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冬辗转难眠,自己费尽心机维护的一切,她竟然轻易的说不要,就不要了。
每个人,受制于自己的思维定式和发展环境,总是有见识、判断、决定方面的若干差异。
董冬明白这个道理,他不无悲哀的发现,也许,自己费尽心力所要到达的终点,甚至都不是别人的起点。
唐总,叶旖旎,冷哲等人,都是自己身边认识的人,可是,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彼此的差距显然越来越大了。
他看到了差距,却又无力改变这些现实。
前段时间,跟叶旖旎分手之后,他觉得自己有点抑郁症趋势了,白天在单位上尚能正常工作,晚上回到房间却只想把自己关闭起来,不说话,不社交,几乎要与周围的世界要脱节了。
有时,就听听音乐,有时,就躺着发呆。
有时,又会莫名想起前尘往事,眼角还会不自觉的流下泪。
当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的时候,强迫自己立刻进行了调整。
首先,将更多时间更多精力投入到了工作方面,不管局长在与不在,他在办公室待到晚上九点、十点都是常态。
商务局的同事们,开玩笑说:“你就是一盏明灯!”
甚至,大家衡量一个人工作量是否饱和的标准,就会问:“昨天晚上,你先走,还是董冬先走?”
由此,董冬变成了一个时间标准,以及工作敬业的代名词。
与此同时,局长对他的成长和表现愈发满意,看他的眼神就像是在看自己未来的接班人。
本来,他以为自己已经快要调整好了,可是,在机场偶遇叶旖旎的那天晚上,他又失眠了。
第二天,局长出差未归,他的工作量也少,所以,晚上早早回来了,躺在床上想要补个觉。
可是,翻来覆去,依然睡不着。他气了,气自己真是没用,索性披衣坐了起来,在房间里踱了几圈步之后,他索性决定出去走走,据说,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会有助于人缓解焦虑和愁苦的情绪。
已是晚十一时,街头行人并不多,吃夜宵的一条街倒是灯火辉煌,吆喝不断。
董冬没有往热闹的地方走去,反而走上了一条清冷的大街。
安静的环境,夜晚的凉风,确实让他的头脑清醒了许多,也不限于内心的悲苦情绪了,整个感觉好多了。
走了好一会儿,他突然看见前面有一个漂亮的玻璃房子,亮着几盏温暖的灯光。
外面悬挂着标牌:江未市24小时自助图书馆。
他突然想起来,这是市文化局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首批建设十座24小时自助图书馆,免费提供给市民看书、学习的空间。
真没想到,离自己家里不远的地方就有一个,他心里一阵高兴,脚步不听使唤的自动走了过去。
岂料,到了门口,才发现要刷身份证才能进入,他只是想深夜出来散个步,身上可没带身份证啊!
这个时候,正在里面看书的一个女生,偶然抬头发现了他的窘况,主动过来从里面为他打开了门,他这才得以进入室内。
给他开门的女孩,是一个娴静如兰的女孩,脸上挂着浅浅的笑,在董冬的道谢声中,低声说了一声“不客气”,便轻轻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董冬环顾一周,只见四面满墙的书籍,在挂在高高的绿萝垂下漂亮叶子的装饰之下,无不显示这就是一片知识的海洋。
玻璃房的正中间,就是一个可以容纳8人看书写作的大书桌,角落还分散了一些两人桌,一人桌,桌上的小台灯温暖的亮着,主打一个安静的看书学习氛围。
他的注意力立刻被浩瀚的书籍给吸引住了,他随手选取了几本心理学和经济学方面的书籍,坐在一个角落就看了起来,这种感觉可真是不错,让他找到了自己在大学图书馆学习的感觉。
足足看了一个小时,他才觉得渐渐有了睡意,合上书本,他将书本归回原处,这才发现,24小时图书馆已经只剩两三个人了,而给他开门的女孩还在低头看书,不时在本子上面做着笔记,很认真的记录着什么。
他不好打扰别人,蹑手蹑脚的离开了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