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李真长道长哈哈一笑,脸上的皱纹都透着欣慰,他轻轻将扫帚放置一旁,目光满含赞赏地看向陈十一,感慨道:
“庆幸地是他找了个好徒儿呀。”
“哪有哪有,要不是导师的提携,我可能没有如今那么多收获。”
此刻陈十一便顺着李真长的语风,微微欠身,一脸谦逊地回答道,眼神中透露出对王林的敬重。
“你这小娃娃呀,倒是尊敬你师傅,不过无事不登三宝殿,贫道猜猜,”
李道长似笑非笑,眼神深邃得如同幽渊,其内仿佛有星点涌动,一种无形无相的力量在此刻悄然笼罩了陈十一。
“莫非是一种利用自然能量的装置陷入了瓶颈?”
李道长悠悠说道,声音虽轻,却好似一道惊雷在陈十一耳边炸响。
正所谓英雄惜英雄,真正的英雄一定能从人群中看见另外一位英雄。此
刻陈十一听着李道长的话语,感受着来自于他那能洞悉一切的强烈注视感,看到他眼中好似宛如实质的锐利光芒,只觉头皮发麻。
此刻陈十一的脑中万千思绪如汹涌的潮水般翻腾碰撞,各种念头纷至沓来。
他的双眸之中好似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蓝光 。
‘道长怎么知道?’
这个疑问在陈十一心中疯狂回响。曾经被遗忘至脑后的三界论种种理论此刻在脑海中不受控制地翻腾,他似是在拼命思考目前之人的奇异之处,试图从过往的学识中寻找到一丝关于李道长这神奇洞察力的线索:
在玄奥的三界论体系之下,人的灵,堪称是神秘莫测的存在之一。
从根源来讲,人的灵,极有可能来自那缥缈虚幻的灵界,自诞生之初,便秉承着灵界那一丝亘古不变的独特特性,是灵界洒落人间的神秘种子。
令人称奇的是,这来自灵界的灵,竟能够与凡人的肉体完美融合,被一股神秘的力量牵引,降临到这世俗下界。
从其所处的位阶以及诸多方面综合考量,既然它能够跨越界域,与肉体相连,那么它便已然具备了变化的可能。
这就好比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在凡人的世界里,拥有了被精心雕琢的机会 。
然而,雕琢玉石需要趁手的工具,那么能雕琢灵的工具究竟是什么呢?
当我们深入探寻目前已有的条件时,会惊奇地发现,能够雕琢灵的工具,仅有一样,那便是强烈的思想,人的思想由简单的情感到复杂的记忆组成。
虽说对于一般人而言,即便心中涌起十分强烈的情感,也仅仅只会在灵上留下浅层的波动,就如同微风拂过平静湖面,只泛起一丝微不足道的涟漪。
这足以表明,想要让灵被个体大幅度改变,其难度堪称非比寻常,是要徒手登天。难如登天。
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难,并不等同于不可能。
倘若一个人的灵真的被自身大幅度改造,甚至能够将记忆深刻地铭刻其上,那将会是怎样一番震撼的景象?
这个人又会成为怎样超凡的存在呢?
尽管我们目前还无法想象,究竟需要怎样的方式,怎样的雕刻手法,才能将自身记忆镌刻到灵之上。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只要一个人能够将自身关于自我的认知,深深地雕刻到灵之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或许就已经算得上是一种对灵的雕琢。
以陈十一为例,来具体阐释这一过程。简单来讲,就是把陈十一从呱呱坠地开始,一直到现在所经历的所有记忆,毫无遗漏地铭刻在灵之上,如此,便完成了这场对灵的雕刻。
因为陈十一一路走来所经历的一切,无论是欢笑还是泪水,无论是成功还是挫折,这些点点滴滴,共同组成了独一无二的陈十一。
那么,无论这个承载着这些记忆的物体,曾经是否真的是陈十一,只要它拥有且仅仅拥有这些记忆,毫无疑问,“他” 都已然成为了陈十一,一个被记忆与灵重塑的陈十一。
当陈十一的记忆如同细密的丝线,完完全全、毫无遗漏地铭刻在其灵之上时,那将是一个极为震撼的场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被记忆重塑的灵,便等同于陈十一。若是这看似不可能的一切真正得以完成,届时,世间将会出现两个陈十一。
一个是普通的、将记忆深深印刻在肉体凡胎之上的陈十一,他在日常生活中,凭借着肉身的各种感官去体验世界,感受冷暖,触摸真实;而另外一个,则是超脱常规的、将记忆刻在灵上的陈十一,他的存在形式,或许会颠覆人们以往对生命的认知。
回顾以往的经验,我们不难发现,灵在大多数情况下,总是呈现出一种被动的状态。然而,依据三界论的观点,这种被动并非是灵的真正本质,而是源于灵难以镌刻的特性。灵,就像是一张洁白无瑕的白纸,也如同一个人完完全痴呆的状态,此时的它,仅仅拥有着上浮的特性,在无尽的虚空中飘荡,没有方向,没有自主意识。
但当记忆被成功镌刻其上之后,一系列奇妙的变化或许就会接踵而至。首先,灵是不是也会如同拥有了灵魂一般,拥有感知的能力呢?
它会不会由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拥有自主行为能力的人呢?从种种迹象和理论推导来看,这种可能性极大。
所以,自此刻起,当将灵镌刻完成的那一刻,这个特殊的 “人”,或许将会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感知。
一种是我们普通人所熟知的肉体上的感知,也就是生理上的感知。在现实世界中,一般人主要是通过光的反射来认知世界的色彩与形状,通过触碰来感受物体的质地与温度。这种基于肉体感官的感知,构建起了我们对世界最直观的认知。
那么,灵呢?灵上的感知又是什么呢?灵是通过什么媒介来观看事物,认知世界的呢?不妨大胆地试想一下,在自然界中,物体之间的感知往往首先发生在同类之间。
以此类推,灵所拥有的感知,最起码的一点,便是应该能看到世间万物的灵。
这意味着,它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万物的本质,不再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
更为神奇的是,物理的阻隔将不再能阻挡其视线。毕竟,肉体与灵不属于同种物质,它们遵循着不同的规则。这就导致灵看见的东西,肯定与肉体完全不同。它或许能够穿透墙壁,看穿山川,直击事物的核心。
或许,灵也能真正看见深渊那神秘莫测的模样,窥探灵界那缥缈虚幻的景象。甚至于,它是否还能主动地观察生灵界中的各种世界,洞悉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相与奥秘?
其次,灵的本质中便天然携带了难以改变的特性,这一特性是一道坚固的壁垒,使得灵能够超脱世界上众多生物的寿命极限束缚。
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无数生命如流星般划过,消逝无痕,而灵却能凭借这一独特属性,历经沧桑,存续于世。
这种奇妙的现象,不禁让人联想到道家修炼中的一种高深境界 —— 元婴。在道家修炼体系里,元婴是修炼者在体内历经无数次的锤炼与沉淀,最终修炼而成的属于自身的小人。元婴堪称修炼者的核心所在,只要元婴不灭,即便修炼者的肉体凡胎遭受毁灭性的打击,也依然能够存续于世,获得了一种超越生死的力量。
从三界论灵的角度深入剖析,这两者之间竟有着惊人的契合度。灵的难以改变特性,如同元婴的坚不可摧,都象征着一种超脱常规生命状态的存在形式。
再来深入探究此时完成镌刻的灵与肉体之间那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在寻常人的认知里,人与灵的关系,恰似放一只风筝,这只风筝极为特殊,离自己越近,所产生的排斥力便越强。人小心翼翼地掌控着风筝线,试图在保持一定距离的同时,又能维系与灵的联系。
而对于完成对灵雕琢的 “人” 而言,情况则截然不同。
他所放的,不再是普通的风筝,而是自身。尽管从这个世界既定的规则来看,灵与肉体越是靠近,灵所产生的斥力依然存在,但此时所放之物已不再是毫无自主能力的风筝,而是一个拥有清晰自我意识的物体。从某种象征意义上来说,这就如同自己放飞自己。或许,他们之间能够达到的亲近程度超乎想象,而疏远程度也同样远至难以估量。
灵对人的意识和行为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当灵与肉体初步结合时,它就像一颗蕴含着无尽能量的种子,悄然影响着人的潜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偶尔会产生一些莫名的直觉,或是在面对抉择时脑海中闪过的奇妙灵感,这些或许都与灵的潜在影响有关。对于完成灵镌刻的人来说,这种影响更为显着。他们的意识不再局限于肉体的感知与认知,灵所携带的记忆、经验以及独特的感知力,会让他们看待世界的角度变得多元而深邃。
在行为上,他们可能会做出一些突破常规的举动,这些行为看似难以理解,却往往是基于灵的指引,朝着更符合灵的意志的方向前行。
倘若肉体不幸消失,对于这样的灵而言,也不过只是失去了那股牵引的力量。
由于灵自身本质的独特性,它或许能在某一个特殊的高度,以一种超脱尘世的视角,俯瞰生灵界中形形色色的世界。想象一下,当某个婴儿即将呱呱坠地,向 “上空” 伸出那股牵引灵的神秘力量时,身为镌刻灵的这个 “人”,便拥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
他能够决定拉住哪根命运的绳索,进行所谓的 “选择投胎”。
然而,一个亟待解答的问题随之而来:这个刚出生的婴儿,是否在当下就拥有灵的全部记忆呢?
这无疑是一个充满争议且有待深入考究的问题。但可以确定的是,假以时日,婴儿必然会拥有这些记忆。因为与他结合的灵是主动的,拥有完全独立的自我意识,这些记忆就如同灵的生命烙印,迟早会在婴儿的成长过程中逐渐显现。
道家所谓的元婴,亦是如此。
元婴不仅承载着修炼者的精气神,更蕴含着修炼者的记忆与意识。
当肉体消亡,元婴却能带着这些珍贵的信息,寻求新的契机。
话说回来,三界论的体系就如同一个深邃的宝藏,越是深入探究,便越能发现它与上古思想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此刻,三界论已然如同坚实的支柱,稳稳地支撑起了道家所创的修炼体系。
这一现象或许从一个侧面有力地说明,这方世界在遥远的曾经,真的有可能进行道家的修炼。
就此延伸开来,从古代传承下来的修炼境界可远不止元婴这一种。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修炼者前赴后继,向着更高的境界迈进。那么,在古代,那些在《黄帝内经》中所记载的先人,是否真的有人成功雕刻完成灵了呢?
这个疑问如同浓重的迷雾,笼罩在人们的心头。
三界论的内容已经在不经意间揭开了一点世界背后隐藏的真相,那是一个充满神秘与未知的领域。
与此同时,在他灵上那片原本平静的蓝色开始缓缓荡漾,在思考着什么,又或者在预示着什么。
“难道李道长完成了灵的雕刻?不可能!”
陈十一的内心发出一声惊呼,这个念头如同一道惊雷,在他的心中炸响。
他不敢相信,那个平日里看似平凡的李道长,竟有可能达到如此超凡的境界。
但眼前的种种迹象,又似乎在隐隐暗示着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