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铁牛与王秀莲的生活世界里,表面上像是走进了一片宁静祥和的境地,实则犹如深陷于一片阴霾浓重、危机四伏的沼泽中央,每踏出一步,都好似在泥泞中艰难地挣扎,痛苦与艰难如影随形。
赵铁牛因为腿有残疾,这残疾就像一道无法抹去的阴影,将自卑与愤懑这两条冰冷的毒蛇,深深地植入了他的灵魂深处。他常常暗自思忖:“为什么我是个残疾人?在这个只看重劳力的小山村,我就像个多余的人。”
这念头如同毒刺,每在心中闪过一次,他的脾气就愈发暴躁一分。他的眼神里总是带着一种压抑的愤怒,看人的时候仿佛带着刺,让人不敢轻易靠近。
王秀莲,这个身形柔弱得如同风中柳枝般的女子,自从踏入赵家的门,就感觉自己像是被关进了一个密不透风的笼子里的小鸟,自由与欢乐从此与她绝缘。
她那瘦弱的身体,每日都要承受着繁重得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家务。
有一次,她在灶前煮饭,柴火在灶膛里噼里啪啦地响着,她却有些心不在焉。
想着自己这苦不堪言的生活,不禁悲从中来。
结果,饭煮着煮着,一股焦糊味弥漫开来,锅底被烧焦了。赵铁牛闻到味儿,一瘸一拐地冲进厨房,脸涨得通红,眼睛瞪得老大,大声吼道:“你个败家的女人,连个饭都煮不好,你还能干啥?”
王秀莲吓得浑身发抖,小声解释道:“铁牛,我刚刚走神了,对不起。”
赵铁牛却不依不饶:“走神?你有啥可走神的?是不是觉得我这个残疾人拖累你了?”
王秀莲急忙摇头:“不是的,铁牛,你别这么想。”可赵铁牛还是气呼呼地把碗一摔:“这日子没法过了!”那骂声如同锋利的剑,直直地刺进王秀莲的心,让她感觉无比的委屈和绝望。家里的气氛从那以后就像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乌云密布,压抑得让人觉得呼吸都是一种负担。
王秀莲无数次地告诉自己要去适应这样的生活,她总是想:“也许我的温柔和耐心能让铁牛改变呢。”于是,她总是小心翼翼地照顾着赵铁牛的生活起居,轻声细语地跟他说话。可是,她的努力就像石沉大海,赵铁牛心中的戾气没有丝毫的改变。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她心中那原本就如烛光般微弱的希望之火,在这无尽的黑暗中,一点一点地被绝望吞噬,直到最后只剩下一片黑暗。
就在这样压抑到令人窒息的氛围下,命运像是一个调皮的顽童,又朝着他们的生活投下了一颗意想不到的石子。
有一天,一个考察队来到了村子。
他们是来考察石矿的,于是就在村子里暂时住了下来。
那是一个阳光正好的午后,王秀莲做完家务后,实在压抑得难受,便来到了河边。她坐在河边的石头上,眼神空洞地望着那潺潺流淌的河水,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她心里想:“我的生活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难道一辈子都要这样过下去吗?”
这时,考察队的一个男子时云正好路过。他看到王秀莲那楚楚可怜的模样,心中不禁一动,便走上前去。他轻声问道:“大姐,你为啥一个人在这里哭呢?是不是有什么难处?”王秀莲抬起头,看到这个陌生的男人,先是一愣,然后像是找到了一个宣泄口,哭着说:“我的命苦啊,嫁给了一个残疾人,他脾气还不好,我每天都过得好累。”时云听了,眼中满是同情,安慰道:“大妹子,你别太伤心了,生活总会好起来的。”王秀莲摇了摇头:“你不懂,我感觉自己已经没有希望了。”
时云说:“大妹子,你可不能这么想,不管怎么样,都要对生活抱有希望啊。”
从那以后,时云常常有意无意地路过村子,来找王秀莲聊天。
王秀莲开始只是把他当作一个倾诉的对象,每次看到时云,她就像看到了黑暗中的一点光亮。有一次,时云给她带来了一些城里的小点心,王秀莲有些犹豫地说:“这怎么好意思呢?无功不受禄啊。”时云笑着说:“妹子,这只是一点心意,你这么辛苦,应该吃点好的。”王秀莲感激地说:“谢谢你,时云大哥,你真是个好人。”
随着交流的增多,她发现自己在这个男人身上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与理解。
这种感觉就像寒冷的冬天里突然出现的暖阳,慢慢地在她心底蔓延开来。
她知道这样的感情是不被允许的,是违背道德伦理的,她常常在心里告诫自己:“王秀莲啊,你不能这样,你是有夫之妇。”可是,她实在无法抗拒这种在绝望中突然出现的慰藉。
这种不该有的感情在心底如同野草般肆意滋长,她陷入了一个危险而又无法自拔的漩涡之中。她有时候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可又忍不住期待时云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