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郭奉孝!”吕逸也不含糊,张嘴就来。
“谁?”一直云淡风轻,一副智珠在握模样的荀彧好悬一口茶喷了出来。
好不容易这才稳住心神,满脸震惊的看着吕逸。
“郭嘉啊!”吕逸一脸理所当然,“文若先生你让我说的啊,这怎么说反悔就反悔?”
“世安兄竟然知道奉孝?”荀彧还是难以置信。
“知道啊,人中龙凤,忠良渊淑,体通性达,算无遗策那个郭嘉!”吕逸认真地说道。
一看荀彧的脸色,他就知道两人不仅认识,而且极为熟稔,他这一次又料对了!
或者准确地说,上一世的记忆又帮了他的大忙。
连魏武曹操都念念不忘的人才,那还能有错?
放眼整个东汉末年,能被吕逸放在眼里的超级谋士能有几个?
贾诩、程昱、郭嘉、卧龙、凤雏,这几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谁不惦记?
前面两个太毒了,吕逸不太敢用,自己的名声还是要紧的。
后面两个太小了,吕逸现在没法用,诸葛亮现在恐怕还刚会走路,无论如何得等他长起来才行啊...
那么郭嘉就是最合适的谋主了,当然还有徐福,可惜擦肩而过,现在人都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荀彦!你给我滚进来!”荀彧一声暴喝,打断了吕逸飞扬的思绪。
荀彦探头探脑地走了进来,年纪和荀彦差不多大,却老老实实躬身施礼,口称“叔父”!
“奉孝是你跟吕将军说的?”荀彧目光冷冽,面色严厉地问道。
“没有啊!”荀彦一脸无辜,郭嘉他知道,但他对天发誓,跟吕逸的交情还没到无话不谈的地步啊!
更何况,他跟郭嘉也不熟啊...那个眼高于顶的清俊少年,一想起来他竟然觉得心里有些敬畏...
荀彧见他表情不似作伪,心里已经信了七八分,但还是有些怀疑,又叱道。“滚出去!”
“得嘞!”荀彦没有半点勉强和犹豫,颠颠转身就走,一副生怕惹火上身的害怕模样。
“不行!”荀彧转过头,对着吕逸说道,“换一个!”
现在吕逸已经确定了,郭嘉和荀彧绝对是至交好友,不如此荀彧不会这么紧张他。
搞不好郭嘉现在就在荀府也说不定。
想到这里,吕逸心里就跟百爪挠心似的...
“文若先生,不如请奉孝出来一见?”吕逸目光灼灼地说道,“我心慕奉孝,不能自已,这个...”
“不认识,不知道,不可能!”荀彧一键三连,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文若先生饱读诗书,学富五车,怎能诳我!”吕逸十分不满的说道,“你是君子啊!”
荀彧一脸吃了苍蝇的表情,确实!他本来随口一说,怎么料得到吕逸这个未卜先知的,开口就要了郭嘉!
只是口已经开了,吕逸又一副不依不饶,死缠烂打的样子,荀彧也十分无奈。
“不是我推脱,也不是我言而无信,世安兄所求着实有些强人所难!”荀彧解释道,“奉孝大才不假,但时日未到,你们此刻无缘!”
“怎么会无缘!”吕逸一瞪眼,怒道,“文若先生有所不知,家父表字奉先,与奉孝仅一字之差!”
他一本正经跪坐端正,拉住荀彧的手,极其诚恳地喊道,“缘分啊!”
荀彧震惊了,眼前这人听了郭嘉的名字完全已经失去理智了。
他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有拿陌生人的表字和自己父亲的表字相提并论的吗?
脸还要不要了?
吕逸一眼就看穿了他的想法,心里不屑,脸值几个钱?
三国第一鬼才啊!只要能带走,别说是自己的脸,就是他爹吕布的脸他豁得出去...
历史上他爹也确实不怎么要脸...
想到这里,没来由的吕逸心里一阵无奈和酸楚,脸色瞬间有些黯淡。
荀彧用力抽了抽手,没有抽回来,再看吕逸有些垂头丧气,不免有些于心不忍。
毕竟是自己有言在先,说起来还真有些对不起人家。
“世安兄!在下知道你的抱负,更知道你此刻麾下猛将如云却无大才谋主,但奉孝实在不合适此刻便追随于你!”荀彧叹了口气道。
“有何不可啊?”吕逸急了,“实在不行,我愿执弟子礼!”
吕逸两眼放光,委屈巴巴,说到这句,已经是绝大的诚意了。
荀彧不禁为之动容,却也只是动容而已,他极为坚定地摇了摇头,“不是世安兄诚意不够,而是...”
“你直说,什么条件你随便开,我吕逸但凡皱一下眉头,都算不上求贤若渴!”吕逸急赤白脸的说道。
“奉孝虽有大才,但毕竟年幼,今年不过十四,尚未及冠,你这合适吗?”荀彧无奈地说道。
“怎么不合适...”吕逸一听这个,顿时愣了,“我今年也才十五啊!”
“我师弟子龙!想必鸿飞兄也跟先生说过!”
吕逸觉得光拿自己举例子说服力不是很够,又想起了赵云。
“年方十二啊,已经屡建功勋,更单枪匹马杀透黄巾军大营数次!”吕逸认真地说道,“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奉孝虽然年轻,但比起那些尸位素餐的老朽,如同云泥之别啊!”
荀彧没想到,吕逸这里一群人,竟然绝大多数都是未及弱冠的少年。
无奈之下,长叹一声,又道,“你们都是武将!奉孝是个书生!”
“啊呀,我们一向敬仰博学多才的书生,这时候分什么文武,都是好兄弟!”吕逸诚恳地说道。
“在下的意思是,你们皮糙肉厚,身体强壮!”荀彧见他会错了意,赶紧说道,“奉孝先天体弱,不瞒你说,正是因为你的抱负,才绝不可能让奉孝跟你走!”
顿了一顿,荀彧若有所指地说道,“即便他自己愿意,也不可能!”
“为啥啊?”吕逸一听他拒绝得这么斩钉截铁,顿时心里极为难过。
“我的抱负哪里有错?”吕逸急道。
“你志在平定胡虏,远征塞北,不仅没错,还是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伟业丰功,在下心里极为敬佩,这也是荀家愿意鼎力相助的根本原因!”荀彧认真地说道。
“即便无关利益,为了大汉,荀家...不!至少是在下!也愿意助吕将军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