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户部尚书一党被严惩后,萧逸尘在朝堂之上的威望如日中天,其美名更是传遍了大永王朝的大街小巷。无论是朝堂官员,还是民间百姓,提起宁王萧逸尘,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有加。
王府门前,每日前来拜访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有才学出众的文人墨客,期望能投身宁王麾下,一展自己的满腹经纶;有武艺高强的江湖豪杰,渴望追随宁王,用自己的一身本领保家卫国;还有各地的能工巧匠,也想为宁王效力,在这大永王朝的建设中贡献一份力量。
萧逸尘深知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便在王府中专门设立了一处会客厅,用来接待这些慕名而来的贤才。这一日,一位名叫苏锦书的年轻谋士前来求见。此人虽年纪轻轻,但在治国理政方面颇有独到见解,此前游历四方,对各地的风土人情、民生利弊都有着深刻的认知。
萧逸尘亲自接见了他,两人一番交谈下来,萧逸尘对苏锦书的才学大为赞赏。苏锦书拱手说道:“王爷,如今大永王朝看似繁荣,但实则仍有诸多可提升之处,如一些偏远之地的教育极为落后,百姓大多目不识丁,长此以往,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啊。”
萧逸尘微微点头,说道:“苏先生所言极是,本王也正有此顾虑,只是这推行教育之事,需从长计议,还得考虑各方因素,不知先生可有良策?”
苏锦书胸有成竹地说道:“王爷,依在下之见,可先在各地郡县设立官学,选拔有学识的先生任教,同时鼓励当地的富绅捐款捐物,支持办学。对于那些家境贫寒却有读书天赋的孩子,官府给予一定的补贴,让他们也能有书可读。如此,不出数年,必能让大永王朝的整体文化素养得以提升。”
萧逸尘听后,眼前一亮,当即决定采纳苏锦书的建议,并邀请他留在王府,协助自己处理诸多事务。苏锦书欣然应允,自此成为了萧逸尘身边的得力谋士之一。
随着越来越多的贤才汇聚到萧逸尘身边,他的势力也在不断壮大。但萧逸尘始终秉持着为朝廷、为百姓谋福祉的初心,将这些人才妥善安排,让他们各司其职,有的参与到地方建设中,有的则负责为朝廷出谋划策,应对各类难题。
在朝廷之中,大臣们看到萧逸尘如此礼贤下士,广纳贤才,且所做之事皆是为了大永王朝的繁荣昌盛,对他越发敬重。就连那些曾经对他心存芥蒂的官员,如今也渐渐放下成见,主动与他交好,希望能在诸多事务上与他携手共进。
而在民间,百姓们听闻宁王身边汇聚了众多贤能之士,更是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都盼望着在萧逸尘和这些贤才的共同努力下,大永王朝能出现更多利民的好举措,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加安稳富足。萧逸尘也在众人的期许中,稳步地带着大永王朝朝着更加辉煌的未来前行,他深知,这一路虽布满荆棘,但只要心怀百姓,有众多贤才相助,定能披荆斩棘,铸就大永的盛世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