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商人愿意接受铜币交易,但绝不会认可你的钞票,明白吗?”
“可这又是为什么呢?”面对追问,朱元璋一脸困惑地追问道。
忽然间,外面传来了再次传来阵阵惊呼声。
“快逃吧,叛军即将破门而入了!”
“快出宫!快!”
“逃命吧!乱世当道,咱们都是刍狗!”
朱由检听到此话,神情愈发沉重,低声催促道:“太祖、成祖,你们赶紧走,否则怕是要殉于此地了。”
“让子孙万世蒙羞之事,我……已无可避免了。”
“我对不起太祖,对不起成祖……”
此时,张北玄果断站了出来:“别废话了,跟我去城头上看看。”
“今日,我让你知道太祖跟成祖,能不能资格为大明续命!”
说完,他转头径直向城墙方向走去。
“张北玄,你想干什么?”紧跟其后的朱棣轻声询问意见。
“要不干脆我们回到洪武年,调动兵马,镇压这些反贼吧?!”
他并不是责怪后代子孙而是憎恨那些起义之人,尤其是李自成逼死了自家后代才会如此愤怒。
“来不及了,但也没那个必要。”张北玄摇摇头回答,
即便是返回集结大军,少说也要耗去几天时间,还不如当下设法击溃李自成部队来得现实。
“那你有何良策?”
“放心吧,一切尽在我的掌控之中!”
张北玄话锋一转:
“不过,这里的事情不着急,解决了这里,源头没有解决也无济于事。”
“老朱,我问你,导致大明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知道吗?”
闻言,朱元璋愣住了,当即愠怒冷哼:
“当然是那些贪官!文臣!宦官!还有那些反贼!”
“最重要的还是,帝王的心,不够狠!”
说完,他朝着朱由检瞪过去,朱由检连忙低下头,不敢说话。
叹了口气,张北玄微微摇头,看来朱元璋还是没有悟透!
他若是想要完美完成系统任务,仅仅帮助朱由检渡过难关是完成不了的。
毕竟,只要几十发火箭炮,那些反贼自会退走。
但是想要完美完成任务,首先就是要让朱元璋明白大明为何而亡!
“老朱啊,你错了!”张北玄苦笑一声,随后朝着朱由检说道:“崇祯帝,你且等着,我们半个时辰后再来。”
说完,张北玄大手一挥,直接将朱元璋带到了洪武年。
……
朱元璋跟朱棣一愣,这啥情况?
当朱标看着三人凭空出现在皇宫大殿的时候,也是一愣,随即连忙上前问道:
“父皇?老四?张先生?你们……”
张北玄看了看系统,果然,让朱元璋了解大明灭亡的原因,这个任务才继续在完美完成!
“张北玄,你搞什么鬼?咱大明都要亡了,跑回来干什么?”朱元璋怒气冲冲,一脸不解。
“老朱,你急什么?听我说!”
张北玄白了朱元璋一眼,便继续说道:“说到底,这大明灭亡的原因,跟你老朱脱不开关系!”
“跟咱有个屁关系,咱兢兢业业,恨不得有事亲力亲为,咱怎么了?”
朱元璋当即瞪大眼珠子反驳。
给他甩锅?他可不接!
“我tui!还说没关系,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你施行的藩王制度!”
“虽说藩王制度有利处,但是更多的是,弊大于利!”
“且不说后世,就说朱棣吧,他若没有藩王的身份,他敢发动靖难?”
“后世同样如此,藩王土地兼并且不说,就单单是承袭制度,便是致命点!”
听到这,朱元璋跟朱棣还有朱标三人,纷纷皱起了眉头。
藩王制,是导致大明灭亡的根本原因?
这怎么可能?
没等他们说话,张北玄继续说道:
“大明藩王王爵继承制,历代藩王会挑一位世子来承袭王位,其余子女则会被封为郡王。”
“根据历史,老朱你啊,共计生了二十六个子嗣,换句话说,有二十五位被分封为藩王。”
“而这些藩王,每年所需的银子总计约十万两,合起来便是一百八十万两白银左右。
“老朱,这算的没什么毛病吧?”
朱元璋还没开口,朱标先轻轻颔首说道:
“北玄,你说的非常精准。”
“确实,若是父皇育有二十六名孩子,二十五个都为藩王的话,他们一年所需的花费的确达到了如此数字,只多不少!”
朱棣撅了撅嘴巴,不耐烦的反驳说:
“不过就是将近二百万两银子嘛,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我们大明每次打仗,耗费的银两,动辄达到数百万,乃至更多呢!”
“何况我大明,每年税收能够上千万,从中拿出百余万养活一众王族,并非难事吧?”
张北玄耸了耸肩膀,笑着点头称是:
“小小棣啊,说得好,但有一个要点,你忽视了。”
“什么要点了?”朱标轻哦了一声,问道。
“那便是藩王的子孙!”
张北玄接着解释:“依循大明祖训,在每位藩王的子嗣中,只会有一个成为世子继续承继王位。”
“那么剩下的人,全部变成郡王。”
“而且每一位郡王,他们的年俸禄差不多在一万两银上下浮动。”
“以老朱为例,他共有二十六个子嗣,那么假设,每个人平均生有十个子嗣,这没问题吧?”
朱元璋三人一致赞同这一假设。
通常情况下,每个藩王有十几名子嗣是非常普遍的事情。
那些远离京城的藩王,终日无大事可做,当然会在家里专心打桩!
况且朱元璋相信多福多子,他的后代也会遵循这条原则大量繁衍后代,十几个甚至还算少的。
张北玄深吸了口气,继续说道:
“既然大家都认同,那我继续往下说。”
“老朱有二十五个藩王,等于说这些人,每年将消耗近一百八十万银两。”
“考虑到每一个藩王都有大约十名子嗣,那么算下来,就是二百五十个郡王。”
“这样推算下来,这些郡王一年的俸禄约一万两,因此,这总银子需要二百五十万两。”
“加上前面提到的藩王,需要消耗一百八十万两,那么总计就是四百三十万两!”
一旁的朱棣挠了挠头。
这些数字让朱棣感到迷迷糊糊的,但他仍听懂了四百三十万两银子。
“那又如何?区区四百三十万两而已,朝廷照样应付得过来啊。”
朱标也点点头。
“北玄,你分析得不错,坦率地讲, 其实朕跟父皇早已经对此有所估算, 结果跟你所说的出入不大。”
“老实告诉你吧,即便再多给几百万, 朝廷还是有能力承担得起这部分开支的。”
此刻的朱标,显得格外自信, 相信自己没有任何疏漏之处。
一旁的朱元璋,嘴角挂着得意的笑容。
这笔账他早就跟朱标算过了!
一点问题都没有!
哼!
这一次,张北玄托大了!
甚至他内心深处暗暗发笑,“张北玄啊张北玄,这次终于轮到你失算了?不知道银子就是咱的命根子?咱能不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