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心中一紧,但随即又放松下来,这个问题太简单了。
他几乎是脱口而出:“臣乃胡惟庸。”
随着他的回答,测谎仪上的绿灯亮了起来。
朱元璋点了点头,又问道:“你担任什么职务?”
胡惟庸再次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臣担任大明朝丞相一职。”
绿灯再次亮起。
朱元璋的目光突然变得锐利起来。
他紧紧盯着胡惟庸的眼睛,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胡惟庸,你为官多年,可曾贪污过朝廷的银两?”
这个问题一出,朝堂上顿时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胡惟庸身上。
好刁钻的问题!
胡惟庸是否会像王阶一样翻车?
“陛下这问法,岂不是要让胡丞相与王阶那案子相提并论了?胡丞相为官多年,清廉之名远播,怎会贪那等不义之财。”
“是啊,胡丞相向来以身作则,对钱财从不放心上,此等谣言断不可信。”
“胡丞相莫慌,陛下心中自有明镜,您的清白朝野皆知。”
胡惟庸故作镇定,微笑回应:“多谢各位同僚信任,吾自当问心无愧。”
面对朱元璋的提问,他坦然自若:
“陛下明鉴,微臣为官数十载,始终秉持清廉之心,从未贪污过朝廷半文钱。
微臣所求,乃是国泰民安,个人荣辱早已置之度外。”
测谎仪绿灯亮起,胡惟庸内心稍安,面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仿佛是对自己清白的最好证明。
“看吧,测谎仪都证明了胡丞相的清白,真是国之栋梁,令人敬佩!”
“是啊,胡丞相一心为国,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这样的好官哪里找去?”
“我就说嘛,胡丞相岂是那种贪财之人,果然名不虚传。”
“胡丞相您的品德与能力,乃是我辈楷模。”
胡惟庸故作谦虚,向四周拱手:“各位过誉了,微臣不过尽忠职守,分内之事罢了。”
朱元璋呵呵一笑,轻轻拍了拍胡惟庸的肩膀:
“胡惟庸啊,清廉之名固然重要,但朕更想知道的是,你可曾有过那么一丝念头,想要坐坐这龙椅,尝尝做皇帝的滋味?”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瞬间沸腾。
大臣们或惊愕,或窃窃私语,议论之声此起彼伏。
“陛下这问题,简直是……这是要试探胡丞相的忠心吗?”
“是啊,这问题太过尖锐,胡丞相该如何回答才好?”
胡惟庸心中大惊,难不成自己的事情已然暴露了?
唐胜宗这家伙已然将所有事情和盘托出了不成?!
但是胡惟庸好歹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物,面色却极力保持镇定:
“陛下,微臣对您忠心耿耿,日月可鉴,从未有过任何非分之想。
此言简直是对微臣莫大的侮辱,微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
然而,话音未落,测谎仪上的红灯突兀地亮了起来,如同一道惊雷,炸响在每个人的心头。
红灯闪烁,无声地宣告着一个事实.......
胡惟庸说谎了!
朝野上下,一片震惊。
大臣们面面相觑,难以置信的眼神在每个人之间传递。
有人低声惊呼,有人暗自揣测,朝堂之上,气氛一时凝重至极。
“这……这怎么可能?胡丞相他……他竟……”
“难道说,胡丞相真的……真的有谋反之心?”
胡惟庸面如死灰,双腿发软,几乎站立不稳:“不……不,陛下,微臣冤枉啊!微臣从未有过此等念头,这测谎仪定是出了故障!”
他的目光紧紧锁定在朱元璋身上,同时脑海中飞速旋转着各种可能。
今天的朝堂气氛异常紧张,禁卫军的数量明显比以往多了许多,这本就透露出一丝不寻常的气息。
而现在,朱元璋直接询问胡惟庸是否有谋反之心,并得到了测谎仪的肯定回答,这无疑将局势推向了高潮。
然而,江临深知,朱元璋绝不会在此时此地轻易斩杀胡惟庸。
这样做不仅会打草惊蛇,还会让那些与胡惟庸勾结的党羽有机会逃脱。
朱元璋的性格,江临是了解的,他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潜在的威胁,必然会斩草除根,确保皇权的稳固。
因此,江临猜测,朱元璋此举必有深意,或许是在试探,或许是在布局。
总之,绝不会如此简单。
面对测谎仪的红灯,以及胡惟庸的否认,朱元璋的脸上却浮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戏谑:“胡惟庸啊,咱最信任你,你骗咱做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