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办公室里,总不是个事。问题出在一线,那么就要深入一线。
下午三四点,董远方中午酒劲下去了,便想出去走走。
路过一楼党政办公室,发现就两个年轻人在值班,其他人早都溜了。
有句话用的不恰当,却很应景,那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想起来在城南,范君和颜丹丹,不管范君属于谁的人,官架子如何大,每天准点上下班人家不含糊。
一二把手能在岗,下面的人都不敢偷懒翘班。
下午班子成员大部分都回家休息了,怎么指望这帮干事的坚守在一线。
自己改变不了,只能做好自己。
两个年轻人,估计连二十不到。
当时公务员招聘管理制度都不健全,为了解决一部分职业高中学生就业,各个乡镇会在学校里挑选一部分表现优秀的职高毕业生,充实到乡镇干部队伍中,从通讯员做起,能力强的,或者有点儿背景的,最后也会顺利转到行政岗位。
那时候体制内的工作人员,远没有现在吃香,所以有门路的还是想考大学或者到企业上班。
中专和大专、本科,都可以包分配,职业高中的毕业生可以继续考大专,也可以提前就业。
这两个年轻人,估计就是从邵州职高招聘的通讯员。
男孩叫刘少强,女孩叫吴枚,董远方猜的不错,俩人确实是今年刚毕业,从邵州职高招来的通讯员,因为两个人都是房山本地的,所以都愿意到乡政府上班。
联系胡双喜没联系上,估计这家伙现在还没睡醒。
董远方在这里人生地不熟,就喊上刘少强,跟他一起到处转转,熟悉一下环境。
“少强,今年多大了”,俩人没交通工具,乡里有两辆桑塔纳,一辆在维修,另一辆估计送完高书记他们没回来,还有两个面包车和工具车。
刘少强找了一圈也没找到一个司机。
“平时这些车都是服务乡里领导的,今天估计都知道中午领导聚餐,下午应该没啥事,所以”
刘少强勉为其难的解释,他又不好意思把结果说完。
“没事,我们也不走远,就到附近村子走走吧”
董远方也不想过多追究,刚来这里,还是低调一些。
那时候房山,没几条硬化路,乡里主街道上一条水泥路,北面由邵州到济水的市道算一条,还有就是那条市道引到房山风景区的一条柏油路。
除此之外,村与村之间,村与乡之间,都是坑坑洼洼的土泥路,估计这几个山区乡镇都是这种情况。
没坐车也是好事,本来中午喝了不少酒,如果坐车,可能会把自己晃吐了。
董远方也是随便走走,聊聊,肯定不会一上来就问农业税的事。
但是听说董远方是乡里的干部,聊着聊着,老百姓的抵触情绪,还是都能看得出来。
“董书记,也不能怪这些老百姓,确实刘为民伙同村干部贪污的事,影响太坏了”
回去的路上,刘少强给董远方说了很多实际情况。
“自古以来,种地交皇粮天经地义,老百姓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确实也是寒心了才这样抵触”
董远方没有多说什么,他也是干了几个月的农业副镇长,跟老百姓打交道更多一些。
自己的父母也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虽然认不得几个字,讲不来什么大道理,但是他们勤奋、善良、坚韧,绝不会无缘无故跟政府对着来。
要想解决农业税收不上来的问题,先要解决民心的问题。
董远方没有回办公室,今天喝了点儿酒,又跑了一大圈,他也准备早点儿回去,先去澡堂子洗个热水澡。
乡里澡堂子不少,最大的要数房山中学门口这个。
平时周末,学生来洗澡的多,今天周二,反而清静了许多,泡澡的就一个人。
“你是董书记吧?”
董远方刚跳进温水池子,云里雾里摸不到南北,竟然能遇到熟人?
这是,有一大哥,三十七八岁的样子,慢慢往自己这边靠近。
董远方在心里嘀咕,这哥们儿是谁呀,在脑子里过了几遍,也没印象。
“你好,你是?”
董远方不解看向对方。
“我叫方志平,是您的邻居,昨天见您忙,没来得及给您打招呼”
方志平坐近后,解释起来。
跟自己的邻居第一次正式认识,也算一种缘分,俩人彼此介绍了一番,还相互搓搓背。
方志平是房山中学的民办老师,教初中语文,他当年从济水一中毕业,因为家里穷,没有去读大学。
当时镇上高中生也少,他就成了这里的民办老师,平时在学校,农忙时候也会回家帮忙,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
洗完澡,董远方非要请方志平去外边小饭店吃饭,一向节俭的方志平不想占别人便宜,但是还是拗不过董远方的一再邀请。
董远方在房山,没有朋友,更没有亲人。
方志平爱看书,语言表达能力很强,为人真诚,董远方感觉这个人值得交往。
“方大哥,以后你就是我大哥,你不能在叫我董书记了,就叫我小董”
喝酒,是拉近彼此关系最好的方式,虽然俩人喝的不多,但恰到好处。
“你是我们房山的领导,叫小董肯定不合适,你不想让我叫你董书记,那我叫你远方吧,不仅亲切,也是一种祝愿,走向远方,前程似锦”
方志平的提议,董远方一万个赞成。
“这些年一个人
风也过雨也走
有过泪有过错
还记得坚持甚么”
俩人吟唱着当年最火的一首歌,彼此搂着肩膀,往宿舍楼走去。
今天我认了个好大哥,董远方多少还是有些江湖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