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此言一出,在场的所有人顿时都沉吟起来。
本来他们还以为,黛玉是想用直接提高商贾社会地位的方法,促使他们自愿捐钱捐物、救济灾民。
这等于一下子掀翻了自古有之的士农工商的等级制度,可想而知,会受到怎样的阻力。
可听黛玉后面这几句话的意思,其实并没有那么激进,反而有点空手套白狼的意思。
皇帝的御笔亲书,说起来当然珍贵无比,但其实压根就不需要花太多的成本,也不会带给人实打实的好处。
就说这京城里的勋贵之家,谁家里没藏着几份御笔亲书了?
别说当今圣上的,就连太上皇的御笔,甚至再往前几代皇帝的御笔,也有底蕴深厚的世家能够翻找出来。
别的不说,就光是每到年节之时,皇帝就会亲手书写几十个福字,分别赐给受宠幸的臣子。
所以在权贵圈子里,御笔亲书这玩意说起来珍贵,但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基本上家家都有。
可是对于那些社会地位处于底层的商贾来说,能跟皇家扯上一丁点关系,那都是祖坟冒青烟的好事。
否则薛家怎么能仅仅凭着一个皇商的名头,就能够跻身于金陵四大世家之一,在地方上耀武扬威、称王称霸的?
这还只不过是在内务府挂了个号,每年能够拿到一部分宫里的订单罢了,虽然未必能有多大的利润,但至少名头唬人,在跟同行竞争的时候只要抬出皇商的名头,自然而然的就能压下对方的气焰,也更方便结交权贵。
但若是哪家商贾能够直接得到了皇帝的亲口嘉许,并且赐下御笔亲书的匾额,那就是更不得了的事情了,就连皇商的名头恐怕也要靠边站。
后者只是跟皇家的奴才搭上了线,前者却是直接入了皇帝的眼,孰轻孰重,一眼就能看出来。
所以虽然只是轻飘飘的一张御笔手书,那也是不折不扣的御赐之物,可以当做传家宝供起来的,对于社会地位低下的商贾们来说,绝对是值得花金山银海去交换的东西。
别说只是让他们捐钱捐物救济灾民了,就算要他们拿出一半的身家,估计也有的是人愿意。
想到这里,中年男子的眼睛不禁一亮,不由自主的请黛玉再多说几句。
三春等人也被黛玉的话启发了思维,开动了脑筋,兴致勃勃的在旁边出谋划策。
一时间你一言我一语,还真想出了不少好主意。
比如说可以把所有捐钱捐物救济灾民的人记录在册、公告天下,对于那些试图扬名的人来说,这就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好机会。
别说商贾愿意砸真金白银给自己扬名了,就连满朝文武,也有可能被逼着行动起来。
毕竟捐赠的名册是要公布天下的,到时候满朝同僚里,别人都捐了,不管捐多捐少,至少榜上有名,其他的官员愿意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却一毛不拔吗?
人的脸,树的皮,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糊弄糊弄也就过去了。
可一旦被朝廷将捐赠的名单宣扬出去,缺席名单的人自然经不起有心人的推敲。
实在是家境贫寒、两袖清风的人也就罢了,不过黛玉相信,越是这样的人,越是不可能一毛不拔,多少都会尽点微薄之力。
而若是那些平日里穷奢极欲的官员,到最后公布的名单里却榜上无名,知道其家境的百姓能够不指指点点吗?
就算百姓不敢明着指责,私底下议论纷纷,也是免不了的。
再说官场上谁还没有几个宿敌?
这么明显的小辫子一下子递了出来,那些政敌岂能放过,还不趁着这个机会大肆攻击一番?
到时候岂不是因小失大,只因为舍不得些许财物,却让自己陷入窘境。
黛玉等人还建议,除了公告天下之外,甚至还可以直接在京城外立一座石碑,将所有的捐赠名单篆刻留念,那影响力就可以进一步的发酵,不仅让所有在名单上的人扬名一时,甚至还能传到后世,必然会让更多的人有动力捐赠财物。
至于之前所说的御笔亲书,自然也不是每一个捐赠的人都能拿到的。
黛玉的想法是,只有捐赠财物的价值达到前三名的人,才有这样的殊荣。
甚至皇家还可以给出一些额外的奖励,比如在御笔手书之外,还允许这三家从子孙后代中各自挑选一人,或者入国子监读书,或者有资格参加科举之类的。
这两条一叠加,绝对会激发起那些豪商巨贾的无限热情。
御笔手书,能够让他们在今后的经商之道上多了一个保命符,有了这样的倚仗,面对地方上的各级官吏的时候,也不需要再卑躬屈膝、阿谀奉承,谈判时更多了几分筹码。
而能够让子孙后代参加科举,这更是许多商贾求之不得的事情,毕竟这才是实现整个家族阶级跨越和提升的捷径。
否则再有钱的商贾,在官吏面前也仍然要恭恭敬敬,时不时的拿出真金白银去孝敬、去上下打点,不走运的话随时会变成砧板上的肥肉,被有权有势的人生吞活剥。
只有通过科举跻身官场,才算是多了些自保的底气。
偏偏商人的后代是不允许参加科举的,所以若是能通过救济灾民得到科举的机会,绝对有许多豪商愿意为此一掷千金。
这种种想法,乍一听之下,有些天马行空,脑洞简直突破天际,然而仔细想想,却有相当高的可行性。
甚至若是把自己带入朝堂百官或是豪商巨贾的身份,若是朝廷真的定下这样的赈灾之策,还真的会免不了心动,甚至愿意拿出万贯家财搏上一搏。
因此越是听黛玉和三春等人继续讨论,那中年男子的眼睛就越是闪闪发亮,最后终于忍不住拍手称赞道:“好,真是好计策!想不到你们几个小小的女娃儿,竟然能有如此的真知灼见,我还真是不虚此行啊。”
惜春吐了吐舌头道:“我们也只能纸上谈兵罢了。毕竟人微言轻,又如何能上达天听?”
中年男子微笑道:“那也未必。”
说着,便向众人轻轻点了点头,随后也不多言,便即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