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缓缓流逝,转眼间一个星期过去了。
这一个星期里,泉阳大地战火连天,烽烟四起。
在沈泉队长的坚定指挥下,102纵队的战士们对小鬼子的第20师团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阻击战。
可让沈泉始料未及的是,第20师团所展现出的强悍战斗力和顽强意志,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起初,沈泉计划在山路狭窄处巧妙设伏,利用地形优势给予鬼子迎头痛击。
然而,实战中第20师团的反应速度和火力凶猛程度均远超预期,使得102纵队的伏击计划未能如愿奏效。
在数次激烈的交锋中,虽然102纵队的战士们英勇奋战,给予了鬼子重大打击,但自身也损失惨重。
沈泉深知,如果继续这样硬拼下去。
即便全纵队战士浴血奋战、英勇牺牲,也难以阻挡第20师团的前进步伐。
在这紧要关头,他当机立断,决定调整战术。
“传令下去,部队化整为零,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阻击鬼子。”沈泉果断下令。
他要求战士们以营连为单位,分散藏匿在山路两旁,或是迅速抢占关键地形,构建起坚实的防御。
沈泉的意图很明确——利用战士们对地形的深刻认知和人数上的优势,来牵制并延缓敌军的行进速度。
随着命令的下达,战士们迅速行动起来。
他们在山路两旁布下了层层防线,每一道都经过精心设计和构筑,以确保能够随时对鬼子发起致命打击。
每当鬼子不慎踏入埋伏圈,战士们便如猛虎下山般迅猛出击,给予鬼子沉重一击。
然后迅速撤离战场,避免陷入不必要的纠缠和消耗。
这种新战术的实施,让第20师团陷入了空前的困境。
他们过去总是依赖强大的火力和人数优势进行正面作战。
如今,面对102纵队灵活机动的战术,他们感到无所适从。
在行军过程中,第20师团的士兵们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以防突如其来的袭击。
而每当他们想要追击时,102纵队的战士们就如幽灵一般,在茂密的树林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片山大郎意识到局势的严峻性,他明白第20师团必须尽快撤离。
否则一旦386旅的主力部队回援,他们将面临无法挽回的局面。
然而,102纵队的层层阻击让他们的撤退行动变得异常艰难,速度大受影响。
终于,在这天的清晨,丁伟带领的新一团经过日夜兼程的急行军,成功截断了第20师团的退路。
新一团的火力强大,拥有数百门大炮,远非102纵队可比。
丁伟一回来,便立即下令战士们占据有利地形,坚守阵地。
打算等旅长带领的771团和772团追上来后,给鬼子的第20师团来个围而歼之。
原来,在这一星期内,旅长在率兵追击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调整战略部署。
他深思熟虑后认为,一举消灭两个师团的鬼子并不现实。
于是,他命令李云龙的独立团与101纵队汇合,加强对110师团的阻击。
而丁伟的新一团则负责切断第20师团的后路,力求全歼这股鬼子。
“旅长,新一团已成功截断第20师团的退路。”丁伟向通过电报向旅长汇报道。
“并占据有利地形,只等主力部队一到,就能全歼这支鬼子!”
丁伟这番话虽然有所夸大,但并非无的放矢。
鬼子的第20师团,作为知名的甲级师团,装备精良,总兵力高达三万余人。
然而,经过连日来的激战,他们的兵力已经大幅缩减。
在大原城留守了一个联队,又被我方102纵队歼灭了一个联队。
目前他们的剩余兵力仅有两万余人。
而386旅这边,除了771团、772团、新一团这三大精锐主力团参与此次作战外。
还有万余人的102纵队,以及新一团带回的近万二线部队增援。
你或许会问,为何鬼子战损了一个联队,而我们的102纵队人数依旧如此之多?
这得益于102纵队与晋东纵队之间的紧密配合,与及时兵员补充机制。
每当102纵队出现战损,晋东纵队便迅速从抽调精锐进行补充,确保了102纵队战斗力不减。
而晋东纵队又从民兵里及时获得了兵员补充。
在泉阳地区,如今老百姓们对参军的热情高涨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这背后的原因,不仅仅是386旅已经给他们分配了土地。
更重要的是,386旅作出了一项深得人心的承诺:
若士兵在战斗中牺牲,其家属可以继续耕种所分得的土地长达二十年之久,之后才由集体收回重新分配。
这一政策,如同春风吹拂,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带来了新生的希望。
二十年,这是一个足够长的时间,足以让一个家庭从贫困中崛起,走向富裕;
足以让孩子们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茁壮成长,从而彻底改变他们的命运。
这样的承诺,不仅让士兵们无后顾之忧,更让老百姓们对386旅充满了深深的信任和支持。
因此,当386旅发出征兵号召时,响应之声此起彼伏。
无数热血青年纷纷挺身而出,踊跃报名参军。
深知,这不仅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更是为了家人的幸福生活而奋勇战斗。
在他们的心中,已经燃起了熊熊的斗志。
他们愿意为了这片土地未来的和平,浴血奋战到底。
旅长收到了丁伟的电报后,快马加鞭地率领着771团、772团奔赴战场。
正式打响了对鬼子第20师团的围歼作战。
……
泉阳南部,赵家峪战线上,硝烟弥漫,战火连天。
101纵队与鬼子110师团的激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相较于102纵队所面对的孤立敌军,101纵队所面对的,却是拥有稳定后勤补给的鬼子精锐师团。
尽管他们凭借地形优势,已坚守多日,但此刻,局势愈发严峻。
“队长,三团的伤亡太大了,让我们一团上吧!”
101纵队一团的团长王岗焦急地请求着,他的双眼闪烁着坚毅与急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