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这句话的少将军嘴角上翘,旋即他纠正自己的语言道:“不,准确来说,是到我爹改朝换代的时候了。”
之后他脸上笑容更多了。
如果他爹当了皇帝,那他就有资格争夺太子之位。
一天半后。
沈浩一行人一路快速奔袭,差点被马匹颠散架的情况下,赶回京师。
此时的沈浩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他要在接下来一年内,搞出来电报!
不然古代传递个信息,太艰难了。
而进城的沈浩什么都没干,直接让自己身边的暗月监视此次和他一起前往剿匪的所有工部人员。
再没有调查清楚之前,工部内和科学园内所有人所说的话,他都不能相信。
殊不知,沈浩还没进入皇宫,半天前的宣德帝就已经得到消息。
而那名被沈浩他们灭掉山寨的大当家,此刻已经转变身份,成为宣德帝的隐卫队长之一。
那整个山寨,都是宣德帝两年前的布局。
有山寨的吸引,才能让朝廷有正当理由发现百峰山藏有更多匪徒。
而且匪徒不打家劫舍,那就只有一个可能,是前朝余孽屯兵造反。
意图造反这么简单的道理,沈浩和李峰一定能猜到。
等到沈浩来汇报,此事便能拿到朝堂上去讨论,并派兵去剿灭反贼。
但……
这可不是宣德帝的目的。
宣德帝既然要做,那就是奔着幕后之人去的。
幕后之人绝对等不了下一个机会,因为那要等的时间太长了。
所以,宣德帝此举,就是逼迫对方动手。并且还是让对方觉得巧合的逼迫。
而且这只是第一条鱼钩。
另外还有多条鱼钩早已经抛出去,就等鱼上钩。
同时,半天前,另一边。
正如宣德帝所布局那样。
京师某地隐藏在暗处的联络人也收到情报。
他们将消息传递给正在赶来的主人手里。
某一处车队,最豪华的马车里,一名面容威严的中年男人阅读完最新消息,略微沉默后问:“那山寨可有问题?”
在马车外一道刚好能让车内听到的声音传来:“主人,根据线人调查,那山寨是两年前有人牵头组织。”
“这两年,他们的大当家一直想外出劫掠,也曾多次说服我们的人一起去劫掠。”
“若非我们愿意出粮供养他们,他们早就去劫掠百姓。”
“这次也是因为往返临京县的商人太多了,有人运送十几车值钱的物件,山寨的领头人实在没顶住诱惑,便出手劫掠。”
“刚巧,那位喜欢打仗的世子李峰得知消息,带兵前往剿匪,并发现我们的藏身之处。”
“而我们的探子也没找到任何有人为设计的痕迹。”
“嗯~~~”车内中年淡淡嗯了声:“现在临京县有多少我们的人?”
“目前已有八千人,都藏在酒精工坊。剩下两万人,会陆续藏进临京县的酒精工坊。”车外之人汇报。
“好,再去传递一条消息,将沈浩针对草原人的毒计告诉东西回茴的可汗,说明巴拉姆就在并州外驻扎。”
“是!”
等到汇报之人离开,车内的中年人嘴角挂上微笑喃喃自语:“李德明,无论你有没有发现我的意图,我都不需再隐藏,以现在的大京而言,你都没有足够兵力阻拦我。短时间内你也调不回来兵。”
“反倒那沈浩是个人才,可惜偏偏成了驸马,既然如此,就让他死在杨墨手里好了。”
“至于那杨墨,有一次不臣之心便会有二次不臣之心,也不能留,让他和沈浩同归于尽最好。”
当即车内之人又安排了针对杨墨的计划。
只要杨墨杀死沈浩而自己没有死,那他的人就会杀死杨墨。
就在这时,马夫开口道:“王爷,到京师了。”
……
京师。
时间回到沈浩刚入京师。
已经离开京师五天的沈浩急冲冲赶回来,刚好赶上早朝。
许多人都以为沈浩是回来准备订婚仪式。
谁想到沈浩竟然是发现了反贼。
同时沈浩还发现工部的铁和钢被流入了反贼手里。
此时此刻。
朝会之上。
气氛瞬间凝重。
而沈浩汇报完情况才发现。除了各个大臣之外,还有一些他没见过的生面孔。
随着这些人开口,沈浩才知道这些人的身份。
比如李峰的父亲,也就是清瑶的大伯,荣亲王,多年后,终于再次来到京师。
而他和所有人都不一样,竟然能坐在宣德帝右前方,离宣德帝最近。
并且他是唯一一位身着龙袍的王爷,虽然是四爪龙,但那是宣德帝特地命人给他缝制的。
原本今天荣亲王都不想这么穿,觉得太高调了。
谁想到宣德帝竟然拉着荣亲王早上一起换衣服。
荣亲王无奈只能穿属于他独有的四爪龙袍。
再往下,另外一名坐着的王爷则是长乐王,也就是清瑶的三叔。
还有三皇子李倓,四皇子李自成也出席今日的朝会。
这都是陛下的嫡亲。
更往下一些占据朝堂第一排的,则是其他王爷。
这些王爷虽然和宣德帝不是一个母亲所生,但他们在宣德帝即位后,也都得到了优待,有着属于自己不错的封地,虽然常年不在京师,但也衣食无忧。
至少宣德帝在位时候,这些王爷不犯错,他是不会动这些王爷。
此时此刻。
各位大臣全都等待宣德帝开口。
前朝余孽屯兵造反,这已经不是他们能做决策的事情了。
宣德帝沉吟片刻,对翼国公道:“薛老将军,目前何处可调兵?”
翼国公道:“京师目前有五千精兵可调动,附近最近的便是南边的宁州可调兵。”
宣德帝轻微颔首:“薛老将军,你需要多少兵可平定反贼?”
翼国公当即立下军令状:“陛下,百峰山只有一条出路,而百峰山深处只有百丈崖与京河分支,反贼没有第一时间突围,又被李峰世子堵住逃生之路,已经无路可退,微臣不需要太多兵,两万足矣困死反贼。”
宣德帝点头道:“好,那朕就命你从宁州调兵。”
可此时荣亲王开口道:“陛下,宁州与交州战事刚停,正是兵力不足的时候。若此时调兵,一旦南方河疆与南诏突袭,边关很可能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