南山觉得 莫悠然应该感谢他!
欠着吧。
直到他仔细看了手中的信,钱掌柜已经和他说过酱板鸭的事。
这件事,就依她吧。
随便莫悠然怎么折腾,他也能兜底。
当即给钱掌柜回信,只是这悠然的回信,再等等。
而这边的莫悠然,觉得不管这次云水谣如何决定,她会去做这个事情 ,并且马上着手准备。
鸭苗现在还是好找的,只是够老的母鸭少了些。
反正家里也养鸭子,多养一批也不会怎么样。
而且她也可以让村里人帮忙养。
高价收购老母麻鸭的告示刚贴出去,就有不少人上门问悠然情况。
这麻鸭居然能卖那么贵?要知道这麻鸭吃得比普通鸭子要少。
得知悠然家会长期收鸭子后,大家安心结伴去镇上买鸭苗。
远水解不了近火。
悠然自有办法!
水生被一只酱板鸭收买了,神识兔子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养麻鸭再合适不过。
鸭子居然可以做成这般!和烤鸭相比,水生更喜欢这酱板鸭,再配一点酒就更好了!
悠然家的鸭苗供应商是大堂姐婆家,量太大他们也需要准备一个月的时间。
这个时间,正好!悠然又多租了一点地,搭建新鸭舍。
村里有几户人家也开始在江边租地,准备养鸭。
还有些人家里有池塘,就在鱼池边上养着。
村里公共收益也越存越多。
*
村里扫盲工作持续进行,只是准备开学,工作要减缓下来。
话说这扫盲,这次最大的刺头就是莫五爷家。
在钰光去家里上课的时候,他终于明白凯生为何千百个不愿意。
阿浩和阿云那样子,他早该猜到家里什么样了,只是他心存侥幸。
上梁不正下梁歪。
朽木不可雕也!
偏偏,还没办法让其他人来帮忙,这活谁愿意干啊?
要不,他和阿旭阿路他们商量一下,阿宗这一家,盲着吧!
回家的路上,钰光回想起刚才在家里上课的情形,越想越气。
他第一次对自己选择回村这个决定,有一丝动摇。
当初没回来,通过阿旭的信,知道一些家里的情况,但始终没有亲眼目睹亲自体会那么触目惊心。
阿路他们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
不对,他是大哥,他怎么可以这样?
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他躲在镇上,家里的情况也是一样的!
他装假不知道,这本身就是助纣为虐。
当他得知阿路他们要分家的时候,他心里不是没有抱怨。
只是当时娘和阿宗居然联系外个卖掉两个侄女,这他是接受不了,但是阿路他们分家后,自己家也被分了出来。
分家对阿玉他们来说,是求之不得的。
可是自己当初读书,花光家里的积蓄,直到自己成家,也没有帮到家里多少,这一点,他心里有愧。
不行,他下午再去一趟!
他就不信了!
一节课不行,就上十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