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这件事,说到底就是要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是隔热,第二是散热。
只要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房子内部的温度就不会太高。
而这两项中,隔热才是问题的根源。
陈东决定把房顶拆了重建,之前的平顶改成斜坡,这样可以减少一些耀光照射面积。
同时,陈东又计算出数量,准备出来一部分烧制好的砖。
木梁都是现成的,只需要再山上再伐一点木头就够了。
陈东要搭的是‘叠房盖’。
所谓叠房盖,就是两层房盖叠在一起,中间用砖头撑起一块空间,保证空气始终流通。
这本来是热带土着的修建方式,没想到在北方竟然用上了。
不过,热带雨林虽然热,但是水分充足,所以陈东还是要做改造。
转头,陈东进到地下室,把存好的铁矿石烧成铁水,又用黄泥塑了一个超大模具。
这模具呈四方形,大小尺寸和房顶一样。
没错,陈东要做一张大铁皮。
能不能隔热全看它了!
很快,陈东把四个角搞定,又把铁皮从黄泥中脱模。
在铁皮和木桩的连接方式中,陈东最终选择了松树油。
松树油会随着温度升高,而提升自己的粘稠性。
通俗地说,天气越热,松油越黏。
忙碌一下午,铁皮终于固定好了,房顶盖上的第一个步骤算是完成了。
在固有印象里,铁是个导热的材料,可只要利用的好,这就是隔热材料!
银白色的东西都具有一定发射作用,陈东就是要利用铁的颜色,做成反射层。
这样阳光射下来,也会被发射出去,从而减少阳光的吸收率。
而这其中的最关键的,就是房顶的四角建上四根木桩。
铁皮绝对不能直接接触房顶,否则适得其反。
四根木桩把铁皮撑起来,使其中间至少有五十公分的距离。
这个距离就是通风层。
即便铁吸热,可下面的风向是流动的,就能很大程度缓解铁皮带来的热气。
这就相当于,陈家的房子始终被一个巨大的保护罩盖着。
可这只是第一步,远远达不到彻底避暑的状态。
要说避暑,风扇绝对是必不可少的。
虽说现在没有电,但可以利用电的原理,改良出一套能正常使用的风扇。
根据目前的情况,陈东选择用木片做几套扇叶。
铁器果然好,但空气中的湿度一旦增加,很容易生锈。
做扇叶是个精细活,必须保证每一片扇叶大小尺寸相同,半点偏差都不能有。
哪怕是一丁点偏差,都会让风扇失衡,最后无法运转。
陈东去山上伐了一棵半人粗的树,用麻绳丈量好直径,便用锯子分割下来尺寸。
扇叶看起来更像是一个逗号,这种形状能更有效的利用风力。
可现在没有合适的工具,没办法做出那么规则的图案。
片刻,陈东有个办法。
索性利用树的横切面做一个太极图,再把炭块做笔,画出一对阴阳鱼。
从形状上来说,阴阳鱼和风扇的样子几乎没有差别。
有了手锯,这一切都变得的简单,只需要沿着固定的图案往下锯,就能得到想要的形状。
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风扇叶必须很薄,厚度不能超过五毫米,否则容易转不起来。
这就完全靠经验了。
陈东把木桩侧立起来,一手摁着木桩,一手拿着锯子,每一次都要全神贯注,绝不能出现薄厚不一的情况。
只要做出第一套,剩下的就好办了。
一个小时的时间,陈东终于做出了第一套扇叶。
随即,陈东把做好的扇叶做尺子,与其他树桩并排摆放,只要其他树桩和他薄厚一直,那尺寸上就不会有偏差。
忙碌了一下午,一套完整的扇叶已经出现在陈东面前。
随即,他又在每一块扇叶的连接处地挖出合适的孔洞,再用拇指粗的木栓插进去。
如此一来,风扇的基础组装算是完成了。
这第一套扇叶,陈东要摆在屋顶。
现在的屋顶上多了一层铁皮,铁皮与房顶中间的空隙,上下两道屏障,会让中间形成一个流动层。
原理上,和穿堂风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这里本来就有风,把风扇放在这个位置,可以让风扇转得更猛,以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上面有反射层,下面有空气推动,这是最大程度阻隔热量。
对于这一场旱灾来说,当初的挡住房顶,只能算是杯水车薪。
想彻底解决,就必须有散热的功能。
对于这件事,陈东早就有了准备。
山里是个天然大冰箱,哪怕是在三伏天,山洞里的温度也不会超过十度。
陈东最开始的想法是,全家干脆躲到山洞里。
可山洞阴气大,潮气重,时间久了肯定得风湿。
虽然不能进去,但是可以想办法把凉风引出来,这样就解决了散热的问题。
转头,陈东钻到了地下室。
地下室和山里,本来就连着一条密道。
密道的走向也是陈东详细计算过的,确保不会发生坍塌之类的问题。
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借着之前的坑道,继续向内部扩张,尽量不破坏更多的山体结构。
去年冬天的时候,陈东就尝试着往里挖过。
再往里就是岩石层,这也是让陈东止步的位置。
这种石头和其他的不一样,常年在山体里被潮气浸泡,外面湿里面硬。
想靠人力搞定,基本是不可能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小范围爆破。
当初刘青天单独批的化肥,还剩下不少,做炸药的原材料倒是不缺。
只是,需要很小心的控制火药量。
这可跟当初在山上不一样。
山上比较空旷,只要计量好爆破位置就行,就算有一些偏差,也不至于要人命。
可现在是在家里爆破,而且是在山脚。
哪怕是在几十年以后,这种山下爆破也是高危作业,需要大算力的计算机反复核对。
山脚爆破有多危险,没人比陈东更知道。
这一不小心,就是全家送命。
可如果不这么做,全家老小都将暴露在烈日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