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前朝诸事,最精彩纷乱不过永嘉年间。
民间有传,若无永嘉,祁朝便无此后一百五十年。今儿个咱要说的,就是那永嘉年间的二三事。
这永嘉帝啊,本不该称帝,他老子昭武皇帝驾崩后,该是永嘉帝之兄,时太子原齐王登基,谁知那太子竟在登基前一晚,死在了女人肚皮上!
咱在这儿插一嘴,这齐王之死,向来众说纷纭,一说比一说不着调,都是老百姓胡乱猜的,里头的水,深得很哟!
昭武皇帝活得久,后宫又充实,一共生了十六个儿子,其中五个儿子都能力出众。永嘉帝排第九,他老子驾崩时他才刚及冠,这前二十岁日日打马游街、遛猫逗狗,按理说,这皇位是无论如何都落不到他头上的。
怪就怪昭武皇帝五六十了还迟迟不立储君,上头五个儿子那是争得头破血流、手足相残啊!
一直到五个都争没了四个,就剩个齐王,昭武皇帝才立了储君,也就是这,直接给永嘉年间的混乱埋了祸根!
咱这永嘉帝的风流名头,想必在座大伙儿都或多或少听过吧?
一直到现在,那些名妓,都还口口相传他的风流韵事呢!
但咱今天要讲的,偏偏就不是这永嘉帝,反倒是永嘉帝的好友、前朝镇国大将军——张起灵。
张起灵,这名字听着怪吧,诶,人家其实原名不叫张起灵,叫张晏川,字起灵。那为什么要起个这种晦气字呢?还得是因为这位镇国大将军的八字。
这张起灵一出生啊,张府一个精通命理的谋士就给他算了一卦,说他这人煞气太重,一生多与死人打交道,所以要取字为起灵,化一化身上的煞气,免得年少早夭。
当时张府也亏得听了那谋士的话,后来确实证明,这谋士是真有点本事。
张起灵的父亲,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吧,诶对,就是昭武年间的兵部尚书。这都做官做到兵部尚书了,肯定跟皇帝关系相当不错了,属于皇帝近臣,也因为这个,张起灵从小就认识永嘉帝,他俩那是打小的兄弟情。
不过所谓定安四爷,咱们也别忘了另外两个人——御史大夫之子,林云智、林致之,和吏部侍郎之子,傅景钟、傅光乐(yue)。
就这四个,从小形影不离。
要说定安四爷,那这逸闻趣事可就多了去了,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毕竟是当时定安贵女们都伸长了脖子想嫁的人物——
永嘉帝,无需多言,性格最潇洒多情,论背景、论性情,那都是第一等风流人物;
张起灵,人称定安着名石头,可见其冷漠寡言;
林致之,语不惊人死不休,不讲长袖善舞,冷面独断第一;
傅光乐,最是性格温和,风光霁月十分。
偏偏就是这么完全不同的四个人,就跟从小拜过把子似的,联袂搅动起永嘉十几年风云。
什么?你问为啥其他三位都成家了,就张起灵一辈子没成家?
害,我不都说了么,这张起灵啊,乃是定安着名石头。
关于这个,我就再跟各位看官讲个故事吧。
说是在昭武年间的一次春日宴上,一定安贵女看上了张起灵,就让自家兄长去问张起灵有没有娶亲的打算,喜欢什么样的姑娘。这位姑娘的兄长呢,跟张起灵不熟,但他跟傅光乐熟悉啊,于是就拜托傅光乐帮家妹问问。
傅光乐也一一帮那姑娘问了,果不其然就被张起灵拒绝了。
这傅光乐一想,人姑娘长得眉清目秀,家世也相当不俗,总得给个理由吧,于是又问张起灵,你们猜,那张起灵说了什么?
他竟然说,自己已经心有所属了。
这可把几人都吓了一跳,毕竟一天到晚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也没见这着名石头对哪位姑娘多加关注呀!
这下几人都来兴趣了,永嘉帝赶紧追问张起灵心悦哪家姑娘,他找昭武皇帝帮忙赐婚。
谁知那张起灵居然答——那姑娘在梦里!
你说这好笑不好笑?
后来心悦张起灵的姑娘是彻底伤了心,认为张起灵是在敷衍自己,第二年就找个人嫁了。
好了说回正题,永嘉帝登基后前两年,可以说是步步掣肘,就是个傀儡皇帝,直到他的三个好兄弟逐渐在朝廷站稳了脚跟,他才掌握了部分权柄,勉强算是坐稳了皇位。
但前朝当时实属沉疴已久,朝廷腐败、军队乏力、大臣结党营私、欺上瞒下,一派气数已尽之象,龙椅岂是一时坐稳就能算了的?
永嘉八年,大旱紧接大水,民不聊生,朝廷东西两派趁着赈灾大肆敛财、中饱私囊,时任户部侍郎的傅光乐感民生多艰,发誓要打尽蛀虫,终于费尽心力搜集到部分关键罪证,连夜密报紫微殿。
孰料只傅府至紫微殿如此距离,密报竟也被内奸截取,次日朝廷哗然,东西两派联合向上施压,在林致之、张起灵、永嘉帝力保下,傅光乐才免去杀身之祸。
但为了稳住前朝局势,永嘉帝不得不妥协,贬傅光乐为应县县令,至此远离京城。说到这儿,各位可知这应县在哪?
要我说,永嘉帝为了自己这好友可谓是费尽苦心。应县乃前朝中线最南县,虽说环境艰苦,但唯独不受东西两派挟制,永嘉帝此举,是为保全啊。
自古以来,官员流放或贬职离京,特别是傅光乐这种情况,最易半路出现变故,是以咱这镇国大将军、时任兵部库部主事的张起灵就自请“押送”傅光乐前往应县。
听见这话,东西两派这些老狐狸肯定不乐意啊!心说你武状元张起灵跟傅光乐的关系定安谁人不知、哪个不晓啊?你那是押送么?你那分明是护送罢!有你护送,那我们还刺杀个屁啊!
东西两派的步步紧逼那是彻底惹恼了永嘉帝,一向以温和着称的皇帝竟然当朝怒喝——“卿等若不欲张爱卿押送傅光乐,亦可,但勿怪朕以大卫为注,尽曝尔之龌龊于世!”
东西两派一听,这还得了,为了个傅光乐,皇帝竟然连皇位都不想要了,他们自己那些破事,可千万不能被皇帝小儿拿到明面上来说啊!这皇帝小儿确实没什么权力,但要真是逼急了,谁也不好受,还是算了吧。
就此,这事儿才勉强算完。
当然了,傅光乐在前往应县的路上,确实也遭到多次暗杀,但都一一被张起灵化解了,此后武状元的名头是彻底响彻朝廷上下。
然而世事无常,命运多舛,傅光乐虽身处江湖之远,但日日心忧其君,加之应县条件艰苦、公务繁多——永嘉十二年,定安风光霁月之最,殁。
唉,真实乃草际鸣蛩、惊落梧桐啊。1
只可惜傅光乐生有友人相送,死却难回故土。
你问为什么永嘉帝不让张起灵接他尸骨回京?
答案很简单,傅光乐被贬后才不过一年,这武状元就被东西两派给挤兑到边疆去了!
虽说给了他个骁骑参领的名头,可就大卫当时那军队实力,跟让人到前线送死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他会被挤兑?
害,还不是因为他老爹年初时突发恶疾,不得不辞去兵部尚书一职,这没人保他了,可不就被挤兑走了嘛。
是,按理说,这老爹生病,儿子不该外派,可你也不看看,这东西两派的老东西是讲理讲情的人么?永嘉帝都被逼成什么样了?就那种情况,他能保证大卫江山不易主就算有本事了!
再就是,张起灵他老爹为何突发恶疾,野史上那也是猜测颇多,有说下毒的、有说溺水的、有说受伤的,总之这事儿肯定没那么简单就对了!
现在人一提到张起灵,都是战神、威风凛凛云云,唉,却不见他一生之苦哟!
永嘉十二年,亲兄弟似的人走了,自己却远在边疆无法送葬、收尸;
永嘉十三年,老爹病情垂危,永嘉帝倾整个太医院之力也只争取了半月时间,屡次令他回京,却屡次受阻,张起灵权衡再三,最终也只是上书婉拒了皇帝的好意——
“今外寇侵扰,边疆告急,臣不忍使边民复受烽烟之苦,恳请陛下恩准。并祈陛下代臣告父,儿不孝,殁后必亲向父前请罪。”;
永嘉十四年,大旱,国库严重亏空,张起灵被迫带兵掘墓以充军饷。次日朝廷震动,趁机弹劾上书,奏折像雪花一样送进紫微殿。永嘉帝联合东派向西派发难,张起灵因此逃过一劫。
永嘉十六年,时任京兆尹的林致之半夜入京与帝密谈,遇刺,护驾身亡,皇帝震怒。此次密谈,东西两派罪证已经收集完全。张起灵在边关经营多年,永嘉帝也因此彻底握稳兵权。
次日早朝,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漂杵;
永嘉十七年冬,边疆大雪纷飞。趁大卫国库空虚、朝廷人才凋零、军队号令无力,外敌大举来犯。
张起灵临危受命,传诏的同时永嘉帝立刻修书一封,表明与大卫共存亡,让张起灵全权指挥、放开手脚打仗。
张起灵回信:
“在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之前,应是——”
“兵卒陷沙场,将帅镇远疆。”
永嘉十八年末,镇国大将军马革裹尸;
永嘉十九年春,大卫胜。
——————
1草际鸣蛩。惊落梧桐。:出自宋代李清照的《行香子·七夕》,在这里是为了引下一句——正人间、天上愁浓。
预防针:
友伴、君臣、家国之情。
背景架空,勿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