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欢正要收起字条,忽听门外传来脚步声。
她迅速把字条塞回袖中,转身走向门口。
一个身材瘦小的老头站在门外,手里提着个食盒。
老头六十来岁,穿着一身灰布短衫,脸上的皱纹堆成一团,眼睛却亮得出奇。
“这位小姐,听说你要开点心铺子?”老头咧嘴一笑,露出几颗发黄的牙齿。
“是啊。”沈清欢打量着他,“老伯有事?”
“我叫王三,在城南一家点心铺子做了三十年的厨子。”
老头举起食盒,“给小姐带了几样点心,想来应聘。”
沈清欢接过食盒,打开一看。里面是四样点心:桂花糕、豆沙包、蛋黄酥和枣泥糕。
每样都做得精致,一看就是老手艺。
“手艺不错。”沈清欢说,“不过我这铺子还没开张,老伯怎么知道我要招人?”
“城南的张木匠是我外甥。”王三搓着手,“他说小姐要开点心铺子,我就想来试试。”
“是吗?”沈清欢笑了,“那老伯为什么不在城南的铺子做了?”
王三脸色一变,随即叹气道:“实不相瞒,那铺子被人买下了,新东家嫌我年纪大,把我辞了。”
“原来如此。”沈清欢点点头,“不过我这铺子还没开张,工钱...”
“工钱好说。”王三忙道,“我只要管饭就行。”
沈清欢眯起眼睛:“老伯这么好说话?”
“我就想找个地方安稳做点心。”王三低头道,“小姐要是不嫌弃...”
“进来说话吧。”沈清欢转身往里走。
王三跟着进来,东张西望。沈清欢注意到他的目光在柜台底下多停留了一会。
“老伯在城南做了三十年?”沈清欢问,“那应该认识王掌柜吧?”
“王掌柜?”王三一愣,“不认识。”
“是吗?”沈清欢冷笑,“可我听说,城南最大的点心铺子就是王掌柜开的。”
王三脸色大变:“我...”
“你是王掌柜派来的吧?”沈清欢盯着他,“想打探我这铺子的秘密?”
王三跪下:“小姐明察,老朽...”
“起来吧。”沈清欢说,“回去告诉王掌柜,想知道这铺子的秘密,让他亲自来。”
王三慌忙爬起来跑了。沈清欢看着他的背影,嘴角微微上扬。
王掌柜这么快就派人来,看来他也知道这铺子有问题。
“小姐!”巧儿跑进来,“我找到几个卖点心的丫头。”
五个年轻姑娘跟在巧儿身后。这些姑娘都是十六七岁,穿着朴素,但衣服干净整洁。
“你们以前在哪卖点心?”沈清欢问。
“我们在街上摆摊。”为首的姑娘说,“听说小姐要开铺子,想来试试。”
这姑娘叫春花,圆脸大眼,说话爽快。沈清欢让她们一一介绍自己。
除了春花,还有秋月、冬梅、夏荷和桃红。
“你们会做点心吗?”沈清欢问。
“会一些。”春花说,“不过都是些普通的糕点。”
“那卖点心要注意什么?”
“要笑脸相迎。”春花掰着手指数,“要记住常客爱吃什么,要会算账,要...”
“够了。”沈清欢打断她,“你们五个明天来上工。”
姑娘们欢天喜地地走了。巧儿问:“小姐就这么用她们?”
“先用着看看。”沈清欢说,“去贴告示,再招几个人。”
巧儿刚要去,门外又进来一个人。这是个三十来岁的妇人,穿着青布衣裳,脸上带着刀疤。
“我叫李寡妇。”妇人说,“听说小姐要招人?”
“你会什么?”
“我什么都会。”李寡妇说,“做点心、看门、打杂都行。”
沈清欢看着她脸上的刀疤:“这疤是怎么来的?”
“和人打架留的。”李寡妇摸摸脸,“那人想占我便宜,被我打跑了。”
沈清欢笑了:“你留下看门吧。”
“小姐...”巧儿想说什么。
“放心。”沈清欢低声道,“这种人最好用。
她敢和登徒子打架,就不会怕那些地痞流氓。”
李寡妇刚站定,一个身穿绸缎的年轻男子走进铺子。
这人二十出头,长得白白净净,手里摇着把纸扇。
“这位姑娘,我是来应聘的。”男子拱手道,“在下姓柳,会做各种精致点心。”
沈清欢看他一眼:“你这身衣服值十两银子吧?”
“姑娘好眼力。”柳公子笑道,“这是我特意买的。”
“为什么要买新衣服来应聘?”
“自然是要体面。”柳公子摇着扇子,“做点心的人,连自己都邋遢,谁敢吃他做的东西?”
沈清欢点点头:“说得有理。不过我这铺子刚开,工钱...”
“工钱好说。”柳公子打断她,“我只要一个月二十两银子。”
“这么少?”沈清欢故意问,“你这身衣服就值十两。”
“我家里还有些积蓄。”柳公子说,“只是想找个地方施展手艺。”
“是吗?”沈清欢冷笑,“不是想打探我这铺子的秘密?”
柳公子脸色一变:“姑娘这是什么意思?”
“你身上的香粉味,是沈府特制的。”沈清欢说,“沈明玉身边的丫鬟都用这种香粉。”
柳公子脸色发白:“我...”
“回去告诉沈明玉。”沈清欢说,“要打探消息,让她亲自来。”
柳公子灰溜溜地跑了。李寡妇看着他的背影:“小姐好眼力。”
“这种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沈清欢说,“手上没有茧子,是个养尊处优的主。”
正说着,又进来一个人。这是个四十来岁的男子,穿着布衣,手上全是老茧。
“小人叫张福。”男子说,“听说小姐要招厨子?”
“你会做点心?”
“会一些。”张福搓着手,“在城北的点心铺子做过十年。”
“为什么不在那做了?”
“那铺子关了。”张福叹气,“掌柜的赌钱输光了。”
沈清欢看他手上的茧子:“你做几样拿手点心给我看看。”
张福立刻动手。他的动作很快,一会儿就做出几样点心。
沈清欢尝了尝,点点头:“手艺不错。”
“小人还会...”
“先不用说了。”沈清欢打断他,“你明天来上工。
工钱一个月十五两。”
张福千恩万谢地走了。巧儿问:“小姐怎么这么快就用他?”
“你看他手上的茧子。”沈清欢说,“这是揉面的茧,做了十几年才能有这种茧子。”
“小姐真厉害。”巧儿说,“这就招了七个人。”
“还不够。”沈清欢说,“去把告示贴出去,就写招杂役和跑堂的。”
巧儿刚要去,门外又进来一个人。这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婆子,背有点驼,手里拄着根拐杖。
“老婆子叫王妈。”老婆子说,“想来应聘。”
“你这么大年纪,能做什么?”
“我能看门。”王妈说,“虽然腿脚不利索,但耳朵好使。”
沈清欢看她一眼:“你是钱家的人吧?”
王妈一惊:“小姐怎么知道?”
“你拐杖上的花纹,是钱家特有的。”沈清欢说,“回去告诉钱管事,要打探消息,让他亲自来。”
王妈慌忙走了。李寡妇笑道:“小姐真是火眼金睛。”
“这些人都不简单。”沈清欢说,“王掌柜、沈明玉、钱家,一个个都派人来打探。”
“那咱们...”
“无妨。”沈清欢说,“让他们看看也好。”
天色渐暗,铺子里的工人都走了。沈清欢站在门口,看着街上的行人。
这条街上的铺子,每家每户都亮起了灯。
“小姐。”巧儿跑回来,“告示贴好了。”
“明天再招几个人。”沈清欢说,“记住,一定要问清楚他们的来历。”
“是。”巧儿说,“小姐要回去了吗?”
“你先回去。”沈清欢说,“我再看看。”
巧儿走后,沈清欢回到铺子里。她从袖中掏出那叠字条,借着月光又看了一遍。
这些字条记录的都是林家的交易。有些是明面上的生意,有些却是见不得人的勾当。
看来林修用这铺子做了不少事。
“难怪这么多人想打探。”沈清欢轻声说,“这铺子里的秘密,可真不少。”
她把字条收好,走到后院。工人们已经把矮墙拆完,露出一大片空地。
这里要建两间灶房,一间明面上用来做点心,另一间...
沈清欢笑了笑,转身往外走。她刚走到门口,忽见对面茶楼的窗户又开了。
那个账房探出头来,正要往这边看。
沈清欢装作没看见,径直往外走。她知道,这个消息很快就会传到林家。
不过没关系,她就是要让林修知道,她找到了那些字条。
“林修啊林修。”沈清欢轻声说,“你到底在打什么主意?”