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寇珠冤魂的一番惊吓,郭槐哪里还有半分方才的傲慢无礼和嚣张气焰。
他也不想出卖自己的主子,可心里委实是害怕寇珠的魂魄啊!
随即一五一十将当年收买产婆,以剥了皮的狸猫换走太子的事,从头至尾说了个明白。
开封府官员和衙役听得瞠目结舌,面面相觑,做不得声。
很难相信,宫闱之中隐藏着这样一桩惊天大案。
而且还是发生在皇上的身上。
刘太后也太阴毒狠辣了,简直是蛇蝎心肠。
这让皇上情何以堪?
不过大家现在更担心的是,接下来的朝局。
狸猫换太子一事被抖出来,刘太后若是为了顾及自己的名誉,试图掩盖真相,那大宋江山将岌岌可危。
包拯倒无这方面的担忧,他坚信刘娥绝对是个识大体的人。
二十五年前的确做了些不堪的事,给人生留下了污点。
那是为了争权夺利。
可现在她大权在握,无人能威胁到她的权力,犯不着弄得满城风雨,陷国家于危难之间。
不过嘛,包拯现在的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的事,就不是他能左右得了的了。
一切都交给皇上。
责任太大,他担不起。
所以,他连郭槐都没有审判和发落,让郭槐画了押,签了罪状后,重新关押大牢。
次日一早,便将郭槐的口供呈递给皇上。
赵桢看罢,神情凄苦,良久都说不出话来。
“包卿,你告诉朕,朕该怎么做?”
“皇上,微臣不过是个府尹,兹事体大,牵一发而动全身,恕臣不便多言。想必皇上心中已有打算。”
包拯并未发表任何评论,也未提供任何建议。
他认为,自己的角色应当在此告一段落,是时候退出了。
赵桢也没有为难他:“你退下吧!”
“臣告退!”
包拯离开御书房,自回府衙。
赵桢独自在御书房里深思对策,不知该如何面对抚育自己长大的刘太后。
辗转良久,方才鼓足勇气,拿着郭槐的供词,摆驾宝庆宫,决定直面太后,看她又是如何说辞。
身为人子,亲生母亲的冤屈不能不昭雪。
大不了刘太后就废了自己这个皇帝。
百善孝为先,身为人君,若连孝道都抛弃了,将来也无法面对天下百姓,无法治理国家。
“儿臣参见母后!”
见到太后,皇上还是一如既往的依礼而行。
“皇上,你还是来了!”
刘太后面色从容,悠悠从嘴里吐出几个字,似是也已经知道,李宸妃就是皇上的亲生母亲了。
说实话,得知这个消息后的刘娥,震惊不已,也感到十分的可笑。
为了皇后之位,千方百计地陷害李宸妃。
想不到,自己的儿子没当皇帝,夭折了。
兜兜转转,自己却又将敌人的儿子过继在名下,抚育了二十多年。
自己努力了二十多年,却是为他人作嫁衣。
不过看到皇上现在的表现,刘娥心里还是欣慰的。
时至今日,他还愿意心平气和地和自己说话,称自己为母后。
那她就不算失败!她还是那个胜利者。
“母后为何要如此陷害宸妃娘娘,朕的皇娘!”赵桢眼眶通红,声音哽咽。
“皇上这是要治哀家的罪吗?”刘娥声音忽然有些冰冷。
“儿臣不敢!”
“儿臣只想听母后亲口告诉儿臣事实。”
刘娥轻笑道:“皇上不都已经知道了吗?哀家说与不说,又能改变什么。”
“皇上的心情,哀家能理解。”
“可朝堂本就是一个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地方。”
“所以哀家从不后悔做过的事,就算历史重演,哀家还会这么做。”
说到这里,刘娥的面色变得格外坚毅。
她从一名歌姬,成为皇后,成为大宋的实际掌权者,并不仅仅是靠美色取悦皇帝,更多的是非常的手腕。
为达目的,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在所难免。
事实证明,一切牺牲都是值得的。
闻言的赵桢,目瞪口呆,惊得良久都说不出一句话,感觉三观被震碎了。
“皇上,哀家这些年对你如何?”刘娥忽然问道。
“母后对儿臣很好,犹如亲生,一直对儿臣谆谆教诲,恩大于天。”
“有你这句话,哀家的苦心也算没有白费。”
刘娥悠悠长叹了口气,心里感到十分欣慰。
她一直在考验皇上。
很显然,结果还算满意。
虽然皇上表现得懦弱了些,却仁孝有余,这是大宋朝所需要的君王。
刘娥相信,只要皇上能将“仁孝”二字贯彻下去,必定能成为一个人人爱戴的好皇帝,大宋国力也必定会蒸蒸日上。
“哀家累了!皇上,从今天起,撤去垂帘,大宋社稷的重任就交给皇上了。”
“母后——”
赵桢眼睛一亮,又喜又悲,又惊又恐。
他一心想亲政,想独自批阅奏折,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现在终于盼来了这一天,却来得那么突然,心里反而一下子适应不过来。
瞧着太后现在这副神态,他忽觉有一副无形的重担压在了自己的肩头,说不出话来。
“皇上,把李宸妃接到皇宫吧!”
“她漂泊在外这么多年,苦也吃够了,是时候还她一个名分,安享晚年,这也算是哀家对她最后的补偿。”
“谢母后!”
赵祯哭拜于地,感激涕零。
“至于郭槐,她伺候哀家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还望皇上饶他一命,放他回乡吧!”
说罢,刘娥当场气绝身亡。
一代贤后就此陨落!
“母后——”
皇上看着气绝的母后,伤心欲绝。
随即传下三道旨意。
其一:大葬太后,封章献明肃皇后,文武百官,免朝三日,祭拜太后。
其二:迎接皇娘,匡扶正宫。
其三:亲政理朝,大赦天下。
……
太后死讯传出,朝野轰动,百官痛苦不已。
虽然刘太后专权,然在她治理之下,大宋国力蒸蒸日上,辽国十几年不敢南下牧马,功彪史册。
唯一的人生污点,便是狸猫换太子,陷害皇上生母李宸妃。
可相比她的功劳来,这点污点算不得什么,不足磨灭其功劳。
安葬了刘娥之后,赵祯亲自摆驾南清宫,迎接生母李宸妃。
不想,李宸妃因皇上没有问刘太后之罪心怀怨怼,放出话来,说皇上虽然认她,但她身为国母,冤屈未申,名不正言不顺,要皇上去开封府,断明冤屈,方肯回宫。
皇上无奈,又只得摆驾开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