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小国助。”
颜思齐有事要叮嘱李国助,奈何一直搭不上话,
此刻趁廉司南跟考克斯说话,赶忙凑过去,蹲在李国助面前说道,
“我走了以后,你务必要安排人去把东边的山蚕场打理好。”
“一定要确保我一回来就能放养山蚕啊!”
原来去年夏秋两季,在砍伐木材建设永明要塞的同时,
颜思齐就选定了一些条件合适的伐木场,准备改造成柞蚕场。
这些未来的柞蚕场主要位于永明要塞的东边。
那一带遍布低矮的丘陵,其上的原始森林主要是由松树和柞树组成的针阔叶混交林。
为了能尽快把颜思齐选定的伐木场改造成柞蚕场,他们去年优先砍伐了其中可用于建筑和造船的高大树木。
所以今年就可以开始着手将这些伐木场改造成柞蚕场了。
改造至少需要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进行资源调查,包括调查树种资源,分析土壤特性,研究林地地形地貌。
对野生针阔叶混交林进行详细调查,明确柞树的分布、数量、树龄、生长状况等。
例如,通过样方法在林地内设置多个样方,如10mx10m的样方,
统计样方内柞树的株数、平均胸径、树高,以此推算整个林地的柞树资源。
同时,记录其他伴生树种的情况。
分析土壤类型、肥力、酸碱度等土壤特性。
可以采集土壤样本,送到专业实验室进行检测,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如氮、磷、钾的水平,以及土壤的质地。
这对后续改造和柞蚕饲养很重要。
不过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这基本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便也只能省去这一步,听天由命了。
研究林地的地形地貌,包括坡度、坡向、海拔等因素。
一般来说,坡度较缓,特别是小于30度的南坡或东南坡,光照和温度条件更适合柞蚕生长,且便于管理和作业。
第二步是进行区域划分。
根据调查结果,合理划分柞蚕场区域。
将柞树分布相对集中、生长状况良好的区域优先划分为核心饲养区,保证有足够的柞叶供应。
同时,划分出附属区域,如蚕种孵化区、蚕茧收获和加工区等。
在区域之间规划好通道,通道宽度以方便人员和小型设备通行为宜,
一般是1~1.5米,确保各个区域能够有效连接,便于日常管理和操作。
第三步是改造实施阶段,包括植被调整、土壤改良,及场地设施建设。
对于混交林中的针叶树,根据其分布和对柞树生长的影响程度进行适当疏伐。
如果针叶树过于密集,会影响柞树的光照和空间,此时可以选择性地伐除部分针叶树。
但要注意保留一定比例的针叶树,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保留下来的针叶树只要不超过树木总数的30%即可。
清理一些与柞树竞争养分、水分和光照的非柞树阔叶树种。
但一些对生态环境有重要价值或者能够改善土壤肥力的阔叶树,可以适当保留。
比如蜜源植物、鸟类栖息地植物等。
对柞树进行树形改造,培养有利于柞蚕生长的树形。
修剪掉过密的枝条、病枝和弱枝,使柞树树冠开阔,通风透光良好。
一般在冬季或早春柞树休眠期进行修剪。
修剪后的柞树树形可以是伞形或分层形,便于柞蚕栖息和采食。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施肥。
如果土壤肥力较低,可以施加有机肥,如腐熟的农家肥、堆肥等。
每亩可施有机肥1000 ~2000千克,均匀撒施在林地表面。
然后通过翻耕使其与土壤充分混合。
翻耕深度在20 ~30厘米左右,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
翻耕时间可以选择在秋季或春季,避免在雨季翻耕,防止水土流失。
以古代的技术条件,虽然没法对土壤成分做出准确的检测,
但施肥和翻耕却是可以做到并做好的,做了肯定强过不做百倍。
在柞蚕场周围设置防护围栏,防止野生动物进入,破坏柞蚕和柞树。
围栏可以采用铁丝网或木质栅栏,高度在1~1.2米左右。
这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都是可以做到的。
特别是铁丝网,因为可以克制骑兵,所以非常值得花些力气研究出成熟的生产技术。
建设一些简易的遮阳避雨设施。
在高温或暴雨天气,为柞蚕提供适宜的小环境。
在明末的技术条件下,这些设施可以用竹木搭建框架,覆盖上遮阳布或油纸。
设施的面积和分布根据柞蚕场的布局和实际需求确定。
第四步是后期管理阶段,包括病虫害防治,柞树养护等。
建立病虫害监测体系,定期巡查柞蚕场,观察柞树和柞蚕的健康状况。
重点检查柞树叶片是否有病虫害迹象,如叶片发黄、卷曲、有虫洞等。
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的方法。
物理防治可以安装黑光灯诱捕害虫,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捕杀。
明末没有电灯,可以用篝火代替。
古人其实很早就懂得利用趋光性捕杀害虫了。
《诗经》里就有“秉被蟊贼,以付炎火”的诗句,
说明在先秦时期,祖先们就已经懂得利用趋光性,用火捕杀蝗虫了。
唐开元三四年间,山东大蝗,宰相姚崇推行夜间设火、火边掘坑、且焚且埋之法,有效控制了蝗灾。
明代甚至还有结构精巧的吸蚊灯,由灯座、灯芯、灯身与把手组成,
灯身一侧为把手,另一侧为呈喇叭状的吸口,灯身顶部还有一小口。
点燃烛火,利用蚊虫趋光性的原理,用烛光吸引蚊子靠近。
而后灯内的热气流开始发挥作用,把蚊虫轻松地吸进灯里烧死。
利用吸蚊灯的原理,做出足够大的捕虫灯,未必不能用于防治柞蚕场的害虫。
李国助已经把研制这种灯的任务交给了永明学会。
生物防治可以引入害虫天敌,如寄生蜂、瓢虫等,控制害虫数量。
定期对柞树进行修剪和抚育,促进柞树的生长和更新。
修剪下来的枝条可以合理利用,如作为燃料或堆肥材料。
根据柞树的生长情况和柞蚕的饲养需求,适时进行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