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忍了又忍,才没让眼泪掉下来。
她喉头有些哽咽,“殿下,吉儿还小……
能不能……”
她想说能不能让吉儿再长大一点,等他的身子再健壮一点,再让其他人生孩子。
但是她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李湛打断了,“不能。
阿韵,再过两年你的心结就能打开吗?
阿韵,及时收手吧,别辜负了你我之间的情谊。”
罗氏眼睛一闭,两行清泪滚滚而下。
李湛虽然说得克制,但是却像是扇了她两耳光似的,让她脸上热辣辣地疼。
是啊,她本不是会这样动手脚的人,她一向光明磊落,端庄大方。
但是吉儿身体真得太弱了,若是现在就让其他人生一个和他年岁相仿的弟弟,等吉儿长大了,要让他如何自处呢?
罗氏捂着脸痛哭起来,她多希望吉儿是个健康的孩子,这样她也还是以前的她,其他妾室想怎么生就怎么生,她也不用如此在乎。
李湛将她轻轻搂进怀里,拍着她的背安抚道:“阿韵,我明白你的心情。
你要知道吉儿也是我的儿子,我不可能不疼他。
宫里那么多好太医呢,相信吉儿一定会越来越健康,会平平安安长大的。”
罗氏在他怀里点点头,一切就交给命运吧。
元春和卫霓裳那里的补汤依然还送着,只不过这次喝的是真正的补汤了。
转眼间树上的叶子就落没了,当黛玉不再总想着往花园子里跑的时候,王熙凤就知道该把地龙烧起来了。
自从宋夫人请了宫里的嬷嬷来给黛玉教规矩以后,她如今的行为举止越发像个大家闺秀了。
这一年来她的身量又长高了几寸,在晴雯的巧手装扮下,亭亭玉立如小荷露角。
王熙凤看着在窗边绣花的女儿,心中不知道有多自豪。
他们家的玉儿,真是怎么看怎么好,谁家的女儿都比不过。
黛玉绣完最后一片叶子,自己举起来欣赏了一下。
一抬头看见王熙凤正看着她,笑着问道:“娘,您帮我看看,哪里还需要补一针?”
王熙凤走过去把她手上的绣活拿起来看了看,虽然尚未完成,但是可以看出来是要做个荷包。
她又看到是喜上眉梢的图案,好奇地问道:“你怎么想起来绣这样一个荷包?”
黛玉歪着头笑道:“您忘了啊,北静王府的水淙姐姐月底就要出阁了。
他们家岂是个缺东西的,我倒不如送个自己绣的荷包更能表示心意。”
她这一说,王熙凤也想起来早在过中秋节的时候,家里就收到了北静王府下的帖子。
说是水淙郡主与西宁郡王之子将在十月底大婚,请林家的老夫人、夫人以及小姐前来赴宴。
这北静王府还是去年宋夫人带着黛玉去皇觉寺避暑时结交的人家。
今年两家还一起约了又去皇觉寺避暑,这一老一小与北静王府的关系是越发好了。
王熙凤知道自己这次能去赴宴也是沾了婆婆和女儿的光。
她还特意找出一副压箱底儿的头面送给水淙郡主添妆。
宋夫人那里自然也有好物相送,所以黛玉亲自绣个荷包表示心意确实也足够了。
王熙凤笑着拍了下脑门,“看我这记性,居然差点把这事儿给忙忘了。
今天是几号了?哦,十月二十日。
郡主是二十九日出阁,确实也没几天了。”
她又看了看女儿的荷包,这个喜上眉梢的图案也适合在这种场合送出。
“我看挺好的,你觉得哪儿不合适了让晴雯那丫头给你补两针。”
黛玉嗔道:“送礼物就是为了表示诚意嘛。
虽然晴雯的手艺好,但也不如我自己亲自绣的有心意。”
王熙凤笑道:“好好好,你说了算。”
黛玉赶在十月二十八日终于缝好了荷包的最后一针,又打了个漂亮的穗子,系上了一个上好的羊脂玉环,可算是个能拿得出手的礼物了。
她举着自己的作品左看右看,非常满意。
就连宋夫人都对她这个荷包赞不绝口。
圆哥儿略带些妒意地说道:“姐姐可从来没给我绣过荷包呢。”
黛玉抿嘴笑道:“等你写的字让邹先生给了优,我就给你绣一个。”
圆哥儿立刻眉开眼笑,“一言为定!”
黛玉抬了抬下巴,“难不成我还诓你啊。”
圆哥儿暗下决心从今天开始一定要好好练字。
在一旁一声不响的团哥儿突然走开,不一会手上捏着几张纸回来了。
他把手里的纸往黛玉面前一送,眼睛一眯,“我有三个优。”
黛玉一下子愣在那里,倒把个宋夫人笑得捂肚子。
“玉儿啊玉儿,我看你可如何给团哥儿做三个荷包。
不许说话不算数哟。”
团哥儿笑眯眯地对圆哥儿说道:“等姐姐做好了,我分你一个。”
圆哥儿高兴得连连点头。
黛玉一下子瘫坐在椅子里,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她居然就欠了三个荷包,年前都别想清闲了。
王熙凤也难得见到女儿吃瘪,想笑却又怕黛玉面子薄,再恼了倒不好。
出来打圆场道:“虽然姐姐答应了,但是也不能让姐姐成日里就是给你们绣荷包嘛。
这样吧,给你俩一人绣一个,就当做明年的生辰礼物了。”
如此一来,三个荷包变成两个,而且正月十五之前做好就行,黛玉觉得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她站起身挽着王熙凤的胳膊笑道:“还是娘最疼我。”
到了第二日,宋夫人带着儿媳和孙女,全都盛装打扮,去北静王府参加水淙郡主的婚礼。
因为王熙凤自己就是公国府嫡女,又嫁了朝中重臣,生了一女三子,被很多人视为有福之人,所以她被大家推选出来去做娘家的送亲婶婶。
本来以为自己不过就是来凑个热闹,如今还成了主力。
王熙凤倒是不怕这样的热闹,她素来八面玲珑,人美嘴甜,借着这个机会又很是收获了一波好感。
只不过黛玉她就不大顾得上了,宋夫人又上了年纪,陪着老王妃在堂屋里说话,自是不能让她再操心。
王熙凤叮嘱紫鹃一定照顾好小姐,切不可让今日人多给冲撞了。
紫鹃是个稳重的,像个影子一般贴在黛玉身后。
连黛玉都笑道:“你倒是真拿我娘的话当圣旨。”
紫鹃笑道:“虽说是在王府里,但是毕竟今天来的人多,就怕有不认识姑娘的,再惹出是非就不好了。”
黛玉虽然觉得娘亲和紫鹃有些杞人忧天,不过凡事却也是小心为好。
她还是第一次经历如此盛大且热闹的场面,毕竟是两个王府的联姻,可比之前贾琏和凤溪成婚热闹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