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萌萌打了个哈欠起身,她撩开门帘走了出去,然后瞪圆了眼睛,继而眼圈发红,外面说话的人居然是齐惠兰。
“妈,你来了?”
齐惠兰几步上前:“你这是刚睡醒?赶紧披上件衣裳,万一冻着怎么办?”
齐萌萌说自己不冷,齐惠兰还是坚持让她把大衣裳披上。
齐萌萌又看到屋里还有刘大江,更是惊讶,这两人是什么时候来的?
齐惠兰上看下看,最后摸了摸齐萌萌的头发:“闺女,你受苦了。”
齐萌萌:啥意思?
齐惠兰把刚才跟章美玲说的话又说了一遍。
“你刘叔是半夜接到信儿,我们俩立刻就去买了火车票,又去请假,回家收拾了东西就来了。”
“我们来的急,只把家里的东西带来了,没买什么东西,不过我把家里的票都带来了,你想吃什么,明天我去买。”
刘大江在旁边不说话,只点头。
齐萌萌这才问了一句:“你和刘叔都请假了?”
“对,我跟他们说我闺女怀了双胞胎,我得过来看看。”
刘大江说话的时候语气里都是骄傲。
齐惠兰也跟着点头:“我刚一说请假的事情,护士长立刻就同意了,还让我好好照顾你,不用着急回去。”
她没说的是,她可是给护士长送了好大一块布料,还答应护士长,如果萌萌生的是两个男孩,一定送她两件孩子的小衣裳。
这些事,等生了以后再说也行,现在说,萌萌的压力太大了。
知道齐萌萌怀的是双胞胎的时候,齐惠兰对男女就没了执念。
只要有一个孩子能姓齐,她也算对得起她爹了。
她可是已经把这事告诉她爹了,想必她爹也会保佑齐萌萌健健康康的生下孩子。
齐萌萌听到齐惠兰说不着急回去,第一反应是咋住呀?
章美玲他们刚过来,刘大江两口子也来了,她这房子,只有两间屋子,实在是安排不开。
但现在大家都很高兴,这话,齐萌萌还没法说。
“萌萌,你妈刚才给我看了她给孩子做的那小衣裳,那针脚,真是太好了。”
章美玲在旁边也笑着说。
“玲姐,你做的那小被子也好,那花样,我们那里可没有,也就只有京城才有那么好的料子。”
“我也觉得料子好,那是我好不容易抢到的,等我回去,我再找人买一点。”
章美玲脸上的笑容更灿烂:“萌萌肚子里可是两个孩子,准备多少东西都不够。”
“我也觉得是,我也再买点。”
齐惠兰也觉得自己买少了。
“妈,玲姨,你们之前认识?”
要不然这说话的亲昵劲儿,怎么那么熟悉?
“你这孩子,我和玲姐怎么可能认识?”齐惠兰点了点齐萌萌的鼻子。
齐惠兰虽然没有读大学,但齐家以前条件好,她学过的知识并不少,章美玲也是知识渊博,两个人倒是聊得来。
尤其两个人现在都一心为了齐萌萌,更是能说到一块。
“萌萌,我们商量过了,今晚我和你玲姨陪你睡,大江和你姨父一起睡。”
齐惠兰乐呵呵地把他们的安排说了。
齐萌萌挑眉,她就睡了一个午觉,他们的关系也太好了吧?
可事情就是这么巧,齐惠兰和章美玲的关系就这么好,两个人有说有笑地把晚饭做了,刘大江还出去买了一瓶白酒,和江老爷子一起喝了。
齐萌萌倒是不馋酒,可看着两人喝的那么过瘾,突然馋了碳酸饮料,可她的碳酸饮料都在空间里,现在家里人这么多,肯定是不好拿出来。
越想越馋,齐萌萌的目光不停地在酒瓶上扫来扫去。
齐惠兰和章美玲都发现了,两个人各自给另一半使了个眼色,可刘大江和江老爷子正喝得高兴,根本没有发现两人的脸色不对劲。
章美玲先开口:“你们俩是不是得吃点别的了?我去煮面条吧?”
刚才因为两人要喝酒,所以只煮了三个人的面条。
江老爷子正说着他编书的经历,直接摆手:“现在还不饿,等会儿再说。”
齐惠兰看向刘大江:“我觉得吃的差不多了,你们还有什么想吃的?”
刘大江看向齐惠兰,没等开口就发现三个女人都看着他,他嘴里的话在嘴边换了一句。
“是吃的差不多了。”
章美玲直接把酒瓶子收起来:“刘兄弟都说差不多了,就别喝了。”
齐惠兰直接往外走:“我去煮面条。”
不过两分钟,刘大江和江老爷子面前只剩下两个空酒杯。
江老爷子有心想再喝点,章美玲面无表情地看他一眼:“天晚了,萌萌困了,不能睡挺晚。”
章美玲说完还看了齐萌萌一眼:“萌萌,你吃饱了吗?”
齐萌萌:她不就是想喝个快乐水吗?
“嗯,吃饱了。”齐萌萌很有眼力劲地回答。
很快,齐惠兰端着两碗面条回来,江老爷子和刘大江也没有再说什么,各自端着一碗面条快速地吃了。
章美玲收拾碗盘,齐惠兰擦桌子收凳子,两分钟,桌子干净了。
两个人在厨房把碗盘刷洗干净,又烧了一大锅开水,让大家洗漱。
齐萌萌以为身边有两个人她会睡不着,没想到章美玲和齐惠兰都没跟她一起睡,两个人在外间不知道忙活什么,等两个人进去的时候,齐萌萌已经睡着了。
第二天赵小草也过来看了看,见家里这么多人,也就放心地回去了。
齐惠兰想留下赵小草吃饭,赵小草摆手说家里有事,就赶紧走了。
她来是担心齐萌萌一个人在家没人照顾,既然齐惠兰和章美玲他们都来了,她就不留下了。
家里人多,果然是热闹了许多,齐惠兰和章美玲一张开就开始琢磨当天吃什么,江老爷子和刘大江则是出去转悠买吃的。
他们俩不仅把百货大楼里的奶粉和麦乳精买了不少,还去河边溜达,只要有人钓鱼,他们俩就在旁边等着。
等鱼钓上来,他们就低声上前问人家鱼卖不卖,不要钱的给票,不要票的给钱,三四天的功夫,家里的鱼多了十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