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晋时期的洛阳城,有一位名叫左思的文人。左思貌不惊人,甚至有些木讷,但他心中却怀揣着伟大的文学梦想。
左思一直想要写一篇惊世骇俗的作品,他把目光投向了三国时期的那些英雄豪杰与风流往事,决定创作《三都赋》。这一日,左思在自己那有些简陋的书房中,正对着满桌的书卷发呆,思索着如何下笔。
突然,一阵阴风吹过,桌上的纸张沙沙作响。左思抬起头,却发现房间里不知何时多了一个半透明的身影。那身影是个古代书生模样,穿着一身破旧的长衫,头发有些凌乱。
左思吓了一跳,但又很快镇定下来,问道:“你是何人?为何在此现身?”那书生模样的鬼魂幽幽地说:“吾乃往昔洛阳城中一落魄书生,久闻君欲作《三都赋》,特来相助。”
左思心中疑惑,但听那鬼魂言之凿凿,便说:“君如何相助于我?”鬼魂飘到桌前,看着那些书卷说:“吾在这洛阳城中飘荡多年,知晓许多不为人知的旧事,君写三都,必当知晓这些秘闻。”
左思一听,大喜过望,连忙请鬼魂坐下。鬼魂开始讲述起蜀都的奇珍异兽,那些隐藏在深山老林里的神秘生物,它们的习性与模样。左思奋笔疾书,把这些珍贵的素材一一记录下来。
然而,这鬼魂也有调皮捣蛋的时候。有时候,左思写到深夜,疲惫不堪,那鬼魂会突然把墨汁打翻,看着左思气急败坏的样子咯咯直笑。左思无奈地说:“君既来助我,为何又作此恶作剧?”鬼魂笑道:“君日夜埋头写作,太过无趣,吾不过是想让君放松一二。”
随着创作的深入,左思越来越投入。那鬼魂却时不时地提出一些古怪的要求。比如,他要左思在月圆之夜,去洛阳城的古桥上对着月亮朗读已经写好的部分。左思虽觉得荒诞,但还是照做了。
当左思站在古桥上朗读时,周围突然泛起一阵薄雾。雾中似乎有一些模糊的身影在晃动,仿佛是那些被他文字所描述的古人。他们像是在倾听,又像是在评判。左思心中有些害怕,但看到自己的文字似乎有了一种神奇的魔力,又觉得十分兴奋。
在鬼魂的帮助下,左思终于完成了《三都赋》。他小心翼翼地把赋文拿给几个好友看。好友们一开始还不以为意,可当他们开始阅读时,都被那华丽的辞藻、丰富的内容所震撼。
其中一位好友带着《三都赋》去参加一个文人聚会。在聚会上,当他诵读起《三都赋》时,在场的文人都安静了下来。那赋文中对魏都、蜀都、吴都的描写栩栩如生,仿佛将那三个都城搬到了众人眼前。
很快,《三都赋》就在洛阳城的文人圈中流传开来。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得到一份《三都赋》的抄本。可是,洛阳城中的纸张产量有限,一时间,纸张的价格节节攀升。
那些书商们看到了商机,纷纷抢购纸张来抄写《三都赋》售卖。普通百姓也对《三都赋》好奇不已,四处打听其中的内容。
而左思,因为《三都赋》的成功,一下子成为了洛阳城中的名人。他那原本简陋的住所,常常有人前来拜访。
那帮助左思的鬼魂看到洛阳城中因为《三都赋》而变得热闹非凡,纸张贵得离谱,也是十分得意。他常常在左思的书房里晃悠,对左思说:“君之大作,可谓是搅动了这洛阳城的风云。”
左思笑着说:“这也多亏了君的帮助。”鬼魂摆摆手说:“非也,君本就有大才,吾不过是锦上添花。”
然而,随着《三都赋》的流行,也引来了一些嫉妒之人。有一位名叫孙秀的文人,他觉得左思不过是运气好,写了这么一篇文章就声名大噪。于是,他决定找左思的麻烦。
孙秀四处散播谣言,说左思的《三都赋》是抄袭而来,还说左思与那鬼魂有不为人知的邪恶交易。这谣言在洛阳城中迅速传播开来,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开始对左思指指点点。
左思十分苦恼,那鬼魂却安慰他说:“君莫要担心,吾有办法。”鬼魂趁着夜色,潜入孙秀的书房,把孙秀平日里抄袭他人文章的证据找了出来。
第二天,左思拿着这些证据,在洛阳城的文人集会上揭露了孙秀的丑恶嘴脸。众人恍然大悟,对左思更加钦佩。
而洛阳城的纸张价格,虽然因为《三都赋》的热度稍微有所回落,但依然比之前要贵上许多。那些因为抄写《三都赋》而学会写字的普通百姓,开始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左思并没有因为一时的成功而骄傲自满,他在鬼魂的鼓励下,继续埋头创作。那鬼魂也一直陪伴着左思,时不时地给他提供一些灵感或者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
洛阳城中,因为《三都赋》,文学的风气更加浓厚。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谈论着左思和他的大作,而那灵异的故事,也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有趣谈资,伴随着洛阳纸贵的佳话一起,永远地流传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