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对刘据推行内阁制度反应不一。
刘据自然都看在眼中,并没有理会。
他目光从群臣脸上一一扫过,然后缓缓的问道:“既然诸位爱卿对内阁制多有认同,眼下最要紧之事,便是确定内阁人选。诸位不妨畅所欲言,举荐贤能。”
话音刚落,霍光率先出列,高声道:“陛下,卫王战功赫赫,不仅熟知军事,更对朝堂政务有着深刻见解。南方大开发之际,他提出的诸多策略,都展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与大局观。臣以为,卫王出任内阁首辅,实至名归。”
田千秋微微欠身道:“老臣赞同霍大人所言。卫王多年来为大汉出生入死,不仅在军中威望极高,其公正无私的品格,也深受百官敬重。由他统筹内阁,定能协调各方,推动内阁制顺利施行。”
张骞上前一步,目光坚定道:“陛下,除了卫王,田丞相辅佐先帝多年,经验丰富,对民生政务了如指掌。南方大开发,离不开他这样的能臣。再者,臣虽不才,也愿毛遂自荐为内阁效力,为大汉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内阁制推出,众人都从中听到了其中的妙处,饶是连之前被刘据拍过建疗养院的卫青和张骞,尤其是田千秋都出现了意动。
谁不想冲在大汉新制度的第一线,添砖加瓦呢?
众人举荐完毕,满含期待地望着刘据。
刘据微微皱眉,沉默片刻后缓缓开口:“诸位爱卿,卫青、田千秋、张骞,皆是我大汉的肱骨之臣,其才能与功绩,朕自然清楚。但内阁初立,朕希望它能带来全新的气象,注入新鲜的活力……”
刘据话说了一半,卫青等人脸上都出现了失落的神色,但很快就消散。
不管新制度如何,他们首先是听从天子刘据的派遣。
而其他大臣们则是一片哗然。
霍光面露诧异,忍不住说道:“陛下,卫王等人一心为公,定能带领内阁开创全新局面,为何……”
魏相双眉紧蹙,拱手道:“陛下,田相理政经验丰富,张大人更是贯通中西事务。他们入阁,既能快速推动内阁运作,又能稳定朝堂人心,贸然不用,恐怕……”
话至此处,他微微顿住,目光中满是不解。
苏武双手下意识握紧,虽未多言,但脸上的困惑清晰可见。
沉吟片刻,他才道:“陛下,卫王与田丞相、张大人在朝中威望颇高,如今新制推行,有他们坐镇内阁,各方协调会顺畅许多,陛下是否再斟酌一番?”
就在众人各抒己见之时,作为大汉唯一能上朝议事的女子刘细君也微微欠身行了一礼后,轻声却坚定地说道:
“陛下,推行内阁制,本就是革新之举。启用年轻才俊,或许能为朝堂带来不一样的思路,打破旧有格局。但有威望高的老臣镇场,也可以让新人初入内阁,心怀敬畏,更会兢兢业业。臣以为,诸位大臣的想法值得一试。”
刘据听闻,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不过还是微微摇头道:“诸位爱卿言之有理,不过朕深思熟虑后,决意启用新的内阁班底。”
“新的内阁班底?”
众人面面相觑。
刘据环视众人,然后缓缓的说道:“朕命苏武为内阁首辅,霍光为次辅,魏相、徐卫、金傅和刘细君一同入阁。卫青、田千秋、张骞虽功勋卓着,但另有安排。当下,朕期望内阁能注入新的活力,打开全新的局面。”
此言一出,殿内先是一片寂静,紧接着议论声此起彼伏。
霍光眼中闪过一丝意外,随即便是脸上充斥着难以言喻的惊喜,旋即激动的拱手行礼,又跪地朗声道:“臣定当竭尽全力,辅佐苏首辅,不负陛下重托。”
苏武愣了一下,随即跪地叩首,声音略带忐忑道:“陛下,臣才疏学浅,恐怕难以担此重任。卫王等人经验丰富,更适合统领内阁……”
刘据微笑着打断他道:“苏爱卿不必推辞,你气节高尚,能力出众,且对朝堂诸事有着独到见解,朕相信你定能胜任。”
苏武不再推辞,郑重领命。
魏相脸上也是露出喜色,不过还是镇定的寇恩后,朗声道:“陛下圣明臣愿为内阁的顺利运转,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神色沉稳,经过这么久的锤炼,已然能独当一面,言语间尽显名臣风范。
徐卫则是难掩兴奋,上前跪地,大声说道:“陛下此举,为我等年轻官员提供了机会。臣定当恪尽职守,不辱使命。”
金傅激动的跪地行礼,态度恭敬道:“陛下深思熟虑,新内阁定能开创盛世。臣定当追随苏首辅,齐心协力,共图大业。”
而作为唯一入阁的女子刘细君脸颊微微泛红,心中既惊喜又紧张。
她莲步轻移,再次欠身行礼道:“陛下,臣定不负陛下信任,为大汉的发展建言献策。”
宣室殿内,气氛庄严肃穆。刘据目光扫视群臣,缓缓宣布:“朕决定,任命苏武为内阁首辅,霍光为次辅,魏相、徐卫、金傅和刘细君一同入阁。”
内阁人员已被刘据宣读。
卫青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不过转瞬即逝,旋即双手抱拳,朗声道:“陛下圣明!苏武智勇双全,高风亮节。由他出任内阁首辅,定能引领新内阁,为我大汉开创盛世。臣衷心拥护陛下的决定!”
他身姿挺拔,神色间满是坦荡。
张骞微微挑眉,稍作思索后,恭敬说道:“陛下此安排甚为妥当。苏兄为人正直,又兼具丰富的阅历,霍光等人同样能力出众。新内阁汇聚各方英才,必定能为朝堂带来新的活力,推动内阁制顺利实施。未能入阁,虽稍有遗憾,但只要对大汉有益,臣毫无怨言。”
田千秋轻抚白须,微微颔首,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道:“陛下高瞻远瞩,新内阁既任用了经验丰富的能臣,又给年轻才俊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如此搭配,相得益彰。老臣虽不能参与其中,可若有需要,定当知无不言,为新内阁建言献策。”
此时,苏武上前,微微行礼道:“承蒙陛下信任,也感谢三位大人的认可。这担子沉重,还望三位大人日后多多提点。”
卫青大步向前,伸手扶起苏武,笑着说:“苏阁老,别这么客气!”
而其他大臣们议论了一会儿,但见刘据主意已定,也纷纷跪地,齐声道:
“陛下圣明,我等定当支持新内阁!”
刘据满意地扫视众人道:“好!望诸位齐心协力,让内阁制发挥最大功效,为我大汉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在众人的齐声领命中,新内阁的组建正式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